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雅典
【摘要】微型金融機構成功將金融資源滲透到貧困群體中,在支持貧困地區經濟和減緩貧困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文探討了制約我國目前微型金融機構減貧作用發揮的因素并結合實際情況,對于微型金融機構發展和持續發揮減緩貧困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微型金融 減緩貧困 農村金融
一、微型金融機構與減緩貧困概述
(一)微型金融機構的概念
從定義上說微型金融機構即為提供微型金融服務的組織機構,既包括專門從事微型金融的機構,也包括涉足微型金融的其他金融機構。具體而言是為無法獲得正規金融機構服務的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金融形式。
(二)微型金融機構對減緩貧困的影響
微型金融機構對穩定和增加收入確實存在良好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實現:
1.減少貧困人口信貸的限制
貧困人口由于收入較低,缺少抵押和擔保,往往難以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信貸支持。而微型金融機構通過創新的業務方式,將信貸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從而增加了貧困人口獲得貸款的機會
2.提高貧困人口的生產能力
微型金融機構為貧困人口在面臨較大資金需要時提供了資金的來源,幫助積累生產資產,提高了生產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其對于生產資產的保存能力,在面臨影響生產的意外事件時,能夠重新添置生產資產,更有效率的從事經濟活動。
3.改善貧困人口的福利
微型金融所具備的風險應對機制能夠提高服務對象的風險控制能力,降低了貧困人口的脆弱性。客戶通常把貸款用于減少風險而非增加消費,微型金融機構因此可以減低流動性的限制,提高消費水平,從而改善貧困人口的福利。
4.改善貧困人口的教育水平
實證表明,獲得微型金融服務的家庭,在教育上投資更多,子女更有可能接受學校教育并且學習時間更長,輟學率也有效降低。
二、制約微型金融機構減貧的因素
(一)非政府微型金融機構缺乏支持的政策和法律
對于非政府微型金融機構,我國沒有出臺正式的法律、政策以及規章制度。大部分的非政府微型金融機構都是“試點”性質的,缺乏明確的法律地位,只有在當地政府與資助者達成一致時才能從事微型金融業務,在經營過程中受政策因素影響較大。
(二)出現“離貧”現象
微型金融機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向高收入階層偏離的現象。這種現象可以從幾個方面尋求解釋:首先,微型金融機構的商業化發展使其經營宗旨發生改變。為尋求可持續發展,應對激勵的商業競爭,不得不縮減利潤空間小的針對貧困人口的金融業務。其次,微型金融機構規模的擴張導致其更偏向服務較富裕群體。更傾向于發放大額度的貸款,與貧困人口較小額度的貸款需求出現偏差,使得微型金融機構更傾向于向富裕群體提供服務,并提高貸款門檻來將貧困人口排除在外。最后,道德風險使貧困人口被微型金融機構排除在外。因為向貧困人口發放的貸款通常不存在抵押與擔保,為防止借款人將貸款挪作他用,不得不對其貸款用途進行監督,承擔較高的監督成本。
(三)資金來源渠道狹窄
目前我國的微型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渠道比較狹窄,非政府微型金融機構因為不具備法律地位,無法吸收存款,主要依靠捐贈與軟貸款。而這類資金來源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往往會隨時間推移而減少,這類微型金融機構的發展始終受到資金短缺的制約,限制了其規模的擴大以及業務的拓展。
(四)經營管理能力不強
部分微型金融機構管理專業化程度較低,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系統,沒有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影響其減緩貧困的實現。
三、相關建議
(一)加快相關法律制度的建立
合規合法的身份是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和減緩貧困作用實現的重要保障,應加快法規的制定,賦予非政府微型金融機構合法身份地位,并注意將這類機構與一般性企業分開,重視其業務范圍和運作模式的特殊性,保障合規發展。
我國目前微型金融機構的監管體系也尚不完善,監管部門可以根據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特點,實行分類監管、功能監管、分權監管,以及審慎監管和非審慎監管相結合的制度。對于非政府微型金融機構,在確立了其法律地位后,要迅速確立監管目標和措施,納入監管的范圍。
(二)加強政策支持力度
1.建立健全風險分擔機制
政府應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在政策上對涉農微型金融機構給予政策支持,最大限度的補償風險損失。加快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擴大農業保險的種類和覆蓋的區域范圍,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業務,逐步形成農業風險分擔機制,增強農戶償還貸款的能力,分散微型金融機構承擔的貸款風險。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單純依靠微型金融機構吸納金融存款無法完全解決其資金缺乏和營運成本高的問題,還應該通過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存款準備金、財政貼息等貨幣和財政政策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市場化前提下,在稅收方面對微型金融機構傾斜,發揮稅收政策支撐作用。對發放涉農貸款的機構,通過財政貼息、保費補貼等方式合理補償,提高機構的風險承擔能力。
(三)拓寬微型金融機構融資渠道
(1)吸收民間資金。我國民間積聚了大量的財富,卻沒有合適的投資去向,微型金融機構應設計具有吸引力的產品,將這部分資金引入。
(2)設立股權激勵??梢栽试S借款人參股,拓寬資渠道的同時也調動了借款人支持機構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性。
(3)申請批發貸款。非政府微型金融機構可以聯合向中國農業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申請批發貸款,作為向農戶發放貸款的資金來源,將其為貧困人口服務所積累的專業優勢和大型金融機構固有的資金優勢結合。
(四)升級微型金融機構管理方式
隨著微型金融業務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微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升級管理方式,采用信息化管理,來有效分散風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為客戶的信用狀況建立完善的檔案,建立征信系統,將信譽存在瑕疵的客戶排除在外,符合要求的客戶縮短貸款發放的流程,使更多受眾群體能夠獲得貸款。機構間可以建立信用網絡,進行客戶信用信息共享,降低信用評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