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不會。一公布新成員,很多網友就會“大開腦洞”,討論誰是來替誰的。實際上,“跑男團”沒有特別固定的人設。如果說他們身上有一些標簽,也是在節目行進過程中,制作團隊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提煉出來的,比如李晨“大黑牛”、鄭凱“小獵豹”的稱號。綜藝節目和戲劇確實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需要生旦凈末丑各種角色。但綜藝節目畢竟不是戲劇,沒有劇本,存在各種不確定性,這是真人秀最大的難度所在,也是它最具魅力的地方。
周冬梅:當今社會處于轉型期,可供受眾選擇的娛樂資源極其充裕,首先要對觀眾需求有清晰認知,了解受眾心理。還要對社會發展趨勢和大眾審美變化有敏銳洞察力。在新媒體環境下,觀眾注意力難以集中,節目想要抓住觀眾眼球,就要在謀篇布局、環節設置、敘事方式、結構節奏、懸念設計等各方面下功夫。
我們一直在不斷地研究行業發展趨勢和電視節目創作規律,才能面對變化及時應對。從2014年10月節目開播到現在,傳媒局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第一期“跑男”和現在的節目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跑男”從未停止過創新步伐,因此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周冬梅:節目要做到“有意思、有意義”,說起來簡單,要做到非常難。首先不要圖解式地拆解那些主旋律、高大上的主題,表達手段不能刻意、生硬,要做好內容鋪墊,讓正能量自然流露。比如做垃圾分類主題,如果整期節目從頭到尾讓MC們在垃圾處理廠體驗,觀眾看不下去,效果也出不來。我們是在節目一開始檢查MC的垃圾桶,讓大家看看每個人每天會生產多少垃圾,這個設計就很有趣也很接地氣。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聽空洞的大道理,電視節目不要擺出一副居高臨下教育人的嚴肅臉,要“潤物細無聲”,通過藝術手法讓觀眾對節目“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