李致磊 潘中


【摘要】?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主體,在運營管理中會產生各種商業數據。企業通常要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數據采集,然后加工處理商業數據,并向外部和內部以報告的形式提供信息,從而滿足外部監管和內部決策需要。企業數據加工處理和報告的傳統模式效率低下,亟需改變。基于多維報告一體化的企業大數據管理技術,能顯著提升管理效率,具有廣泛的商業應用價值,文章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 多維報告;數據采集;企業大數據;商業數據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7-0126-03
一、企業商業數據外部報告義務
(一)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報告義務
按照《會計法》規定,企業應當根據真實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具體包括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同時企業要按照法律規定的期限妥善保管會計檔案,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信息。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個會計要素主要通過資產負債表進行報告,收入、費用和利潤主要通過利潤表進行報告。
(二)納稅義務和雇員社會保險報告義務
企業在商業運營中會產生各種納稅義務,企業雇傭職工,要依法為職工發放工資和辦理社會保險,同時,企業也是職工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企業要按照國家稅收法律制度和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的規定履行報告義務。根據中央和國務院要求,省級以下國稅局和地稅局合并后集中承擔轄區內各類型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職責,以前由社保機關征收的各項社會保險費改由稅務機關統一征收。
遵照國家稅收征收管理法的規定,企業納稅人必須如實進行納稅申報,提交納稅申報表、真實可靠的財務會計報表和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關聯涉稅資料。作為扣繳義務人的情形,企業應當如實報送代扣代繳和代收代繳稅款報告以及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涉稅資料。
(三)金融市場信息披露義務
企業基于戰略發展和融資需要,符合相關規定條件,可以在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企業要遵守中國證劵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證券交易所的規定,在其指定媒介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符合條件的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主辦券商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掛牌,公開轉讓股份,進行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資產重組等。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要按照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規定,在其指定媒介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企業基于募集資金需求,符合條件的可以考慮發行短期融資券,同時要按照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規定披露信息。企業也可以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或向信托企業申請信托貸款,基于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的國家法規和商業合同制度的設計,企業作為債務人,通常要按照借款合同的條款披露與債權人經濟利益緊密相關的企業商業數據。
(四)信息公示系統和行業監管數據報告義務
根據國家行政體制,除企業登記部門外,企業一般都另有行業監管部門。例如,國家郵政管理局負責對我國快遞行業進行行業管理,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信息通信行業的市場監管。企業除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提交年度報告外,通常還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向監管部門報送信息。例如銀行和保險企業通常要向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分支機構報送監管數據,證券企業通常要向中國證監會及其所屬證監局報送監管數據,快遞企業通常要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及其分支機構報送監管數據。
二、企業商業數據內部管理報告需求
(一)客戶關系管理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為了在市場獲取戰略優勢,企業掌握客戶及潛在客戶的消費特征和偏好變得非常重要。客戶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地域、文化程度、消費心理、購買頻率、消費組合、支付方式、信用評價等信息,對于企業研究客戶及潛在客戶消費特征和偏好,進行客戶關系管理,預測市場需求和確定營銷戰略具有重要作用。
企業以何種方式采集客戶信息,主要取決于企業的業務開展方式。如果企業通過云計算客戶端應用程序和網絡電子商務平臺開展銷售活動,業務系統可以記錄客戶注冊信息。基于消費記錄的大數據分析可以獲得很多有助于企業商業運營決策的結論。如果企業主要是線下實體經營,可以考慮在企業ERP軟件中集成客戶關系管理子系統,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在ERP系統處理的同時關聯客戶關系管理子系統,人工采集錄入與客戶有關的信息。
(二)供應鏈效率優化
企業生產經營中通常要涉及到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和商品銷售等價值創造行為。為生產商品所需的原材料和服務的采購價格變動規律、企業內部商品生產成本的變動信息、原材料和產品的物流信息、客戶需求信息等對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優化供應鏈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
要進行供應鏈效率優化,必須獲取涉及企業供應鏈的商業數據,供應鏈商業數據采集對采用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的企業通常較為輕松,對于大量使用人工進行供應鏈業務處理和記錄的企業則困難程度較高。
(三)集團企業資源配置和數據共享
現代市場經濟下,為了優化資源配置,資本市場中企業并購和重組日益增多,涌現出一批大型集團企業。大型集團企業控制的子企業眾多,業務板塊也眾多,迫切需要進行資源整合,形成協同優勢。市場中集團企業往往進行會計資源整合和資金整合,集團企業會計資源整合形成了財務共享中心,財務共享中心實時同步獲取集團母子企業的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可以通過并賬的形式實時編制合并報表。集團企業資金整合可以形成內部財務企業,集團可以根據母企業和各子企業的戰略制定協調統一的現金預算,對集團資金集中統籌使用和分配,降低資金成本,提高集團整體的財務效率。
集團企業數據采集主要是基于云計算技術環境下的集成集團業務系統,母企業和子企業同時使用一個集成業務系統進行業務記錄和報告,Browser/Server結構或Client/Server結構較為常見,區塊鏈技術也在蓬勃發展。
(四)數據挖掘和建模決策
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持續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隨著商業社會由Information Technology時代逐步走向Data Technology時代,除了傳統會計意義上的資產,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商業數據也是企業積累的重要財富。對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各種商業數據進行挖掘,不斷創新決策模型,是大數據技術時代企業的一項全新的競爭力。
企業進行商業數據挖掘,通常要從積累的大量商業數據中運用算法挖掘隱藏于其中的商業信息,發現蘊含于其中的未被發現的商業規律,用于企業的經營決策,有助于獲取商業財富。
三、企業數據處理與報告的傳統模式
(一)根據各種報告目標進行單項數據采集與報告
企業要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編制真實完整的中期和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附注可以用來提供輔助信息。為了編制會計報表,企業通常根據國家規定的報表項目設置一級會計賬戶,為了向報表使用者提供更詳細的會計信息,企業通常在一級會計賬戶下設多級明細會計賬戶。
傳統模式下,企業通常根據企業一定時期內發生的經濟業務,開具和保管原始憑證,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填制記賬憑證,記錄會計要素的各種增減變動,登記會計賬簿,最后根據總賬和明細賬的數據編制會計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或者小規模納稅人申報表和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報告,需進行兩次商業數據采集。
本模式下數據采集和報告如圖1所示。
(二)在編制其他報告采集數據的基礎上補充采集數據
1.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集團企業通常要編制合并報表。根據準則指南介紹的合并財務報表編制方法,集團企業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有步驟要求,首先是母企業和子企業分別完成個別財務報表編制,然后,在母子企業個別財務報表的基礎上按照設定的規則進行調整抵銷,合并財務報表通常要利用合并工作底稿工具編制而成。
2.依照國家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相關規定,企業通常是通過填報年度納稅申報表完成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現行納稅申報表為2017年版,全套37張表,2018年國家稅務局對部分表格作了內容修訂。企業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主要的目標是確定企業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進而確定年度所得稅應納稅額。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通常是在企業年度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編制完畢,補充各種納稅調整數據、納稅優惠數據等信息的基礎上,經過調整完成的。
3.《企業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中推薦有現金流量表編制方法,其中較為典型的工作底稿法是以企業完成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中的數據為基礎,以現金流量表工作底稿為工具,結合有關會計科目的數據,對現金流量表的每一項目實施分析,填寫調整分錄,最后編制出現金流量表的方法。
(三)企業數據處理與報告傳統模式的評價
傳統模式下,數據采集系統缺乏統一的規劃,數據采集存在著較多的重復勞動。尤其在手工模式下,企業通常根據業務的原始記錄采集數據,每次數據采集都需要重復翻看業務原始憑證,人力資源浪費嚴重。同樣,在信息化處理傳統模式下,企業ERP各個子系統也存在著功能割裂,數據采集和交換缺乏協同優勢,效率低下。
四、企業多維報告一體化的原理和典型技術案例
(一)企業多維報告一體化的原理
企業各類型報告的數據源泉均是企業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商業數據,企業可以梳理所有報告的元素,考慮編寫類似于語言字典的元素字典。企業多維報告一體化的主要技術原理是在企業業務發生時,數據源就產生了,在業務發生時實時采集業務數據,形成集中構建的數據池。以集中數據池為源泉,按照各種算法分類整理和計算,最終形成各類型的商業報告。
在數據池采集與報告模式下,企業首先要進行信息報告整體規劃,確定企業最終對內和對外要編制和提交哪些報告。企業信息規劃人員對終端報告關鍵內容進行顆粒化和信息化處理,然后進行分析和整理,編制一個包括所有信息的數據集。企業內部和外部涉及的經濟業務內容,只要觸發數據集內信息的變動,就應該一次性及時完整采集數據集內所有元素的變動。
數據池采集與報告模式的技術原理如圖2所示。
多維報告一體化數據采集模式有助于構建企業大數據,顯著提高了企業數據采集效率,可以達到一次顆粒化采集、無限次重復使用的效果。實時采集大數據并進行報告,可以增強數據的關聯度,實時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數據造假難度將大幅增加。從社會治理誠信角度來看,多維報告一體化數據采集模式可以增強國家財稅機關風險評估與統計分析的及時性,同時增強國家財政金融政策抉擇的科學性。
(二)企業多維報告一體化的典型技術案例
現金流量表編制采用工作底稿法,工作底稿法是以工作底稿為基礎,通常在期末企業編制好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之后,再補充數據,調整分錄,從而編制出現金流量表的一種方法。企業只有在期末才能獲知報告期的現金流量數據,數據時效性很差,對管理層來說,失去了決策的參考價值。
在典型的成長性企業適用的ERP軟件——用友U8中,編制采集會計要素增減變化信息的記賬憑證的同時可以采集涉及業務的現金流量數據,實現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同步生成,增強了企業現金流量數據獲取的及時性和決策相關性。在用友U8版本的ERP軟件中,現金流量表的數據采集方法如下:(1)完成ERP軟件基礎信息設置,設定現金流量科目,然后設定現金流量項目核算和現金流量有關選項,完成后ERP軟件可以據此判斷應當記入現金流量表的會計科目發生額。(2)編制記賬憑證同時采集現金流量數據。完成基礎設置后,涉及到現金流量的經濟業務,ERP中編制記賬憑證時,要求同時錄入涉及業務的現金流量信息。(3)ERP報表子系統定義模版和公式,編制完成現金流量表。
在典型技術案例中,企業在業務發生時一次性采集了會計要素增減變化信息和現金流量明細變動信息,會計要素和現金流量變動的信息可以同步進行報告,顯著提高了采集效率。
五、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從設計理念和技術模型角度對基于多維報告目標的企業大數據管理進行了研究,典型技術案例涵蓋的綜合采集項目較少,后續可以基于本研究進行系統分析,開展市場中更為復雜和典型的企業一體化信息采集實施案例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 1 ] 丁淑芹.顛覆與創新:大數據為財務會計注入變革基因[J].財會月刊,2016,(31).
[ 2 ] 李偉,李艷鶴.“互聯網+”、大數據環境下會計理論創新與實踐[J].商業會計,2017,(18).
[ 3 ] 陳博.大數據對會計和審計的影響研究[J].商業會計,2018,(08).
[ 4 ] 左銳,文靜.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業財深度融合研究[J].商業會計,2017,(15).
[ 5 ] 陳乙江.大數據視角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路徑研究[J].商業會計,2018,(15).
【作者簡介】
李致磊,男,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學院,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碩士;研究方向:財稅實務。
潘中,男,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江蘇分所副所長,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