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廣斌 廖鐵軍

摘 ? 要:研究基于DPSIR模型構建涪陵區土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權綜合指數評價模型對2010—2015年涪陵區的土地生態安全狀況進行評價。結果表明:2010—2015年,涪陵區土地生態安全總體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2010—2013年土地生態安全狀況有所惡化,土地生態安全等級由“臨界級”向“敏感級”;2013—2015年土地生態安全狀況有所改善,土地安全等級處于“臨界級”。研究結果以期為涪陵區土地生態安全相關問題的解決提供依據。
關鍵詞:土地生態安全評價 ?DPSIR模型 ?涪陵區
中圖分類號:F30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b)-0122-04
Abstract: Based on DPSIR model,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s constructed in chongqing. The entropy weight comprehensive index evaluation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status of Fuling District from 2010 to 2015.The results show that:From 2010 to 2015,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Fuling shows a rising trend after an initial dcline.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has deteriorated and it changes from "critical level" to "sensitive level" from 2010 to 2013;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situation has improved from 2013 to 2015,and its safety level varied around the "sensitive level".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intend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Fuling city.
Key Words: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DPSIR model; Fuling city
土地資源生態安全是進行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要求,也是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1-2]。目前,國內學者從土地生態安全評價[3]、安全預警[4]等方面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作為土地生態安全研究的重要內容,土地生態安全評價的研究也日益豐富,在評價的構建上,主要體現在PSR[5]、“自然-經濟-社會”[6]等模型的廣泛運用;在評價方法上,已逐步由定性向定量研究為主,其中主成分分析法[7]、物元分析[8]、BP神經網絡[9]等方法的運用逐漸完善。但從目前來看,運用DPSIR模型對長江上游丘陵地區的土地生態安全評價還有待繼續豐富。涪陵區作為重慶市渝西片區的經濟發展區域,長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區,對其土地生態安全的研究有利于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平衡。本研究運用DPSIR概念模型與基于熵權的綜合指數評價模型有機結合,并選擇典型的沿江丘陵地區城市涪陵區進行土地生態安全評價,以期為其土地生態安全相關問題的解決提供依據。
1 ?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涪陵位于重慶市中部、長江經濟帶腹地,地處長江與烏江交匯處,有渝東門戶之稱,是重慶市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一小時經濟圈城市,成渝經濟區東南部中心城市。涪陵區總面積2942.34km2,常住人口116.19萬人,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3.19億元,人均GDP71427元,財政收支平穩增長。
1.2 數據來源
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涪陵區統計年鑒2016》、《重慶市統計年鑒(2015年)》,涪陵區相關年份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涪陵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涪陵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重慶市涪陵區“十三五”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重慶市涪陵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年)》等。
2 ?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的建立
2.1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研究進行指標選取時遵循了代表性、科學性、可獲得性及可操作性原則,在此基礎上參考已有的研究[5=8],并與涪陵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和土地利用的實際狀況相結合。通過DPSIR模型,并結合土地生態安全的內涵,選取涪陵區22項土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構建了涪陵區土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表1)。
2.2 數據的處理
2.2.1 數據指標的標準化
在進行土地生態安全評價時,需要對多個指標進行統計,數據單位及數值相差較大,所以要對指標標準化,標準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各指標之間的量綱關系,使各指標數據具有可比性,使其能科學的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研究采用極值法進行生態安全指標的指標化,極值法在已有研究中比較成熟,能較好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