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人民醫院 江蘇 鹽城 224700)
卵巢囊腫,是臨床上常見的女性生殖器腫瘤疾病,主要以月經紊亂、腹痛為臨床表現[1]。目前對于卵巢囊腫的治療,主要為手術治療,常采用的術法為卵巢囊腫切除術。而在為患者進行卵巢囊腫切除術期間,為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恢復。故而本文旨在研究并分析舒適護理模式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
于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本院選取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100例作為研究觀察對象。納入標準為:①年齡均在25歲到45歲之間;②經確診為卵巢囊腫,且自愿接受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③患者和家屬均知悉本次研究,已自愿簽署了同意書。
10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年齡為25歲~42歲,平均(35.54±5.12)歲;觀察組中,年齡為28歲~45歲,平均(35.78±5.67)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上述基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積極且耐心地向患者進行講解,講解內容包括有醫院的具體情況、醫生資料等,從而緩解患者對醫院的陌生感;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及時告知患者手術的相關信息和注意事項。
1.2.2 術中護理 確保手術室的環境適宜,室溫、濕度均維持在適宜范圍內;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在手術允許的范圍內,幫助患者更換體位,以避免出現體位不適;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部位,以維護患者的自尊心。
1.2.3 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及時清理患者的身體,協助患者穿好衣服后送其回到病房;定期幫助患者更換體位,保證患者的肢體舒適;確保病房內的環境安靜和整潔,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患者出院前,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比如多食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2個月內禁止提拿重物,3個月內禁止盆浴以及性生活[2]。
統計并對比兩組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在經過不同護理后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天數。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核算軟件為:SPSS22.0版本,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差”的形式來表示,并用t值來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形式來表示,用χ2檢驗。若P<0.05,則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天數均要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對比兩組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的臨床指標
卵巢囊腫作為臨床上常見的女性生殖器腫瘤疾病,給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目前針對卵巢囊腫的治療,主要為手術治療;而且隨著腹腔鏡的廣泛應用,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是臨床上較為先進的手術方式,具備有創口小、出血量少、恢復速度快等優勢,在臨床上有著廣泛的應用。
舒適護理,作為新型護理理念,以患者為中心,以保證患者身心達到最佳狀態為目的;在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治療期間應用舒適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3]。
在本文的研究之中,實施舒適護理干預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天數分別為(23.45±2.65)h、(7.34±2.11)h、(6.32±0.14)d,和常規護理干預下的患者相比,明顯更短,P<0.05。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模式應用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中,可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恢復時間,促進患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