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植
[摘 要] 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和發展,我國已經全面步入“互聯網+”時代,為適應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各行各業均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深度轉型。公共圖書館在新時期受到巨大沖擊,傳統的服務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發展的需求,為此需要積極調整,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不斷更新服務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整體水平,充分發揮自身在公共資源等領域的優勢;深入分析服務群體的特點,提高服務的個性化,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實現自身在新時期的全面發展進步。
[關鍵詞] 個性化服務 公共圖書館 公共文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2;G258.2 文獻標志碼:A
伴隨“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受到巨大挑戰,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各種新媒體和網絡資源共享導致傳統公共圖書館具備的獨特資源優勢逐漸喪失,而將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應用于公共圖書館,則能提高服務質量,提高自身公共服務能力。新時期,我國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尚存在諸多問題,為此應當深入研究時代發展趨勢,積極利用新技術,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在“互聯網+”時代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一、“互聯網+”、大數據與公共圖書館
“互聯網+”是近年來國家在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的趨勢下提出的全新概念,主要指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深度融合,利用數據資源和網絡資源實現各個行業的協同化發展?!盎ヂ摼W+”能夠加速各個行業的融合,促進傳統行業創新發展,調整各個行業的總體結構,使其更加人性化,實現各類信息資源的全面共享,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大數據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其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公共圖書館在信息化過程中積累的讀者數據、借閱記錄等大量信息數據需要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讀者群體的差異及不同讀者人群的文化需求差異,從而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互聯網+”時代應將圖書館的日常運行與互聯網技術進行全面結合,充分利用各類新媒體模式和新技術,為工作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閱讀服務。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相對被動,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嚴重不足,在“互聯網+”時代,閱讀的工具及閱讀媒介均出現了較大變化,這也要求公共圖書館不斷更新平臺,積極主動與讀者交流,提高服務質量,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需求[1]。
二、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首先,公共圖書館屬于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進行日常運營,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對文化發展重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很多地區公共圖書館運營資金嚴重不足,這也影響了其進行技術更新的速度。其次,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模式陳舊落后,圖書查詢和借閱依然是最主要的服務內容,無法滿足讀者的差異化需求。最后,公共圖書館人才儲備不足,無法及時獲取“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質量低下,這些因素均會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數字化建設整體水平落后
首先,在“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取得了一定的發展進步,但數字化建設嚴重滯后,部分圖書館對電子圖書和傳統的紙質圖書劃分不夠合理,資源整理不夠系統完善,讀者檢索過程過于復雜。其次,不同的資源數據庫無法實現連通,資源共享尚未完全實現,交互性嚴重不足,不同圖書館之間未建立協同系統,導致整體服務效率偏低。最后,公共圖書館在讀者信息管理方面不夠完善,整體技術存在一定缺陷,讀者信息存在嚴重的泄露風險[2]。
三、公共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模式
(一)線下自助借閱活動
“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應當建立起自身的數字化圖書館網站及手機APP,在手機或電腦上為讀者展示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進程,播放在線講座課程,組織網上各類比賽活動,對積極參與的民眾給予獎勵,提高參與的人數。同時,可利用互聯網完成圖書的借閱,并將圖書館網站及手機應用與讀者的社交平臺賬號直接連接,便于后續活動的推廣[3]。
(二)開展圖書惠民活動
第一,公共圖書館可以直接與淘寶、京東等圖書購物平臺鏈接,為讀者發放購書優惠券,以吸引更多讀者參與公共圖書館活動。第二,建立自身微信公眾號,了解讀者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需求,制定差異化的服務策略,不斷提高個性化服務質量。
(三)大數據下的圖書投放及閱讀推廣服務
依托24小時自助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地區圖書館聯盟為平臺,倚靠圖書館讀者借閱大數據分析,得出所在地各社區讀者的閱讀偏好,并在相應的分館或24小時自助圖書館投放,實現各分館及24小時自助圖書館的個性化、特色化建設。
在閱讀推廣方面,可以依據各分館特色或各社區讀者閱讀偏好,確定不同的閱讀推廣活動主題及形式,為不同的讀者人群準備不同的“文化大餐”。
四、基于個性化服務下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優化策略
(一)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綜合服務能力
首先,為適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公共圖書館需要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定期組織員工進行互聯網專業技能及服務理念培訓,實現服務質量的全面提高。其次,可通過社會招聘,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圖書館,豐富人才儲備,提高服務能力。最后,為實現個性化服務的基本要求,公共圖書館應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讀者的真實需求,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進而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
(二)創新服務方式
傳統的公共圖書館借閱與服務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讀者的需求,為此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大力開展服務模式創新工作,力爭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地區公共圖書館聯盟,使多個公共圖書館在網絡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利用互聯網平臺對讀者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掌握讀者的需求方向,并結合自身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進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三)增加投入力度
互聯網是獲取公共圖書館館藏和各類文獻的主要技術手段,目前我國互聯網技術正處于發展階段,整體性能和可靠性尚需逐步完善,如很多圖書館使用的自主借閱圖書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穩定性不足和人工破壞等問題,因此公共圖書館需要增加投入力度,不斷提高自身軟硬件整體水平。同時,公共圖書館應當加強數據庫資源建設,實現內部文獻館藏的數字化,并及時更新書籍等資源。另外,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對圖書館的扶持力度,提高對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視程度,積極引進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支持圖書館采購各類硬件設備等,通過多種渠道保證公共圖書館建設資金 [4]。
(四)加強法律體系建設
互聯網基于其開放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為此應當加強法律體系建設,保護讀者個人信息。政府部門應當不斷提高管理力度,加強對內部人員的監督,避免讀者個人信息外泄等違規行為,通過法律制度的約束,提高管理效率,改進服務質量,促進公共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
五、結語
公共圖書館屬于重要的公共服務機構,能夠滿足社會對文化資源的需求,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應積極適應社會形勢的變化,更新服務理念,積極引入互聯網技術,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滿足讀者差異化的需求,定期組織各類圖書閱讀活動,適應讀者閱讀偏好,提高活動的參與度。政府部門也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證資金需求和軟硬件需求得到滿足,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實現公共圖書館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嚴貝妮,孟文靜.文化需求精準識別視角下農村居民文獻信息需求實證研究——基于安徽省六縣的調查[J].圖書情報工作, 2010(09):1- 6.
[2]傅云霞.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聯合參考咨詢發展研究——以遼寧省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8(11):94- 97.
[3]殷宏淼.基于繪本的早期閱讀推廣實踐研究——以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9(02):54- 57.
[4]張材鴻.法律視野下廣州地區公共圖書館財政投入調查與評價[A].廣東圖書館學會.2018年廣東圖書館學會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集[C].廣州:廣東圖書館學會,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