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諾 吳世嘉 孫震 王周平
摘 ? 要:食品毒理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一門重要理論課程,本文分析了食品毒理學教學的現狀,結合食品毒理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經驗的基礎,圍繞如何改善教學效果,提出“三明治”教學法的實施方式、“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專題綜述匯報”和“全過程性”的考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以期為該課程的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食品毒理學 ?教學效果 ?有效性 ?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b)-0180-02
Abstract:Food toxicolog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course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of food toxicology teaching and explains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ood toxicology. The "sandwich" teaching strategy, "combin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inciple, "project review" and "whole procedure" evaluation mode are propos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effectiveness. These methods are intended to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Key Words:Food toxicology; Teaching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Autonomy
食品毒理學(food toxicology)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必修課程,在食品類專業人才的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毒理學的分支學科,食品毒理學應用毒理學方法,研究食品有毒有害外源化學物的性質、來源以及對人體健康的損害作用及其作用規律,評價其安全性,并確定其安全限值,以及提出預防管理措施的一門科學。傳統的食品毒理學課程教學方式是完全依賴于教師講授的教學模式,對于調動生自主能動性的發揮有所欠佳,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在結合食品毒理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圍繞如何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進行闡述,以期為該課程的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倡導“三明治”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明治”教學方法是用人們熟悉的快餐食品——三明治,來形象的表達穿插式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三明治中的各種食品是分層的,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也應該象三明治一樣,分層變換。一層是集體學習,另一層是個體學習,通過相互間的穿插、有組織互動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學習的有效性。“三明治”教學法的特點是理論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不斷交流溝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該方法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理論的認識及理解,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協作,加強團隊合作意識。“三明治”教學法在學習興趣、課堂氣氛、自主學習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實際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首先選取同年級同專業本科生60人,隨機分組,設試驗組(30人)采用“三明治”教學法,對照組(30人)采用傳統教學法。對于試驗組,教師提前安排學生預習新課章節結構、相關背景知識并指出要開展三明治教學的內容,明確列出課程的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內容,使學生對課程總體布局有所了解。接著教師結合實事要聞、素質教育及專業特點進行導課,根據課程內容多少及難易度設置 4~6 個問題,并按照問題數目分組。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組織展開討論。各小組隨機派出一名代表上臺發言,書寫簡要提綱,并予以講解。
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加以補充說明,圍繞學習目標,強調重點、難點。回顧課程開始提出的案例或設置幾道練習題,引領學生利用討論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對本次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及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最后,為了解傳統教學中融入三明治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對實驗組學生展開問卷調查。
2 ?緊跟學術前沿發展潮流,以研促教
2014—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GB15193進行了系統的修訂,涉及食品毒理學的27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15193.1~ GB15193.27)。修訂內容包括范圍、術語、定義、試驗目的與原理、試驗方法、數據處理等。因此食品毒理學教材也應及時根據國標進行修訂,緊跟國家政策,向學生傳遞最新的教學內容。同時為了跟上學科發展的國際先進水平,應在原來的教學基礎內容上及時補充學術前沿成果,完善教材內容。
在學術研究方面,我校食品學科一百多名教師承擔了大量的不同方向的科研項目。通常均需要一定數量的科研助手輔助推進項目課題的進展。因此應當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依托團隊教師豐富的科研項目平臺優勢。將班級學生化整為零,吸收學生進入不同的課題進行項目實踐。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學改革,既能接觸前沿的科研學術成果,又能鍛煉夯實自己的實踐技能,達到教學與科研互相促進的目的。
3 ?全面改革課程評價體系,客觀體現學生課堂的綜合表現
3.1 引入“專題綜述匯報”考核方式,促進學生深挖課堂知識點
《食品毒理學》課程知識點的邏輯性和系統性較強,知識點較多,在課堂教學中涉及到的某些知識點具有貫穿整個課程始終的特點。針對這些知識點,擬引入“專題綜述匯報”的考核方式,學生就某個知識點做文獻調研和綜述,然后在課堂上匯報調研成果,有利于學生深挖課堂知識點,調動學習主動性,鍛煉專業化書面表達能力,從而提高教學和學習質量。
3.2 合理分配各考核內容的權重,注重實效、兼顧公平
采用全過程性考核方式。
(1)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包括出勤10%與課堂討論10%。
(2)過程考核:占總成績的30%,包括課堂匯報完成情況,小組互評成績及教師點評成績。
(3)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50%。
這三部分內容對學生成績進行綜合評定,改變了以往“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的狀況。還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由強記枯燥的知識點轉移到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中來,從而促進其在專業知識獲取上質的飛躍。
4 ?結語
通過在《食品毒理學》課程中引入“三明治”教學法,使得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時間以學生查閱資料、具體討論為主,學生們不僅將毒理學基礎知識鞏固、轉化、再輸出,還大量吸取新的知識,提高學生自我學習、思考及探索新知識的能力。通過引入“專題綜述匯報”考核方式,要求學生在交叉學習、討論、匯報過程中一一發言,人人都得到了鍛煉,使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得到鍛煉。通過引入“全過程性”考核方式,能夠更加公平、公正地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重視平時學習過程,重視知識點的階段性溫習和積累,使得學生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顯著提高了學習效果。總體而言采取這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獲取有效的知識與能力的課堂,采用“先學后教”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 劉寧,沈明浩.食品毒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2] 郭東起.《食品毒理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4):75.
[3] 許瑜函,朱慧,譚夢暉,等.“三明治”教學法設計下學生課堂參與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6,14(1):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