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津
摘要: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部審計作為新時期我國倡導的一種全新的審計觀念與手段,目前,風險導向審計已經在很多行業中被推廣應用。現階段,我國正準備在施工企業中引用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希望其可以在企業項目進行風險預防控制過程中施展其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施工企業建立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展開了研究,希望其可以為施工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提升做出貢獻。
關鍵詞:施工企業;風險導向審計;對策
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我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面對的市場環境也越來越繁雜,企業若想進一步保障其今后發展道路的健康、平穩,就需要對現階段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風險問題實行科學的防范措施。特別是對我國的施工企業而言,因為其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所面對的影響因素很多,所以就必須建構起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部審計體系,用這種方式來保障施工企業項目的有效開展,進而從中取得豐厚的經濟收益。就目前而言,我國正準備在施工企業中引用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希望其可以在企業項目進行風險預防控制過程中施展其積極的作用。
一、施工企業如何建立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部審計
(一)根據具體風險點來確定內部審計的目標
在當前社會大背景下,以風險導向為主的內部審計不可以依然只重視企業和單位的內部控制或是揭露舞弊,而是加強并注重對風險預防控制的關注度,進而為施工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要求了風險導向內部控制的目標需要同施工企業今后的發展目標相同。基于此,施工企業的監管審計機構需要進一步明確施工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所要面對的具體風險點,將此作為事實根據明確施工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從而達到對施工企業風險的辨別、評判以及防控的目標。例如,某路橋施工企業,在工程項目具體施工過程中,需要從工程施工周期、施工品質與所消耗的經費這三大方面來積極實現和達到明確審計的目標。
(二)對施工項目實施現場審計、收集風險信息
倘若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要保證高效率和高質量,就必須在施工現場構建風險分析與控制組織,這樣的話能夠及時對項目情況進行檢測和維護,并以此作為基礎對施工企業已經存在或是潛藏的風險實施動態分析。與此同時,審計小組需要深入到施工現場內部,以便對施工企業項目進行過程中的經營、財務情況展開檢驗,進而使施工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進行有效結合,全方位收集項目中存在風險因素的處置信息。
(三)對所收集的施工項目風險因素初始信息展開辨別
現如今,當施工項目現場審計調查工作做好后,下一步就是對采集到的風險因素展開辨別,以便為項目后期風險的應對方案的制定供應事實根據。在這個過程中,施工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應當有效運用各種合理方式辦法對施工企業工程項目所要面對的風險展開辨別,挖掘潛藏的風險源頭,再對風險實行歸納劃分,以便為項目后期的風險評判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基。
(1)工程管理類風險,主要涵蓋了施工周期風險與分包風險等。(2)成本類風險,主要涵蓋了施工材料管理風險、合同風險以及收益不穩定性風險等。(3)財務類風險,主要涵蓋了投標預計年收入變動風險、年度預算收入變動風險、財務經管風險以及現金流風險等。除去以上幾點風險類型外,還涵蓋了一部分其他類型的風險,例如安全投入風險、人員流失風險以及市場開發風險等。
(四)對施工項目的風險因素展開研究、評判
當對施工企業項目風險因素初始信息辨別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對風險因素的種類展開研究、評判,以便為企業項目后期的風險預防控制供應一定的數據扶持。在這個過程中,審計人員應當有效運用各種手段來判斷各類風險因素可能對施工企業造成的損失,其中審計人員使用最多的兩種手段就是定量評判與定性評判。主要工作內容有下列兩點:一則是對出現風險的可能性展開預測,比如,施工企業項目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工程類風險中的施工周期風險,審計人員可有效實行網絡計劃對項目中各個部門的關聯性與各種時間參數展開描述;二則是對風險程度的評判,依舊針對上述案例,審計人員可有效結合網絡計劃圖把項目具體完成狀況與項目初始階段所計算的施工周期實行比對,研究項目相對完成的部分,在此條件下進一步判斷項目損失狀況對施工企業造成的影響。
(五)創建警示監控
經過審計人員對施工企業項目風險因素的研究評判,能夠有效防范風險的產生,施工企業應當創建健全的監控警示系統,在與風險帶來的影響水平進行有效結合建立不同等級的警示系統。目前,我國大多數施工企業都已將信息化管理系統引用到企業經營管理當中,能夠有效運用計算機警示軟件來確保企業建設項目帶來的挑戰和困難。
(六)有針對性提出審計建議
當確定施工企業項目中存在的風險類型與影響能力后,就需要針對風險種類制定合理的應對策略。結合以往實踐經驗,規避、降低、分擔以及承受是較為常用的風險應對措施。當施工企業監管審計單位在對項目進行審計過程中找到問題后,便能夠依照風險的特點、發生概率與帶來的危害水平,有效結合該項目的具體狀況針對風險類型提出相關改進建議,對風險展開防范、掌控與變更。
(七)創建后續追蹤審計系統
當施工企業監管審計機構對各類風險提供相關的改進建議后,若想進一步確保風險防范策略的執行,施工企業需要創建后期追蹤審計系統,讓其對改進建議的落實狀況實行監控,用這種方式能夠有效防范執行不到位的狀況,此外,如果改進效果未達到預期要求,能夠第一時間予以修改,從而健全風險管理計劃。
二、加強風險導向審計在施工企業應用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不斷健全內部審計系統
首先應當強化施工企業管理階層的風險認識,進一步提高施工企業管理階層對內部審計重要性的認知,創建合理健全的內部審計規章準則,進一步強調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特性,有效防范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被各種因素打擾。其次需要不斷強化施工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創建,進一步健全施工企業內部監管系統,從而達到內部審計風險科學控制目標,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成效與品質。
(二)創建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與評判機制
現階段,內部審計給施工企業帶來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審計品質與成效未達到要求,鑒于此,施工企業應當創建一套健全的內部審計品質控制與評判機制,使其可以深入到項目施工的全過程當中,無論是項目施工前期、中期還是后期都可以對項目風險展開有效的監管。此外,施工企業應當積極引入與革新內部審計觀念和全新的審計模式,加強對風險研究計算機軟件系統的開發,從而為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的有序實行供應強有力的支持,從根本上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
(三)提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養
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成果主要是由施工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決定的,基于此,施工企業除了要不斷引進更多的專業人才,不斷創建多樣化的財會型人才構成模式,確保企業內部人才優勢互補以外,施工企業還需要進一步健全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體系,有效運用定時培訓的方式來達到全方位提升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與專業素質的目標,進一步拓寬審計工作人員的信息儲備,這樣的話能夠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起到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
(四)強化審計信息化建設
相較于人工審計,信息化審計是在計算機軟件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工作,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還能夠將審計工作的質量提升到最高點。與此同時,審計信息化還能夠節省企業的人力物力,降低審計工作的資本投入。在此基礎上,企業應該快速推進審計信心化的建設,努力宣揚審計信息化工作的好處,并正確對待審計信息化軟件帶來的風險,提前做好準備應對。
三、總結
總而言之,將風險控制為導向內部審計有效引入到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當中,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審計工作的成效與品質,減少了施工企業面臨的風險,還可以讓施工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站穩腳跟,繼續積極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申保清.試論新形勢下施工企業內部審計中的風險管理[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 (24).
[2]李軍靈.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 (3).
[3]潘國輝.風險導向內審模式下的企業管理效益審計[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5 (1).
[4]高玉娟.論如何完善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工作[J].財會學習,201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