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雄

摘 ? 要:本文先分析社區移動學習平臺(小程序)的優點,再分析自建平臺存在的問題,確定選用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的“雨課堂”為研究對象;通過雨課堂運用PDCA 循環教學法進行社區課程教學,并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在社區教學中的角色與作用,提出如何從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科學運用教學方法,推動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實現覆蓋課前、課中、課后的全流程管理,提高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社區 ?移動學習 ?小程序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b)-0229-03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of community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small program), then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self-built platform, and then decides to select the "rain classroom" developed by the school online and the Online Education Offic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n it uses PDCA cycle teaching method to teach community courses through rain classroom, and analyses the role and rol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mmunity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how to use teaching methods scientifically from four stages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inspection and processing, to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covering pre-class, in-class and after-class, a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 courses.
Key Words:Community; Mobile Learning; Small Program; Research
基于小程序的社區移動學習平臺觸及到了PC網頁、公眾號、H5、APP無法觸及到的地方,概括來說它誕生就是幫助教師和學生解決一些特殊需求的,比如在用戶沒有時間、想控制手機內存空間、不想下APP等等“尷尬”的時候,基于小程序的社區移動學習平臺就可以發揮它的價值:我們可在平臺上為每位任課教師開通獨立賬戶,通過對賬戶權限及功能的配置,快速為教師們搭建基于手機微信端的課程系統,包含:在線問答功能、視音頻講堂功能、資訊內容發布等功能。基于小程序的社區移動學習平臺有著如下幾大意義:開發成本低,APP開發成本在百萬級別,推廣費用更高,單個小程序僅需3~5個工程師;用戶體驗好,APP開發需考慮不同手機及瀏覽器兼容,小程序僅在微信生態圈使用;用戶操作簡單,APP客戶需下載,操作復雜,小程序可配合公眾號使用,簡單易用[1]。
1 ?社區移動學習平臺(小程序)建設
2017年1月9號,微信正式發布小程序,它作為輕型應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要形式,它的特點是小而快,重點在于靈活、快捷。據統計,首批上線的小程序就有300多家,掀起了一陣熱潮。基于小程序的社區移動學習平臺無需下載、用完即走,解決平臺開發成本高、周期長的難題,只需APP十分之一的成本,就可借助微信實現教學,助社區教學更上一層樓。我們團隊自建了一個社區移動學習平臺(小程序),該平臺基于強大的開源軟件Drupal8,通過Drupal集群做水平擴展,前端采用VueJS開發,前后分離,用戶可以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采用跨平臺開發技術實現多平臺部署運行,實現平滑擴容;利用現場數據信息采集技術,實現基于小程序的社區教育工作動態化管理;通過業務權限管理技術,實現按人,按課程等進行權限分配。具體步驟如下:用Drupal做統一認證功能,用open auth 2.0協議實現oauth服務,通過oauth協議實現統一認證;drupal自帶的notification做站內消息管理,實現教師和社區具名之間的消息互動;根據getDerivativeId()方法,動態生成Drupal的block;通過Drupal8的service,前端通過微信api開發基于小程序的社區移動學習平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1)云服務器租金問題,最便宜的、配置最低的,還進行了首年特價的騰訊云服務器(4核16G帶寬5Mbps云服務器-Intel)租金11999元/年,以后每年如果沒有特價,租金更貴,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大筆投入;(2)系統的穩定性,維護費用投入也不少。經過幾番權衡之后,決定選用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的“雨課堂”為社區移動學習平臺,接下來就讓我們研究怎么應用雨課堂進行社區教學[2]。
2 ?社區移動學習平臺(小程序)應用
2.1 現狀分析
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領域融合并不斷滲透,智慧教學平臺應運而生,例如雨課堂、藍墨云班課、Blackboard等。智慧教學平臺集成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技術,使教學環境向資源集成化、綜合化、智能化發展。在這種環境下,學習資源的優化與集成使用、教學數據采集、學習過程及效果的評價與反饋實現同步、課堂教學互動更加豐富有效、課后作業的多元化選擇與個性化輔導都成為或者即將成可能,為提高教學內涵質量、社區學生自適應與個性化學習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和機遇。智慧課堂的應用與普及,成為高校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必然趨勢,同時也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國內外的智慧教學平臺做得如火如荼,但隨著時代的潮流,一些方法不那么適合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難做到第一時刻把教師的資料傳送到學生端,或者已經傳送到移動學習平臺了,學生也沒有留意。譬如美國Blackboard公司開發數位教學平臺雖然做的很好,但它是B/S結構,沒有推送消息功能,也逐漸不適合學生隨時隨地自主學習;藍墨云班課雖然是移動學習平臺,但要下載APP,浪費流量,學生還要注冊和登錄,已嚴重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也不能及時推送教學資料給學生。雨課堂通過微信登陸,無需下載、用完即走,可借助微信實現教學,助移動教學更上一層樓。雨課堂更關注課堂反饋的實時性,它有彈幕功能,可以讓老師快速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雨課堂還可以看之前做過的題目,而且有課件的專屬空間,這在復習上就要方便很多。而且雨課堂好友搖號功能,在課堂答題上還能活躍氣氛。
2.2 PDCA 循環教學法
PDCA 循環,即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是美國質量管理學家戴明提出的可以適用于多個行業和領域的全面質量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循環越來越多的被引入教育領域,并被證明其科學與合理性。項目基于PDCA 循環的工作思路,以智能化教學工具“雨課堂”為例,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角色與作用,提出如何從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科學運用教學方法,推動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實現覆蓋課前、課中、課后的全流程管理,提高社區課程的教學實效性[3]。
2.3 基于雨課堂的社區PDCA 循環教學
教師通過雨課堂將復雜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課外預習與課堂教學間建立溝通橋梁,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教師在課前、課后推送文本、MOOC視頻、語音、圖片、課件到學生端手機上。在學生除了通過在線作業、測試功能進行學習之外,還可對同步課件的“不懂”標記反饋,學生在進行預習或者聽課或者復習時隨時可以標記疑惑之處,教師根據預習行動軌跡和預習效果以及反映的疑難點,動態設計課堂教學策略和教學重點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上師生可以進行實時互動與反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的粘度;教師通過雨課堂量化可視化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更好地評估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而及時靈活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計劃[4]。
(1)在計劃(Plan)階段,根據PDCA 循環的工作路徑,確定教學目標后,教師需做好“五備”,即備教師、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教具,方能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五備”過程中,教師通過雨課堂上傳課件,以便完整的還原教師制作時的動畫,社區學生在課前預習查看課件時,能夠看到每一頁的動畫內容,課件清晰度更高更好,課件中的超鏈接也能夠支持點擊跳轉。在該階段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教學主導,明確每個社區課程的大目標與小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雨課堂”作為合理的智能化教學工具,形成課前、課中、課后全流程覆蓋的教學計劃。
(2)在實施(Do)階段,課前調研學生知識儲備,提高教學針對性:設計關聯內容的客觀題、主觀題或投票題,設置截止時間,以便在實施教學計劃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重點和難點,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例如,利用習題投屏能,將習題作答情況的柱狀圖投影至大屏的同時,選擇縮小界面,柱狀圖的界面將會出現在題目頁,查看題目和作答情況兩不耽誤。教師通過富文本答案解析,把文字、圖片、公式均可作為習題的答案解析上傳,學生在作答之后,即可查看富文本的答案解析。習題投屏時,教師選擇隱藏正確答案,將學生的作答情況柱狀圖直接投影至屏幕,這樣就不再擔心正確答案的露出而影響未作答的同學。在主觀題和投稿板塊中,教師希望分享某位同學的答案或想法時,可隱藏學生姓名,讓同學們注重內容本身,與全班分享。
課中創新師生互動,設計的彈幕、紅包、隨機點名的互動環節,增加了上課的樂趣,能夠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課后:及時跟進解惑,強化全流程管理,學生在無法與任課教師面對面交流的時候,通過“雨課堂”的留言功能,和教師進行溝通,有利于教師多途徑幫助學生解答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在檢查(Check)階段,教師通過“雨課堂”提供的課前、課中、課后反饋數據,分析課堂人數數據、學生學習數據、習題數據、課件數據,及時檢查教學成效,調整教學進度,如圖1、2所示。
(4)在處理(Action)階段,教師根據“雨課堂”的數據報告,對每一堂課的教學成效進行檢查,尋找存在的問題,分析與總結原因,制定修改方案。同時可以在“雨課堂”的“教學設計與備忘”欄目中,記錄教學設計和心得筆記,方便日后查閱。
3 ?效果
基于雨課堂的計算機課程PDCA 循環教學研究,通過使用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雨課堂系統,將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節都賦予全新的體驗,最大限度地釋放教與學的能量,推動社區教學改革[5]。
雨課堂將復雜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課外預習與課堂教學間建立溝通橋梁,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教師使用雨課堂將帶有MOOC視頻、習題、語音的課前預習課件推送到學生手機,師生溝通及時反饋;課堂上實時答題、彈幕互動,為傳統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提供了完美解決方案。雨課堂科學地覆蓋了每一個教學環節,為師生提供完整立體的數據支持,個性化報表、自動任務提醒,有利于社區學生自主學習,讓教與學更明了。
參考文獻
[1] 劉琦,丁萍莉.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互聯網+教育學習平臺的研究與設計[J].內江科技,2016(12).
[2] 姚潔,王偉力.微信雨課堂混合學習模式應用于高校教學的實證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7(9):50-54.
[3] 劉邦奇.基于智慧課堂的教育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84-93.
[4] 陳冬玲.微信小程序在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應用[J].河北科技圖苑,2017,30(5):56-59.
[5] 辛建平.智慧校園之移動辦公平臺的設計[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