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茂飛 劉湘黔 劉先智
摘 ? 要:《單片機原理與應用》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但目前老師授課現狀大多數以課本知識為主體,很少使用仿真工具實際操作。幾乎純理論的輸出教學使大多數學生感到課程內容十分抽象,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匱乏。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近年來單片機教學現狀和主要問題,提出了對《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的教學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單片機 ?教學改革 ?考核方式 ?實踐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b)-0199-02
1 ?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生產的結構一直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地隨著變化。如今我國國力日益強盛,鄧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也不斷地被證實,要提高生產力就必須不斷地提升科技水平。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自控系統設計和制造業。自控系統的出現,使得社會生產中能節省大量勞動力,將人類從復雜、危險的勞動環境中解放出來并顯著提高控制效率,提升企業、社會、乃至國家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但是由于我國接觸自控系統較世界各科技大國晚,我國非常缺少自控系統方面的人才,單片機更是自控系統的核心,所以社會和國家需要培養儲備優秀的單片機人才。
除此之外,如今各高校的《單片機》教材基本都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外教材的譯文和翻版,教材的內容知識體系已然落后陳舊,而各高校依然是使用這些落后的教材教育學生,試想又怎么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作為為社會造就人才的教育機構,應該關注社會行業的發展,緊跟時代的步伐,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人才。
而且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個體,在教學關系中處于一個弱勢的地位,如果知識的實用性和先進性很差,使得學生進入社會后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勢必也會被學生厭棄,對教學機構也會產生不利的評價與看法,可謂兩敗俱傷。所以《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的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 ?教學現狀和主要問題
(1)教學手段單一。有違于傳統的板書教學,有條件的學校都開始使用多媒體設備來教學,希望通過多媒體的手段來豐富教學的形式,改變板書教學單調枯燥的弊端。然而,多媒體的普及在某種程度上卻造成了更大的危害。許多PPT的制作僅僅是把課本上的內容復制到多媒體上,教師再按照PPT的內容進行授課。這似乎僅僅是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把以前需要板書的內容,搬到了PPT上,從而把課堂變成了電影院。這在單片機教學上也有充分的體現,例如教師大多以描述或圖片的形式來展現仿真結果,沒有使用或很少使用仿真工具實際操作。并且由于課時限制、仿真工具和實驗器材的缺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或無意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2]。但是單片機的學習必須落到實際上,學會理論知識僅僅只是空中樓閣,也會導致學生實踐能力的缺失。
(2)缺少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傳統的《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教學更多的以課本知識為主體[3-4],以章節的順序向學生傳授,注重于整個知識體系的培養。但知識體系的搭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漫長的知識傳授無法給與學生直觀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的學生都在被動的接受著知識,沒有主動去思考,完全依賴教師的傳授。可是單片機課程有著知識點多,跨越性強的特點,僅僅被動的接受知識,這往往使學生顧此失彼,只學到了單片機的皮毛,無法搭建整個單片機的知識體系。而且在課堂教學中,仍存在部分教師忽視學生的消化能力,僅僅是照本宣科地把書本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更加劇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且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積極性,無法達成教學目標。
(3)考核方式脫離實際。考試基本上以筆試為主,從題庫隨機抽取試題或是任課教師自主出題,重點考察主要芯片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學生總成績主要由平時成績(考勤、作業)和期末考試成績按一定比例決定[5-6]。然而,無論是平時成績還是最終考試,考核的內容都是基于理論知識。學生對單片機的綜合使用、實際設計能力卻不在考試范圍內,這對一門以注重實踐的課程來說,是不夠合理的。因此,這種僅限于理論知識的考核違背了單片機學以致用的宗旨。
3 ?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在所有的工科專業課程中是最具有實踐性和實用性的一門課程,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因此針對單片機教學中的弊端進行研究探討,并總結出單片機教學的幾點改革意見可以概括如下。
(1)豐富課堂教學手段。首先加入課程導入環節,通過向學生展示單片機的實物,以及簡單的操作,直觀的告訴學生單片機可以做什么,形成初步印象,吸引學生的興趣。再以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延伸出本次上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在PPT中增加實物圖片、模擬動畫以及仿真結果等,以最直觀的方式促進學生的理解。同時增加例題的數目,先讓學生獨立的完成例題的解答,教師再通過板書的方式對例題進行解析,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課程知識講述完成后,有效地利用教學視頻,并結合仿真軟件對單片機項目進行模擬仿真,有條件的話,再進行實物驗證,讓學生能夠體會單片機操作的整個流程。因此更豐富的教學手段,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主動性,有效改善了教學效果。
(2)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可以通過課后作業的形式去改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后習題,而是一個個簡單的項目。教師根據上課的內容,以課后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完成簡單的項目,并提交項目流程及仿真結果。這就可以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既復習了單片機課程所學的知識,又熟悉了單片機系統的設計流程和程序編寫,讓學生將單片機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再就是課程上的改變,在學生完成基礎的理論教學課程后,以通過增加實驗課的形式,讓學生有機會利用單片機完成從項目設計,仿真模擬到實物驗證的整個應用過程。與此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知識競賽以及各種創新創業大賽,讓學生在賽程中充分運用所學的知識,并在賽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3)采用項目教學法。首先在項目的選取上,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從點亮一個發光二極管入手,再進行霓虹燈控制系統設計,掌握了一定的基礎之后再進行中斷、串口通信和時鐘的設計。在進行項目教學時,要貫徹先硬件后軟件的開發思路,讓學生根據項目要求設計出硬件電路圖,然后以此為基礎畫出電路流程圖并編寫對應的源程序,實現了基本功能之后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問題進行改寫程序,實現一些其他的擴展功能。這種具有延伸性的項目可以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項目的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更符合公司的實際需求。
(4)改善傳統的考核方式。傳統的單片機課程考核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從而忽略了單片機的實際應用。為改善這個狀況,單片機課程的成績應該以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課后作業、理論考試以及課程設計。其中課后作業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簡單的單片機項目,而課程設計可以包括在實驗課中,作為的實驗課考核,也可以單獨列出來作為課程的最終考核,并不受課時的影響。課程設計是相對于課后作業而言更為復雜的單片機應用系統,是對整個單片機課程的總結與綜合。教師需要提出一些合適的單片機項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一個項目,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的設計,仿真以及實物驗證,最后以小型畢業論文答辯的方式,學生通過PPT進行成果展示,任課教師進行提問,并給予評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是變相的教學成果展示,還為以后的畢業答辯,項目答辯等積累了經驗。最終的課程成績就是將三部分成績按比例相加,綜合考察學生的能力。
4 ?結語
單片機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工業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在我國工業控制領域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然而由于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不匹配,導致當前我國單片機相關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很難勝任自己的工作。《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是一門可以在實踐中促進思維能力的學科,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實踐,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發揮領導組織作用,通過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因此,重視《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的課程教學改革,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董娜娜.單片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山東工業技術,2017(22):270.
[2] 馮洋.基于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J].高教學刊,2015(15):87-88.
[3] 瓦依提·阿不力孜,加米拉·吾守爾,阿依佐克拉.高校單片機教學改革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5):123-124.
[4] 曾樹華.電氣自動化專業單片機教學改革探索[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24(3):80-83.
[5] 王橋,冀慎統,馬敏耀,等.以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以《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7(15):106-108.
[6] 姚嘉,盧偉,馬麗麗,等.基于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單片機教學方法的改革[J].經濟師,2015(5):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