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 博物館作為國家歷史文化資源的守護者,其對藏品的管理水平關系到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水平,因此,在信息數字化工作中,博物館有責任和義務把藏品信息管理好、利用好。通過規劃和實施具有前瞻性的藏品信息數字化目標,設立合理可行的管理愿景,利用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優勢將博物館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唯有滿足公眾多樣化的需求,才能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關鍵詞] 博物館 數字化 目標 愿景
中圖分類號:G261 文獻標志碼:A
博物館學是一門社會性學科,隨著網絡的發展,其必然要將自身融入信息化時代潮流之中。在發達國家,博物館數字化、虛擬化的趨勢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早在1994年大英博物館就開始有計劃地創立多媒體館藏數據庫,并于1997年推出了一套多媒體藏品查閱系統,隨著開發人員的不斷完善,從2000年開始,普通觀眾便可輕松地通過大英博物館網站進入該系統遠程訪問藏品信息,這些信息囊括多達五千件館藏重要藏品,包括文字介紹、動畫演示及清晰的藏品圖像[1]。在內地,故宮博物院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通過攝影室的藏品照片管理來創立藏品信息系統,以藏品影像數據為基礎開展信息數字化工作。
2015年首都博物館以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為契機,開始全面著手藏品信息數字化建設工作,并于2017年首次開始系統地面向社會公開提供藏品數據信息查詢服務。作為北京地區最大的地方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身處這座數字化、現代化都市之中,實現藏品信息數字化,對于這座博物館來說既是挑戰,更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因此,在制定博物館信息化發展目標和愿景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藏品信息數字化的需求,保證對信息化工作的資金、技術投入和持續的支持,并充分理解藏品信息的管理和再挖掘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系統關聯的動態信息協作平臺,形成以藏品信息為基礎,以關聯信息流為紐帶的博物館工作新模式[2]。積極響應社會公眾對博物館提出的新要求,利用網絡和大數據等先進手段結合自身藏品優勢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拓展博物館未來的發展空間。
一、多維的藏品信息數字化管理目標
(一)二維的藏品信息數字化管理現狀
當前首都博物館的數字化藏品信息管理系統,可以說基本上還是基于二維的關系型數據庫的數字化管理理念,其管理的主要內容是藏品在博物館內外的位置分布和保存狀態,如藏品的在賬在庫情況、完殘情況、尺寸重量及圖像信息等。這樣的管理方式并沒有強調加入對藏品時間維度進行管理的考慮,對于多年來藏品的變化跟蹤和流動軌跡信息的管理沒有起到記錄和梳理作用,目前還要依靠對紙質檔案的查閱來獲取信息。目前,有很多的藏品歷史檔案及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藏品入庫登記借出手續等紙質憑證未來得及經過數字化整理,使得博物館對藏品的數字化信息管理仍處于一個二維的平面管理水平。
(二)多維的藏品信息數字化管理趨勢
要想實現多維度的立體藏品數字化管理,就必須加入藏品管理的時間維度管理理念。換言之,就是要將每件藏品從其被博物館征集之時,一直到入藏、修復、展覽、借出、歸還入庫、再展覽、再入庫保管直至藏品被注銷的全過程都要納入信息數字化管理的范疇中來。不僅要像紙質憑證一樣對這些信息進行記錄,同時還要將相關資訊與藏品的數據信息結合起來形成藏品信息流,并及時對藏品的動向進行有效管理。
舉例來說,某件藏品要外借展覽,其中涉及藏品的移動和展出,作為藏品信息數字化管理系統,就要跟進管理藏品的借出相關事宜,如記錄藏品的借出手續,包括電子信箋、手續合同掃描件附件等,以及藏品的移動路徑、經由什么方式運輸到什么地點等,利用先進的實時定位手段監測和管理藏品的移動路徑,記錄和鏈接保險公司的管理方案,記錄保險合同,直至藏品安全抵達,為藏品的安保工作提供便利。在藏品借展期間記錄其展覽情況、保存狀況、溫度、濕度甚至觀眾反饋等,這些信息能為博物館在藏品保護和宣傳推廣方面提供研究根據。這樣藏品就有了自己的歷史信息記錄,從其入藏到注銷的全過程管理,在哪里出現過,進行過何種修復,在哪些地點停留了多長時間,甚至有誰對它作過哪些方面的研究和論證,這一系列信息都被納入藏品信息管理中來。當然,前提是要建立在信息安全和嚴謹的基礎之上,另外還需要將博物館多年來積累的藏品檔案、借出、借入手續等紙質憑證進行數碼化。如此的藏品管理將再也不是切片式的平面管理,而是加入了對時間維度的管理,并且結合了相關信息流的立體藏品管理理念。相信借助先進的信息數字化技術和網絡大數據手段,這種多維的立體管理理念一定能夠對博物館未來管理決策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必將是藏品信息數字化的發展方向。
二、藏品信息的數字化愿景
(一)藏品信息知識庫的應用愿景
藏品信息數字化工作對于博物館來說是一條希望之路,同時也是一條艱辛之路,這其中的艱辛恐怕只有博物館人才能得以體會。一個簡簡單單的“數字化”,并不只是將檔案文檔進行數字化轉換就能達成的[3],這其中還要加入對管理理念的理解,以及對工作實際的融入。
要實現讓文物活起來,讓藏品信息為管理決策服務、為科學研究服務、為社會公眾服務,信息化工作就不能只局限于藏品本身的信息資料數碼化,還應拓展到藏品引申關聯信息的檢索工作中來。舉例說明,如果某件藏品曾經被修復部門進行過修復研究,還被策展部門進行過展覽研究,也被文史專家進行過文史論證,作為藏品信息管理系統的數字化工程就要將以上這些信息之間的關聯建立起來,即藏品的修復研究成果檔案、相關的策展方案、觀眾觀展反饋、文史論證資料等關于此件藏品的文章索引信息都應納入信息化管理的范疇。此外,還要將與藏品發生關系的人或事件,如藏品的修復專家、策展人員、文史專家等鏈接其中,這樣的信息化工作不再僅僅是表現藏品狀態的登記表,而是能服務于業務研究的服務站。通過這一系列資源的鏈接和檢索,利用現代信息手段讓這些本無太多關聯的碎片資訊依托藏品信息體系建立聯系,形成信息流,讓原本孤立呆板的藏品管理轉化為關聯且活躍的知識庫,這一系列的關聯可以讓修復者了解藏品在展覽中的反饋,還能讓修復者同文史專家共同交流他們對藏品的認識和見解。同時,任何人都可以在藏品信息數字化管理體系的授權和幫助下合法地獲得相應知識鏈接,可以就此件藏品與專家展開學術探討,甚至可以為博物館甄選知識人才提供依據,或者為跨領域合作共贏提供幫助,這樣的數字化工程不再是流于形式的數字轉化工作,而將成為一個推動學術發展和促成科研成果的生產力工具。

(二)藏品影像信息的數字化愿景
影像信息作為藏品信息數字化工作的優勢,無論在現在還是將來,都將被視為數字化管理的重要指標。通過對影像信息的管理,可以為博物館的諸多管理方案帶來實惠。比如,利用影像數字化技術服務于藏品保管工作,可以有效減少保管人員因策展需要甄選藏品所導致的移動文物的風險。
1.3D影像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目前,藏品影像管理中的“影像”絕大部分為平面影像,即使是多角度的攝影也僅是多平面的影像管理。隨著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目前博物館已有能力利用3D影像掃描技術收集藏品的3D影像信息,并且開始著手針對少數藏品應用此項技術。如此,既能打破藏品研究人員與攝影師之間的知識壁壘,又能更加全面、系統地詮釋藏品信息。
2.依影像搜索的技術發展趨勢
當前,藏品信息數字化管理系統主要是依靠數據信息的索引進行查找和使用的,更具體的說是建立在文本數據信息的檢索基礎之上。對于藏品和檔案信息的搜索,多是依靠數據的索引關鍵字,如藏品編號、藏品名稱、來源地及尺寸重量等。隨著技術的發展,相信今后的藏品信息化管理系統完全可以依靠影像進行索引和模糊搜索。如今的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得到科技界的重視,今后也必定會有重大的技術突破。目前,已有很多科技企業開始嘗試應用圖像搜索技術為公眾提供服務,如蘋果公司在其圖像管理軟件中加入了人臉識別搜索、GPS地點識別搜索功能;又如Google和Baidu的圖像搜索引擎,可以通過圖像匹配技術實現圖像搜索功能。目前,該技術雖然還不盡如人意,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些應用可以逐步走進藏品信息數字化工作中,屆時,公眾或者研究人員將有機會通過模糊的影像信息搜索需要的藏品信息。
三、結語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作為我國歷史文化資源的主要守護者,博物館有責任和義務把這些藏品信息管理好、利用好。通過規劃和實施前瞻性的藏品信息數字化目標,設立合理可行的管理愿景,將藏品信息數字化作為藏品管理手段的延伸,通過藏品信息讓文物說話,開拓公眾的知識眼界,促進學術交流,利用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優勢將博物館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唯有滿足公眾多樣化的需求,才能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參考文獻:
[1]張穎嵐.數字化生存——信息時代博物館的未來之路[J].中國博物館,2007(1):13- 19.
[2]盧民.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博物館信息化建設研究[J].博物館研究,2012(1):147,149.
[3]張小朋.博物館信息化建設的初步探討[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04(9):24-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