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鐵軍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增長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上半年GDP增長6.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落0.3個百分點。經濟運行仍處于合理區間,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當然,我們依然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特別是去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為應對“穩中有變”,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不斷加大落實力度,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以及拉動內需,促進就業優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批準設立新的自貿試驗區等政策全面發力。隨著這些政策陸續落實,下半年效果將會逐步顯現。總體來看,現在經濟運行有壓力,但我們有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和有力措施,實現經濟的平穩增長。
今年以來,我國鋼鐵生產呈現較快增長勢頭,1-8月份,全國粗鋼產量6.65億噸,同比增長9.1%,8月環比呈上升趨勢。1-8月份,我國鋼材進出口雙降,累計出口鋼材4497萬噸,同比減少208萬噸,下降4.4%;累計進口鋼材764萬噸,同比減少112萬噸,下降12.8%。近期鋼鐵產量持續高位,鋼材社會庫存和企業庫存呈現上升趨勢。鋼材價格整體呈現回落趨勢,1-7月份CSPI鋼材平均綜合價格為109.48點,同比下降5.54點,降幅為4.86%。7月份鋼材價格已接近全年最低點。全行業經濟效益呈現下降趨勢,1-7月份,會員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5.09%,同比下降2.25個百分點,盈利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原燃料價格上漲所致。在行業效益下滑的背景下,行業投資仍然大幅增長,1-7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長37.8%,應該引起全行業的關注。尤其是進入8月以來,鋼材價格受市場因素影響,下降幅度更大,鋼鐵企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之環保限產等,9月份以來,因供需情況的變化,鋼材價格出現了一些改善跡象。
今年以來,鋼鐵產量以較大幅度增加,成為業內外以至國內外較為熱點的話題,但作為業內人士,我們一定要認清產量與需求的關系。中國鋼鐵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是受需求拉動的行業,鋼鐵產量的高低不是由供方來決定,而是取決于市場的需求。1-8月份,粗鋼產量增加了9.1%,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據統計,前8個月粗鋼增產了5546萬噸,凈出口減少了99萬噸,也就是說增量都用于滿足國內鋼鐵需求,其中2/3滿足建設領域的需求增量。今年以來,基本建設和房地產行業超預期的表現,極大拉動了鋼鐵行業的需求,而中國鋼鐵業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中生產建設對鋼鐵材料的供給要求。如果沒有鋼鐵產量的增長,目前的建設規模是無法實現的,靠大量進口鋼材也肯定是不切實際的。我們所擔心的是,為滿足投資和房地產的需求,鋼鐵產能不斷增長,一旦經濟環境步入正常,經濟轉型加快,對鋼材的量和結構消費都將發生變化,巨大的產能是否又出現惡性競爭。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一輪智能制造、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必將對行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鋼鐵行業是一個體量龐大、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流程型行業,經過這幾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鐵行業正處在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實現智能制造與信息化發展已勢在必行。智能制造也是這次設備分會的主題。
鋼鐵行業實施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發展具備一定優勢條件:一是鋼鐵行業是亟待轉型升級的傳統行業,具有緊迫的內驅性;二是鋼鐵行業是大數據產生及應用的典型行業,具有實現的可行性;三是鋼鐵行業的生產過程屬于長流程、規模型的制造產業,具有廣泛實時的可復制性。
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相繼出臺了許多推動兩化融合實施智能制造的相關政策,為行業轉型升級創造了良好的環境。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通過專項行動在全國共確定了四批305個試點示范項目,其中包含了鋼鐵行業的寶鋼、鞍鋼、河鋼唐鋼等7家企業共9個項目。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數據,2018年鋼鐵行業兩化融合智能制造指數達到51.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8.7%,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超過50%。鋼鐵行業智能裝備水平有了明顯提升,智能制造成果也在初步顯現,無人化應用及遠程應用實現突破,大規模定制化水平逐步提升。
從行業發展現狀來看,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行業兩化融合實施智能制造的水平不均衡。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分析,智能制造的能力成熟度分為1-5級,而我們鋼鐵行業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基本在1.8-3.5級之間,行業內的企業之間參差不齊,寶鋼等先進鋼鐵企業智能制造水平發展較高,也是率先推進智能制造的典范企業。但大部分鋼鐵企業兩化融合水平較低,智能制造的基礎工作有待提升。二是行業智能制造基礎比較薄弱,整體處于起步階段。智能制造的標準、軟件、信息安全基礎薄弱,缺少行業標準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儲備,產品兼容性及集成度方面較差。三是創新能力不足。行業在互聯網及信息系統和物理系統的開發、管理、集成方面的創新能力仍然較弱,產品生產工藝設計與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綜合集成、業務系統向全產業鏈延伸,缺乏成熟的行業系統解決方案。
但我們也有優勢,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深度與先進國家差距不是很大,因為這種融合本來就是近幾年的事情,我們提出和悟出的并不晚。美國是制造業和互聯網都很強,但是制造的不少環節已不在本國;德國的制造體系很強,但是互聯網有所欠缺;我國的互聯網很強,僅次于美國,又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在融合發展,智能制造方面,我國企業的探索積極性和創新精神與先進國家在一個起跑線上,關鍵是理念問題。我們要把握戰略機遇,增加自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未來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應著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發展全流程過程智能化。逐步完善基礎自動化、生產過程控制、制造執行、企業管理四級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重點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4種智能制造新模式。
二是加快發展生產服務智能化。通過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關鍵技術,實現從用戶需求到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流程的信息集成。
三是加快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的發展應用。抓住5G發展機遇,大力發展“互聯網+”模式,開展鋼鐵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融合路徑研究,創造商業新模式,為推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在鋼鐵制造中的應用、鋼鐵企業精準制造提供指導和服務。
9月7日,在鋼鐵行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座談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了《中國鋼鐵智能制造發展前景展望—鋼鐵未來夢工廠》,向世人宣布了中國鋼鐵工業將走什么樣的發展的道路,達到什么的目標,這必將促進我國從鋼鐵大國轉向鋼鐵強國,實現鋼鐵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