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蘭 區敏賢
[摘 要] 隨著網購的蓬勃發展,物流行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為了使物流行業更好的發展,使供應鏈效率和價值得到提升,我國就必須在供應鏈理念下建立完整的符合物流管理的體系。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工作在效率和表現上的提升,有助于促進物流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 供應鏈 物流 管理 供應鏈整合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志碼:A
供應鏈是將產品生產、流通等內容連接起來的一系列經濟活動,供應鏈管理則對一體化尤其重視。物流管理是對商品的流通進行合理規劃和控制。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具有效率更高、創造更多價值的作用。對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研究,成為我國必須關注的問題。
一、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的定義
(一)供應鏈定義
供應鏈是一條鏈接公司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鏈和物料、資金鏈,兩者缺一不可。它將產品與用戶進行連接,是價值鏈上增值的一環,并具備企業合作關系、鏈內成員各自利益與整體目標沖突及協同效應三個特征。
(二)供應鏈管理定義
供應鏈管理是對商品、信息、資金在供應商和用戶組成的供應鏈的管理,它將生產和流通連接起來,實施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整合的管理,對提升供應鏈的價值創造十分重要。
(三)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指掌握產品的流通規律后,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物流活動的過程,使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的管理活動。
(四)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的定義
物流供應鏈的核心企業是物流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企業需在信息(庫存、發貨等信息)、物資(商品運輸等)和資金(款項代收等)流通上發揮應有作用,并完成上述環節中的價值創造,使物流管理體系向集成化、信息化發展。
二、供應鏈下的管理模式與傳統管理模式的不同
(一)整合的管理模式
基于供應鏈的三個特征,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整合管理,協同作用來自整合和對整體利潤的追求,并給供應鏈帶來價值創造的提升。比起單一的物流管理,在整合的管理模式下,物流管理體系向集成化、信息化發展。
(二)較強的戰略性
供應鏈運作的前提是戰略同盟,在同一條供應鏈中的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合作關系,這種關系對商品的成本及市場份額具有決定作用。良好的合作關系無疑將使戰略同盟得以鞏固,以達成整體的目標。所以,供應鏈管理非常注重戰略性的管理作用。
(三)供應鏈管理注重市場和顧客滿意度
供應鏈管理并不只注重成本的降低,還會通過提高服務水平使顧客滿意度得到提高,影響下一次的商品交易。當顧客滿意度提高,重復購買的可能性和后續的商品交易速度增加,也使得供應鏈得到穩定發展,使得包括物流企業在內的所有鏈內成員再次受益。供應鏈管理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全鏈條式的管理,而非僅僅是成本降低、供應商管理的獨項分離的管理。
三、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特點
與傳統的物流管理相比,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管理不僅注重降低交易成本,還追求價值增益,使鏈內成員的需求和發展策略得到滿足,對物流企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實行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而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有以下特點。
(一)更具敏捷性、時效性
通過整合與協同,供應鏈管理模式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消除多余環節,促進物流的電子化,加強企業的重組,保障供應鏈的細致化和反應的敏捷性。
傳統的物流系統中,物流公司只能對內部的物流進行跟蹤,而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可以通過信息共享對物流進行實時監控,提高對物流工作中每一個環節的判斷。供應鏈上的任何一個環節的反饋、指令或突發狀況都可在全供應鏈中即時產生作用,從而使操作時間與物流成本得到節約和控制。
(二)可以減少庫存,加速資金流動
在供應鏈管理中,鏈內成員建立戰略同盟,增強了物流網絡規劃能力和庫存管理能力,減少企業因“不確定性”做出的錯誤決策;有效降低企業的庫存及相關成本,減少流動資金的積壓,從而提高財務效率。
(三)協同合作性增強
供應鏈物流系統的運作前提是無縫連接,這種物流、資金流和現金流的無縫連接可以使商品按時交付,及時滿足顧客需求。鏈內物流、資金流和現金流的整合產生的協同作用增進了各成員的合作關系。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將供應鏈上的所有部門連接起來,使各部門的合作更加密切。
四、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之間的關系
從信息整合、運營整合和關系整合三個維度來看,供應鏈管理源于物流管理,又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和發展。比之傳統物流服務活動,供應鏈管理不僅注重集成和優化的整合管理,還促進了物流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合作,使相關聯企業的績效表現和競爭優勢得到提高。
供應鏈管理是一體化、拓展化的物流管理。它從物流全過程的角度出發,將物流活動與資金流、信息流加以統一協調、管理,使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協調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同一目標的整體,深入合作,共同發展,提高了物流行業的水平和收益。眾多研究表明,在供應鏈計劃與管理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整合程度,與供應鏈整體的表現水平呈正相關關系。
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貫穿供應鏈的始終,連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比傳統運輸更加快捷,成本更低。所以,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效益得到實現的基礎,是供應鏈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策略
(一)引進先進信息技術
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管理要充分利用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如條形碼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技術等,使數據信息得到進一步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供應鏈系統上,實現信息共享,達到提高企業運作效率和競爭力的目的,并且可以提高供應鏈的適應性和敏捷性。
(二)利用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具有專業性強、服務好及安全性高等特點,在使用過程中,企業的自身發展不會受到限制,尤其是當企業出現資金緊缺情況時,采用第三方物流形式能夠促使企業物流資源進行有效協調,這樣企業只需要支付運送費即可,不會出現其他方面的資金耗費,從而促使企業資金實現有效周轉,確保企業穩定發展,為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資金基礎[1]。
(三)構建一體化管理形式
“一體化”管理形式是在一個高層物流經理的領導下,將采購、儲運、配送和物料管理等物流活動組合成一個“一體化”的組織單元,促使整個企業內部形成一種“一體化”的物流組織框架[2],從而實現各企業之間的“一體化”合作,使各企業共同發展,并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四)引進專業的物流人才
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發展,離不開擁有采購、生產、銷售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就需要企業管理者重視招聘物流專業人才,并在這個基礎上對員工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本企業,高效率地為企業服務[3]。
(五)創新服務內容
隨著網絡和科技的進步,消費者的需求變得多種多樣,這就對物流企業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企業必須要轉變原本的服務模式,對服務內容進行創新,滿足顧客的新服務需求。
六、結語
企業需不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創新物流管理方式、明確市場需求、培養專業物流人才,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得到更好的發展。現代市場競爭,不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物流企業只有根據市場需求,轉變傳統的物流管理模式,在管理形式與內容上創新,才能有效發展,從而推動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京娥.基于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策略研究[J].現代商業,2018(34):117- 118.
[2]謝月梅.基于供應鏈管理環境的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創新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8(20):71- 72.
[3]湯佳鋒.基于集成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現代企業物流管理初探[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