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柳麗娟 朱萬婷 楊婷 江勇 楊蕓 杜全宇 張月琳

[摘要] 目的 研制針對中職護生學習能力評價的有效工具,了解某市中職護生的學習能力現狀。方法 根據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文獻整理、專家訪談等,構建了以認知能力、專業能力、發展能力3個一級指標和13個二級指標為主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構成及評價要素調查問卷。結果 評價問卷總分39分,86%的學生得分高于20分。一級指標中專業能力得分最高,發展能力最低。二級指標中溝通能力得分最高,繼續學習能力最低(P<0.01)。結論 某市中職護生學習能力大部分為中等水平。
[關鍵詞] 中職護理;學習能力;構成;評價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b)-0139-03
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是培養具有某行業或某崗位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的主要途徑[1]。在終身教育和中高職銜接背景下,中職教育是學習者職業教育的起點。進行中職學生學習能力研究,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可為高職教育和終身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中等職業學校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2]。然而,在護理職業教育的學習能力研究中以高校較多,適合中職護理學習能力評價的問卷甚少。因此,該研究以某市為試點,通過專家設計、學生自評的方式,進行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的構成及評價研究。
1? 方法
1.1? 學習能力構成及評價要素提煉方法
學習能力構成及評價要素提煉采用文獻研究與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首先,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整理,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學科對學習能力的認識,結合國家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培養目標,以及社會和醫院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需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整理出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的構成。然后,將初擬的指標制成“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構成及評價要素訪談表”,對某市進行中職護理教育的專家、老師、醫院工作人員進行訪談調查,調查對象分布于教育管理部門、2所中職護理學校和1所三甲醫院、2所二甲醫院。第一輪發出問卷35份,收回問卷35份。根據調查結果及意見,對指標進行了精簡、合并,對指標內涵進行了規范,整理出第二輪調查問卷,發放給相同的調查對象。第二輪共發出問卷35份,收回問卷35份。通過對第二輪調查結果分析整理后,概括出最終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的構成及評價要素。
1.2? 學習能力構成及評價要素權重調查方法
權重系數是表示某一指標項在指標項系統中的重要程度,它表示在其他指標項不變的情況下,這一指標項變化對結果的影響。權重系數的確定方法有多因素統計方法和經驗方法。多因素統計方法是通過問卷將各指標項列出來,以最重要、重要、次重要的等級讓調查對象進行判斷排序,再將調查結果進行統計,計算出排序指數的大小來確定權重系數。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多因素統計方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通過公式
計算指標權重。Wi為指標權重,∑aj為各指標重要程度排序的人數乘以重要程度系數之和,N為人數[3]。
1.3?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評價調查問卷研制方法
基于中職護理的學科特點,針對學習能力構成與評價要素中13個二級指標,設置與護理專業相關的單選題39道。每個二級指標設計3個問題,分別用“是”和“否”作答?;卮稹笆恰庇?分, 回答“否”計0分,滿分為39分。以認知能力中的觀察能力為例,觀察能力的一般涵義是指對事物正確、敏銳的感知,并將信息反饋給自己,通過某種形式表達出來。將觀察能力對應到具體的護理專業中,除一般的涵義外,更重要的體現為對疾病的觀察。故設置了在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時的觀察、對患者和家屬的反應的觀察等具體問題,使問卷以護理的學科特點為基礎,體現護理專業的特點。具體問題為:①能正確運用視、觸、叩、聽、嗅等方法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A、是,B、否。②在課堂上,能理解老師講解的內容,并經常能正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A、是,B、否。③進行溝通或操作時能通過表情、體態、語調等,及時了解對方反饋的信息。A、是,B、否。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齊時用LSD法,方差不齊用TamhaneS T2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構成及評價要素
通過問卷結果分析,將中職學生學習能力的內涵界定為:學習者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認知過程完成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構成和評價要素包含認知能力、專業能力、發展能力等3個一級指標和13個二級指標。
認知能力是指人體大腦加工、提取和儲存信息的能力。包括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反思能力等。根據護理學科特點,對各種能力賦予具體含義。觀察能力:能理解老師講授的內容,通過視、觸、叩、聽等方法對患者的生理病理情況進行正確感知、觀察患者及家屬的情緒狀態、配合度等。記憶能力:能理解專業知識的核心內容和技能操作流程并進行回憶,能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回憶。思維能力:能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患者的病情等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并做出判斷。想象能力:能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及用藥效果作出預判。反思能力:能對學習和工作中的問題等進行反思。
專業能力是指能順利從事某種工作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包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從業資格等。專業知識包括按教學大綱要求,掌握各基礎課程、臨床課程對應的理論知識,對關鍵的醫學信息(如用量、類別、異同點)掌握良好。專業技能是指按教學大綱要求,較好地完成各基礎課程、臨床課程要求的護理操作技能,臨床實際操作時自信、熟練、患者評價好。專業態度是指清楚護理專業的本質和現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溝通能力是指通過專業禮儀與患者溝通、清楚地表達治療目的,消除患者的疑慮,能把采集到的病史資料用專業規范的術語表達。協作能力是指能較好地與同伴溝通,通過共同協作完成護理工作。從業資格包括通過國家的從業資格考試,獲得護理專業學歷。
發展能力是指適應社會需要,持續發展進步的能力,使人在技能、思想各方面趨于完善,包含繼續學習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其中,繼續學習能力是指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根據護理工作的需要,繼續學習護理理論和技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指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疾病資料錄入、檢索,并對獲得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
2.2?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構成及評價要素權重
權重問卷調查,共向教師發出問卷35份,收回問卷32份,有效問卷32份。認知能力權重為0.33,專業能力權重為0.37,發展能力權重為0.3,其中專業能力權重占比最高。
2.3?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評價問卷調查結果
2.3.1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整體分布情況? 本次學習能力調查共向中職護理二、三年級學生發出評價問卷200份,收回問卷198份,有效問卷175份,無效問卷23份。無效原因為空白卷或未答完所有題目。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大部分為中等水平,調查問卷總分39分,其中低于20分者為14%,20~30分者為54%,高于30分者為32%。
2.3.2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在一級指標中,專業能力得分最高(2.26分),發展能力得分最低(1.74分),專業能力與發展能力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二級指標中,得分最高的前三位分別是溝通能力、專業態度、協作能力,平均分分別為2.69分、2.63分、2.57分。得分最低的前三位分別是繼續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從業資格,平均分分別為1.09分、1.29分、1.43分。其中,溝通能力與繼續學習能力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圖1。
3? 討論
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高職銜接背景下高職生源的重要來源,是終身教育的覆蓋群體之一。但大部分研究顯示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學習動力不足,又缺乏以學科為基礎的專業的評價方法。該研究以某市2所中職學校護理專業為試點,根據學習能力構成研制出與護理專業學科特點相結合的學習能力評價問卷。因評價問卷涉及較多專業知識和技能,適宜對象為中職護理專業二年級末和三年級的學生。結果顯示,專業能力權重占比最高,與目前我國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即培養具有某行業或某崗位需要的中、初級專門人才,理論知識夠用,技能規范熟練。學生自評結果中,一級指標中專業能力得分最高,說明某市對中職護理專業的教育與現行培養目標一致。與既往研究相同的是,繼續學習能力仍是中職學生的短板[4],在職業護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上有一定困難[5],這也將是今后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劉皓宇.淺談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上與中職教育的區別[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3(1):46-47.
[2]? 楊善江.學生學習能力的構成及發展性評價體系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3(3):83-85.
[3]? 李志河,王玲.我國高職學生學習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151-156.
[4]? 瞿桂紅,柏涌海,魯依力,等.中職護理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4):113-116.
[5]? 翟穎.淺論中職護生考前培訓與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的關聯性[J].職業,2014,24(8):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