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明 郝棚娜
[摘要]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和諧社會視角下醫療改革的實施現狀,并分析醫療改革的必要性,對具體的改革措施方法進行研究。提出醫療改革與民眾的實際生活需求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實現中國醫療衛生改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因此應根據我國國情實施有效的醫改措施。強調有效的實施醫改措施,可以規范與約束醫改體系,確保醫改朝著良性方向運行,從而切實解決民眾的實際需求。
[關鍵詞] 和諧社會;醫療;改革;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b)-0188-02
Analysis of China's Medical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Society
WANG You-ming, HAO Peng-na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Hebei Province, 0560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we can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medical refor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medical reform, and study the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Putforvard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reform and the real life needs of the people. Realizing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reform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fore, effective medical reform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Emphasi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reform measures can standardize and constrain the medical reform system to ensure that medical reforms operate in a benign direction, thus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people.
[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Medical reform; Current; situation; Measure
而今,中國醫療改革正在不斷深入,其成為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焦點性話題,其中涉及到公民的實際利益,從而關乎著民生。當前,我國醫療情況并不樂觀,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突出,和諧社會視角下,中國全面推行醫療改革,旨在完善與應對以往醫改中所面臨的困境,旨在為人民群眾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這對于社會的發展與建設而言意義重大。
1? 和諧社會視角下中國醫療改革的必要性
在計劃經濟體系下,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呈現定位明確的特點,使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性的成就,特別是在醫療衛生服務、預防保健等層面,成就十分顯著。而今,農村與城鎮醫療服務正在不斷深入,促使醫療服務水平得到逐步提高。現如今,為保證人們的基本效益,應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從而打造多元化的農村醫療保障機制,以提高我國醫療改革水平[1]。醫療改革與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生老病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從中衍生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諸多問題。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旨在增強全民健康意識,從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幫助老百姓解決看病不便、看不起病的困難。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需要探索專屬于我國國情的醫療制度,旨在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還能保護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其對于國家與民族的發展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良好醫療體制改革工作的實施,能進一步推進和諧社會的逐步發展[2]。新時期,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其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能充分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這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意義重大,這也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由此可見,實現中國醫療衛生改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
2? 中國醫療事業的實施現狀
而今,在醫療層面,主要將資金籌集模式作為基礎條件,主要表現在國家醫療、社會醫療、商業醫療、儲蓄式醫療與社區合作醫療幾種形式[3]。醫療保險就是讓政府部門提供相應的社會醫療保險服務,也屬于一種強制性的醫療保障,是其他醫療保險的重要條件。社會醫療是國家按照相應的立法而強制性實施的一類醫療保障機制,主要結合立法的實際規定,遵循社會醫療保險原則,讓國家、單位與個人來共同繳納相應的保險費用,對不同需求群體的實際資金進行集中化處理,構建醫療保險基金組織,一旦個人存在疾病,需要接受相應的醫療服務時,由社會醫療機構來提供相應的醫療費用。
從醫療實施情況來看,醫療保險的形式多樣,主要表現為新農合、城鎮職工醫療、城鎮居民醫療與鐵路職工醫療等形式。同時,醫療管理機構存在著重疊現象,如勞動保障部、鐵路醫療管理部與衛生行政管理部,其在醫療管理上存在著職責重疊性的現象[4]。此外,管理呈現混亂狀態,各個管理機構各自為政,未能互相合作、互相聯系,導致醫療保險的核算手段不統一,且政策也存在著差異。醫療管理工作的實施,管理成本增加,若機構存在重疊現象,會使得人員結構變得臃腫,浪費大量的管理成本,再加之部分地區醫療管理機構重疊且保險政策不夠統一,醫療保險機構為順應政策的實際要求,不得不開展系列的監督與檢查,還要配備更多的人手,導致醫院管理成本增加。
3? 和諧社會視角下中國醫療改革措施
3.1? 實施統一化管理,堅持屬地管理原則
為凸顯醫療保險制度的規范化實施,各個地區僅僅建立一個醫療保險管理部分,主要是出臺規范而統一化的醫療保險政策,被保險者會享受到同等保險服務。實施統一化管理模式,堅持屬地管理的基本原則,能控制醫療保險管理的成本,還能凸顯社會公平性,使得在醫療保險服務上達到人人平等的目的。為處理以往醫療管理機構各自為政、不平等、核算方式不同與機構重疊問題,應醫療機構在醫療保險政策上的執行難度,處理好人員臃腫問題,進而達到降低醫療成本的目的。
3.2? 打造人性化醫療管理體系,實現透明化與公開化
新時期,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的運行,應充分凸顯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的實際價值與透明度,可采取公開參保人醫保卡上關于醫保資金卡的截止時間、設定統籌比例、人均費用與住院人次等,了解各項費用在醫療費用額中的實際占額,特別要公開設定材料、設定乙類藥在醫療費額中所占的比例,將所有理論依據、基本數據等予以公開。
3.3? 成立醫療專家組,提高醫療保險管理水平
新時期,為全面提高中國醫療改革水平,應對高值耗材、藥品等的使用情況與報銷比例進行規范,此類工作主要由醫療管理機構來負責,隸屬于外行管理范疇,盡管部分醫務人員也參與其中,也是醫療管理機構的人員,其專業技能不足且缺乏相關的經驗,這與醫院權威專家相比存在著差距。對此,為滿足醫療改革的實際要求,為人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應成立醫療專家組,在此種情況下,其在高值耗材與報銷比例規范與操作上就更具權威性和專業性,利于提高醫療運行水平。
3.4? 引入競爭機制,科學配置醫療資源
為全面推進我國醫療改革工作,應結合當前競爭市場的具體模型,在完全競爭環境下來達到優化配置的目的。而今,醫療衛生事業逐步走向市場化、商業化,應將市場準入門檻設置的更低,開放準入性機制,以求在政策角度上提供資本的優惠支持,進而吸引民間資本。在競爭環境下,醫療服務機制可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運轉效率與人員素質來增強機構的行業供給力與生存能力[5]。然而,市場經濟屬于這一種自主性、自發性與自動性的經濟,其目標在于謀求更高的物質利益,這會成為醫療機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與契機。和諧社會視角下,中國醫療改革的推進,應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心理需求,全面貫徹與執行政府部門所提出的改革政策和文件,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科學配置醫療資源,從而提高醫療改革水平。
4? 結語
綜上所述,為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需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造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醫療服務系統,這就需要實現醫療服務籌資體系、服務競爭機制與醫療服務監管機制等的全面改革,強調公平與效率兼顧,打造更加適合人民需求、順應時代發展、更具時代特色的醫療運行模式,從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和諧社會視角下醫療改革工作的實施,充分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本的基本理念,結合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經濟發展形勢等來構建醫療改革模式,從而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利娜.我國醫療保險現狀及改革的對策[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S2):652-653.
[2]? 任曉慧,孫紅偉,周琪,等.我國現行醫療衛生政策的相關問題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28):5584-5586,5600.
[3]? 饒枕流.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的醫療改革若干問題思考[J].商,2013(6):178.
[4]? 周旭.加快醫保改革 構建和諧社會—烏海市醫療保險改革的思考[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2(9):34-35.
[5]? 楊永華,陸漢紅,郝云紅.中國醫療改革的思考[J].粵港澳市場與價格,2013(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