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蘭
(隴西縣第二人民醫院 甘肅 隴西 748000)
第二產程是胎兒從產婦子宮口娩出的階段,通常初產婦需要1h~2h,而經產婦的時間相對較短,需要1h左右,但是第二產程正常情況下不會超過2h。若產婦在第二產程出現異常,會導致產程停滯,母嬰發生危險的幾率也會隨之增加[1]。第二產程異常有效的處理措施有產鉗助產和急診剖宮產,但是兩種分娩方式哪一種應用效果更好,目前還沒有統一結論。基于此,本文進行了以下探究。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第二產程異常的產婦,根據分娩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年齡在22歲~42歲,平均年齡為(24.1±5.2)歲,觀察組年齡在21歲~40歲,平均年齡為(23.6±5.1)歲。對照組和觀察組一般資料比較,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
1.2.1 急診剖宮產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急診剖宮產前需要接受麻醉治療,然后采用腹部橫切口子宮下段剖宮產手術,幫助產婦順利分娩[2]。
1.2.2 產鉗助產 觀察組產婦在滿足以下體位指征,則需要進行低位產鉗助產操作,首先是胎兒的雙頂到達了產婦坐骨棘平面一下的位置;第二時最先露出的骨質部達到過了+3以下;第三點是胎兒胎頭矢狀縫到達了產婦骨盆出口的前后徑。若產婦滿足以下2個體位指征,則需要進行中位產鉗助產操作,首先是雙頂徑已經到達了產婦坐骨棘的水平,但沒有超過;第二點是胎兒胎頭矢狀縫到達了產婦骨盆出口的平面[3]。
詳細記錄兩組產婦發生產后出血情況,以及新生兒窒息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產后出血發生率以及產褥感染發生率降低,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

表 比較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n(%)]
觀察組輕度窒息6例,占比17.65%,重度窒息1例,占比2.94%,顏面擦傷3例,占比6.98%,頭皮血腫1例,占比2.94%,新生兒肺炎3例,占比8.82%;對照組輕度窒息7例,占比20.59%,重度窒息6例,占比17.65%,顏面擦傷4例,占比11.76%,頭皮血腫1例,占比2.94%,新生兒肺炎4例,占比11.76%。對照組分娩方式對嬰兒重度窒息的影響較大,組間差異顯著(χ2=3.981,P<0.05),但是在輕度窒息、頭皮血腫、顏面擦傷、新生兒肺炎方面,對照組和觀察組沒有顯著差異(P>0.05)。
第二產程異常在臨床上極為常見,該情況的發生與第一產程密切相關,研究發現在第二產程進行剖宮產術的產婦,在第一產程或者在第一產程之前都存在胎頭下降異常的情況。本次第二產程異常產婦都存在宮口擴張延緩的情況,以及活躍期和減緩期出現不同程度的延長,且胎頭下降異常所占比例最大。在處理第二產程異常情況時,需要全面了解產婦的情況,并給予針對性的處理,以幫助產婦加快產程,順利分娩。若產婦出現難產傾向,需要立即給予助產措施,若助產效果不顯著,則需要給予手術,幫助產婦分娩。
本文比較第二產程異常的產婦分別采用產鉗助產和急診剖宮產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產后出血發生率以及產褥感染發生率明顯較低,組間差異顯著(P<0.05)。這是因為與產鉗助產產婦相比,剖宮產產婦的產程進程會更慢,加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子宮下段切口出現損傷或者撕裂、宮縮乏力、軟產道壓迫時間太長等。發生產后出出血的風險極高。對照組分娩方式對嬰兒重度窒息的影響較大,組間差異顯著(P<0.05),但是在輕度窒息、頭皮血腫、顏面擦傷、新生兒肺炎方面,對照組和觀察組沒有明顯差異(P>0.05)。新生兒窒息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胎兒窘迫,采用產鉗助產能夠迅速加快產婦的產程,讓胎兒快速脫離缺氧的狀態,從而有效的減少了新生兒窒息發生。而剖宮產需要的時間較長,胎兒處于缺氧的狀態液相對較長,加上盆底的長時間壓迫,會阻滯胎頭,使得新生兒窒息的風險增加。本次產鉗助產導致的新生兒顏面擦傷情況,與急診剖宮產沒有明顯差異,但是在既往的研究中鉗助產導致的新生兒顏面擦傷的情況相對較多。導致新生兒擦傷的主要原因是胎頭過大或者胎頭位置相對較高,因此在進行操作是需要充分了解產婦和胎兒的情況,盡量減少這一情況的發生。
綜上,與急診剖宮產相比,第二產程異常的產婦采用產鉗助產的安全性更高,能夠有效降低難產危險,更好的保護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