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國家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隨著國際產業轉移和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鋼鐵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在粗鋼產量迅速增長的同時,整體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形成了完整的現代化鋼鐵工業體系,中國鋼鐵企業在工程建設、裝備制造、工藝技術、生產組織、產品研發等方面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優勢產能的積累和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為我國鋼鐵企業開展海外投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鋼鐵工業是我國最具有“走出去”實力的優勢產業之一。隨著中國鋼鐵工業優勢產能積累,“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企業的主動追求。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推進和《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的發布,鋼鐵企業“走出去”熱情空前高漲。
長期以來,鋼鐵行業海外投資總體而言主要集中在礦業領域,鋼鐵生產領域投資很少。與以往相比,新時代鋼鐵行業對外投資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是通過對外投資,推動國際化發展成為企業的主動選擇,很多企業以此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成立專門的對外投資部門,開展全面的市場調研和項目尋源工作,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性”。二是對外礦業投資熱度下降,鋼鐵生產領域投資增加,涌現出了一批重要的海外鋼鐵生產項目。三是企業對外投資更加理性,不再強調絕對控股,而是采取抱團出海、發揮各自優勢,降低投資風險;更加注重企業社會責任,融入當地社會,中國“投資”、中國“鋼鐵”形象提升。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和世界銀行《2017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同時考慮所在國的鐵礦開發潛力,還要結合當地的宏觀環境、基礎設施水平、勞動力等具體因素,作為判斷一個國家是否適合投資鐵礦項目的指標,并賦予不同的權重(見表1、表2)。
根據以上分析,最后綜合計算出上述31個國家的投資指數,并得出鐵礦項目投資潛力前10名的國家排名及投資指數(見表3)。
對上述31個具有鋼材消費潛力國家分別在政府工作效率、基礎設施、教育水平、宏觀經濟環境、營商環境、科技水平、技術創新等十個方面進行加權評分,綜合計算出上述國家的投資指數,并對可投資的國家進行排序(見表4)。
從各國投資環境看,澳大利亞、阿聯酋、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阿曼、哈薩克斯坦、以色列、阿塞拜疆、泰國、印度尼西亞、捷克、科威特和波蘭12個國家的投資指數超過6,上述國家的投資環境相對較好。其中,澳大利亞投資指數為7.63,投資環境在31個國家中排名第一位。埃及、孟加拉國、巴基斯坦、黎巴嫩、也門、伊拉克、緬甸和朝鮮8個國家的投資指數低于5。其中,朝鮮的投資指數為3.87,投資環境在31個國家中排名最后一位。

表1 鐵礦項目投資國家影響因素及權重

表2 鐵礦項目投資國家影響因素值

表3 鐵礦項目投資潛力前10名國家排名

表4 鋼鐵投資指數國家排名

表4 鋼鐵投資指數國家排名(續)
根據中國鋼鐵企業海外投資的現狀及上述海外鐵礦石及鋼鐵投資指數分析,對中國鋼鐵企業海外投資提出如下投資模式分析及政策建議。
企業海外投資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一是選擇投資區位,而是選擇投資模式,在選擇區位方面,鐵礦石投資應充分考慮到目前優質的資源早已被鐵礦石巨頭瓜分,我國鋼鐵企業在境外獲得的鐵礦資源的建設成本,開采和物流成本都相對較高,在參考海外鐵礦石投資指數分析的基礎上,還應充分考慮來自東道國的政治、經濟、人文、自然等方面的風險。對于資源開發潛力較大,基礎建設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為了獲取資源,保障原料供應,可采用獨資或合資,購買礦權,保障實物資源儲備。對于金融環境較好的國家和地區也可以采取財務投資方式,適度購買境外礦業公司的股份,分享礦業企業經營紅利。
對于鋼鐵產業,考慮上述對鋼鐵投資指數的分析,主要投資方式可采用入股海外企業、入股破產企業進行改造,直接在海外建廠等等。從投資指數可以看出,新型發展中經濟體占主體地位。發達國家的鋼鐵需求早已過了峰值,當地產能本來就過剩,市場消費有限。然而,在發展中國家應充分考慮其市場經濟欠發達、法律法規不完善、當地文化、社會和經濟運行規則迥異等問題,應對投資目的地國家和地區進行系統性的背景調查研究,不僅僅包括常規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法規、投資環境等,更重要的是要對所投資的行業、上下游行業、市場需求、當地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競爭對手等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為海外投資項目決策提供可靠的、客觀的信息情報支撐。
針對鋼鐵海外投資面臨的風險,也亟需國家針對目前海外投資的特點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如創建穩定的經商環境。國家之間通過建立良好的雙邊關系及經貿往來,簽署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以保護和促進兩國間的合作,加強中國技術標準推廣和標準體系對接,簡化簽證流程,加大基礎設施和工程裝備支持力度,提供更多金融政策支持,利用國家推動力優勢整合資源提升品牌影響力,完善海外項目內外協同機制,鼓勵和促進企業抱團出海,鼓勵冶金產業鏈資源協同、整合促進企業抱團抱團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