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倬
[摘 要]任何規模企業的日常發展與運營情況都離不開資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繁榮,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必須重視財務會計與審計工作,這是保證企業正常運轉的根本手段。雖然財務工作和審計工作都屬于財務管理的范圍,但還是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有必要對財務會計與審計的關聯性進行思考。
[關鍵詞]財務會計 審計 關聯系性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在所有的企業經濟活動中,會計和審計工作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可以保證企業資金的安全并且保證企業的日常活動在有保障的條件下不斷地運轉,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和進步保駕護航,所以對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企業來說,財務會計與審計工作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發展與進步[1]。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提升,各企業越發重視企業財務會計和審計,如何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當前階段企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要想保證企業的平穩運行,必須對兩者進行分析,明確財務會計與審計工作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一、財務會計與審計概述
(一)財務活動分析
財務工作和會計工作兩者相關聯,這是在資本主義市場時期形成的經濟活動,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如今還是受到企業的重視。財務活動是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可以將財務的發展過程看作是經濟管理控制的發展歷程。核算作為財務會計活動的主要工作形式,屬于價值管理的范圍,財務人員作為財務活動的主體,可以起到幫助企業的管理者進行資金的清算和管理、整理和分析企業經營活動中財產情況的作用。財務人員作為企業的眼睛將企業的財務狀況及時反饋給企業的管理者,不僅可以對企業的財產進行科學管理,還可以對企業的資金流動進行監督,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業財產的安全[2]。
(二)審計活動分析
在過去,財務工作主要關注的是結果,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企業管理者的各種要求,才能取得更多的審計證據。由于審計需求的一般性及審計證據獲取存在困難,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勢必以財務結果審計為主,審計過程中所涉及的大量資料和信息僅作為對財務結果的一種補充,審計人員以其專業知識與個人經驗對異常數據加以判斷來追溯財務結果是否存在重大錯報風險[3]。而在大數據時代,“平臺式商業模式”以及“數據驅動跨界模式”推動數據的“連接”與“融合”, 云計算技術也可以有效幫助審計主體將龐雜數據信息轉換為有效的審計證據,打破了審計主體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信息壁壘,為審計人員提供更多信息資源。同時,審計需求從一般化向個性化的轉型,也對審計類型的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大數據背景下,審計類型向以過程為導向的管理審計轉型。管理審計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過程進行檢查、分析進而監督評價的一種活動。
二、財務會計與審計的關聯性分析
(一)財務會計與審計二者工作內容具有關聯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審計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審計人員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因為他們所面臨的數據非常多,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也要考慮這些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樣才能做到收集的數據是有針對性的,才能更好地為這些人提供足夠的審計信息。可以說,企業會計活動是審計活動的基礎和依托,審計工作需要將審計活動的程序作為直接依據完成對企業會計活動的審查和評價[4]。
(二)財務會計與審計二者目的具有統一性
會計工作和審計工作兩者都是為企業更好的經營活動與未來發展服務的,兩者進行的根本目標就是保證企業資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之中,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可以發現企業經營中的不足或者優勢,結合企業多年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提供科學合理的發展建議。在企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遇到問題,及時規避,有利于企業進行結構和發展方向的深入調整和優化。
(三)財務會計與審計二者工作范圍具有共性
財務會計和審計工作這兩者都是把企業的經濟要素當成重要的基礎來進行的,對企業內部的財務工作進行及時的監督是企業獲得大發展的基礎,不僅可以對企業內個別的財務工作人員起到監督的作用,還可以防止企業經濟收益受到損失。財務會計和審計工作都由企業內部完成,高質量的審計活動是保證企業會計活動準確性和科學性的關鍵。
三、財務會計與審計的差異
(一)二者本質內涵不同
可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對財務會計進行表述,企業財務會計狹義上指的是對企業投入成本和獲取經濟收入進行管理,計算出二者之間的差額。廣義上所講的財務會計則涉及更多內容,包含企業資金的具體使用和流向[5]。審計活動需要對財務活動指定的資金使用規劃進行系統分析和管理,所以說二者其本質上具有差別。
(二)二者工作側重點存在差異
會計活動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企業內部的資金進行核算統計,并且對企業的各種經營活動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計算,也就是說會計活動是管理和使用企業的財產。審計工作則重在監督和評價,具體對企業財務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進行監督,并且找出財務活動中不符合規范的行為,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和提升,所以說二者工作側重點存在差異。
(三)二者監督內容不同
財務監督指的是通過價值形式調節和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與財務部門其他業務相連,所以也受其約束并不具備獨立性。審計監督工作的內容不僅包括對企業財務資金的檢查,還需要對最終得到的審計證據進行進一步科學分析,形成最后的審計結論和報告。財務監督指的是對企業生產經營的日常監督,其涉及內容相對較淺,而審計工作需要監督企業涉及的所有經濟活動,其涉及內容相對較深。
四、審計方法在財務會計工作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采用審計觀察加強財務會計監控
在如今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之下,審計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其服務也是變得越來越人性化,這就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在進行審計工作時,要根據審計的相關需求來完成審計工作,對審計的目標要做到真正了解,這樣才能選擇合適的審計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審計工作。在進行財務工作時候,要強化對審計觀察的應用性,對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嚴格檢查,加強監督,避免出現責任人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與此同時,在企業擔任財務會計的工作人員,需要采取審計監察的方式對財務工作進行強有力的監控,所提供的證據能夠對經濟業務的真實性進行有效核實 。
( 二 ) 明確財務會計審計工作具體流程
審計組織要以培養復合型數據分析人才為目標,不斷增強審計人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審計證據獲取與分析、審計風險識別與預警、審計客戶溝通與分
析等領域,不斷開展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應用活動, 提升審計人員數據挖掘與分析的綜合能力。要想優化審計團隊,要逐步實現大數據下的云審計模式,這樣才能更快地構建一個審計的虛擬團隊。只有建立了相應的審計數據平臺,才能為相關審計人員建立一個共同工作的環境,才能將在不同地點工作的人員連接在一起共同工作,這樣不再局限于空間的限制,可以一起完成相同的審計工作。
通常,財務會計審計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四個階段。(1) 準備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對財務會計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行各項必備的準備活動。(2) 實施階段。這個階段是在前一階段已經順利完成的情況下,對相關工作進行具體的實施。(3) 報告階段。該階段主要是對財務會計工作人員作出相應審計報告,并強化監督。(4) 審計工作的報告終結階段。該階段是財務會計審計工作的結束。相關人員必須對上述四個階段進行嚴格執行,并有效減少財務會計審計工作失誤,實現財務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游.互聯網背景下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 2018(20):79- 80.
[2]曹方林. ER P在企業財務會計中的應用與具體模式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04):72- 74.
[3]秦明利.論現代財務會計的基本程序[J].財經界(學術版), 2017(19):107.
[4]趙占文.互聯網時代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新動向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2):156- 157.
[5]陸欣怡.談財務管理與會計的關系[ J ] .現代商業, 2017(09):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