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培
[摘要] 目的 觀察探討在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層級管理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在該院內科選取100例護理人員作為該次實驗的臨床觀察對象,于2017年6月—2018年9月期間進行層級管理模式,根據層級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實施前后的臨床護理質量進行對比。結果 在內科護理管理中實施層級管理模式后的臨床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實施前,實施前后的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在內科護理管理中實施層級管理模式使出現在護理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明顯減少,護理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臨床護理質量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整體開展得以良好促進。
[關鍵詞] 內科;護理管理;層級管理;應用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b)-0030-02
層級管理模式是根據特定的條件針對各個管理對象實施精細分層,并根據每個層次的不同需求分配職能,提高工作人員的層次。內科作為醫院比較重要的一個科室需要大量的醫護資源,因此實施層級管理模式可以合理化地分配和利用內科護理人員,使效益最大化。該文通過將層級管理模式應用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方式及效果展開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0例該院內科護理人員在2017年6月—2018年9月期間實施層級管理模式,根據該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前后應用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該院內科對選取的該100例護理人員采取分層級管理模式。為了將層級管理模式的要求及內涵進一步領會時期能夠順利開展,可召開全體護理人員多次開會將思想統一,使護理人員對自身的努力方向和層級明確。通過對內科骨干重點培訓,組織護理組長參加院內院外的學習講座使其意識增強,自身任務及職責明確,以實際行動帶動其他護理人員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并完善自我。將除了護士長以外的所有護理人員根據其臨床工作年限、學歷、職稱、實際的臨床工作能力相互結合的方法分成四級,由責任組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構成。為了使公正、公平的原則得以充分體現,在實施分層級管理時對正式在編的護理人員與臨時合同制護理人員的使用標準一致[1]。將每13張床位設置一個整體的護理小組,共建成四個整體護理小組。每一整體護理小組由一名責任組長、兩名高級責任護士、兩名初級責任護士和一名助理護士構成。護理人員根據層次的不同執行相應的崗位職責,同時根據其分層護理質量制定出相應的考核標準[2]。實施方法主要有:護士長監控內科護理人員分層級質量采用護理質量的方法,檢查臨床護理質量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將持續的臨床護理質量反饋建立起來并對系統進行改進;通過護士長針對性地指導責任組長開展臨床護理工作,責任組長對監控臨床護理質量從而協助護士長負責,通過對自己組內的護理人員負責培訓、管理、考核,進行分配、工作落實應對專科與基礎護理措施進行監督,將本組內遇到的臨床護理疑難問題解決,同時負責科室內難度較高的臨床護理問題的專業會診;高級責任護士負責實施整體護理,主要包括全面評估患者的實際病情、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臨床護理計劃并對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評價等,對初級責任護士的護理工作進行指導并帶教實習護士,并使其參與制小組護理管理和質量控制中;初級責任護士將高級責任護士分配的工作嚴格執行[3],根據護理計劃將各項基礎護理和部分專科護理工作落實好;通過初級責任護士的指導,助理護士的護理工作包括協助初級責任護士給予患者如指導其下床活動、為其整理病床單、協助其飲食、陪同患者外出檢查等基礎護理干預。所有護理人員根據臨床護理工作量和危重癥患者的數量制定彈性的排班制度,實施八小時連續工作制,常白班由責任組長負責,休班時其職責制定自己組內一名工作資歷比較高的高級責任護士代替。上夜班的高級責任護士負責護理的患者由責任組長代替,初級責任護士在夜班室負責的患者則由高級責任護士代替,使臨床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得以保證。護理人員的數量可根據工作繁忙情況如小夜班繁忙或中午治療高峰時段的班次時隨時增減,盡可能將臨床護理工作發生差錯的概率減小。為了使分層管理模式的應用能夠順利開展,可以給予一定獎勵給每月考核護理質量成績優秀的護理人員,并將每個月的績效工資和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及臨床護理質量的考核成績相掛鉤,同時可將其作為醫院評選優秀護理人員的參考依據,從而使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及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1.3? 觀察指標
分析總結層級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前后的臨床護理質量。
1.4? 統計方法
文章數據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施前的患者護理滿意評分為(69.56±1.56)分,護理人員滿意評分為(60.57±1.59)分,實施后的患者護理滿意評分為(97.59±1.55)分,護理人員滿意評分為(96.58±1.16)分。實施前內科臨床護理質量的評分明顯低于層級管理模式實施后的評分(t=18.91,P<0.05)。
3? 討論
目前伴隨臨床上不斷拓展和細化的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面對著必須提升整體素質的更高要求。最大程度地將配置有限的護理人力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并使每位護理人員能夠根據其能力上崗并將臨床護理任務高效優質地完成,是所有護理管理人員必須解決的問題。傳統的護理模式中通常10~20名患者由一名護理人員負責進行護理工作,導致護理人員和患者沒有較多的溝通和接觸時間,尤其是休班時不固定的替班人員容易導致治療護理工作出現遺漏,引發護患糾紛。為了將護理質量和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進一步提高并充分調動起來,該次實驗在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的層級管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1? 將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
護士長及責任護士在傳統的臨床護理經驗管理模式中,除了負責日常管理外還需要將大量的臨床治療工作承擔。其他護理人員將自己負責的護理任務完成后便認為已經將本職工作做好,因此不愿意繼續積極的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對護士長過分依賴。層級管理模式的實施將各個層次護理人員的職責明確,使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主動性得到有效充分的調動,同時對患者的實際情況能夠更加全面及時的了解掌握,通過對其實際病情和治療狀況的及時了解,使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進一步加強。采取層級管理模式后各個層次能夠得到嚴格把關,臨床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可以及時得到有效解決,每一個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使臨床護理工作的管理有序[4],大大提高了臨床護理管理效率。
3.2? 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得以保證
由于層級管理模式中對護理人員的分工有比較明確的規定,各個層次全部由相關負責的護理人員完成[5]。通過護士長對責任護士的考查、責任護士對輔助護士的負責,使每一層次的護理責任得到落實,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得到有力保障,層層護理質量的控制能夠有效開展。特別是對危重癥患者實施的心理護理及基礎護理干預、維修保養診斷治療監護儀器等,使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得以及時發現和解決,逐層匯報增強各層次護理人員的責任感時,也使個人績效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體現。責任護士可以對管轄的患者治療狀況有更好的掌握,更好地將患者的需求滿足并為其提供連續性整體護理[6]。護理人員在該模式的實施下和患者的接觸溝通時間更多,能夠對每一位負責的患者需求和病情熟悉掌握,提供預見性護理的同時對病情變化及早發現,使臨床護理質量的內涵得以提升。
3.3? 各層次護理人員的創造性得以激發
通過從層級管理模式的實施,使每一位護理人員有了更加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為其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護理人員在層級管理模式的實施中,業務技能和理論知識水平均呈現大幅度提高,每個層次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并能夠積極參與其中,認真積極地為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出謀劃策。通過對護理人員的溝通培訓,從整體上將其技能、應變與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教學能力等提升,使其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養有了極大提高,并使各個層次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得以不斷發揮[7]。
綜上所述,在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層級管理模式使臨床護理人員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的分工,其對臨床護理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得以提升,從而進一步將病房乃至醫院的整體護理質量提高,使最初的臨床護理管理目標得以實現。同時層級管理模式的應用能夠將病房管理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使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大大提高,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解決問題。因此值得將分層護理模式在醫院科室中的護理管理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萌萌.護理層級管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7):190-191.
[2]? 甘家琴.層級管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1):162-163.
[3]? 王華,張懷鳳.護理層級管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9):7-8,11.
[4]? 宋曉艷,趙爽,朱曉麗.分層級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皮膚病與性病,2018,40(3):465-466.
[5]? 金意.層級管理在呼吸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7):66-67.
[6]? 譚敏.探討層級管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67-68.
[7]? 趙桂芝.層級管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9):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