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俞飛
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現有的電商模式無法滿足荊州農產品的發展,選擇適合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是荊州農產品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目前主要的農產品電商模式
農產品電商是指在基于互聯網進行的農產品商貿活動,是互聯網技術變革衍生的商業模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種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
B2C:商家到消費者的模式;農產品由經銷商到消費者。
B2B:商家到商家的模式,產品由農戶到經銷商。
F2C:農場直供模式,產品由農戶到消費者。
C2F/C2B:消費者定制模式,農戶根據消費者需求生產并按期配送產品給消費者。
O2O:消費者線上買單,線下體驗和消費的模式。
二、荊州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現有模式及存在問題
目前荊州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形式主要有:第三方平臺銷售、自建電商平臺、社群銷售等,使用的電子商務模式主要包括:B2B、B2C、F2C等模式,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不能切實理解電子商務理念
不少企業依然認為電子商務就是開淘寶店,在電子商務經營中,淺嘗輒止,不重視電子商務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留不住優秀的電商人才。
企業對自身在電子商務發展上沒有足夠的認識和長遠規劃,盲目跟風,追趕行業熱點,造成處處開花,處處不行的局面。
(二)農產品品牌建設意識不強,保護意識較弱
荊州農產品品牌建設意識不強,尚未形成品牌競爭趨勢。大多數企業沒有認識到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品牌建設主動性不夠,農產品品牌的保護意識也亟待加強。
(三)缺乏農產品龍頭電商企業,優勢產業的示范效應集聚效應沒有發揮
荊州市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荊州缺乏品牌優、規模大、輻射力強的農產品龍頭電商企業。大部分農產品電商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主要經營初級農產品;對農產品精、深加工的研發不夠,導致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
目前荊州市的湖區特色水產種養業、平原特色經作產業和山林產業三大類特色凸顯,但是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優勢產業的示范效應集聚效應。
(四)電商人才缺乏,急需中、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
據調查,荊州大部分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都不能滿足企業的基本人才需求。荊州地方高校培養的電商人才存在層次較低、實踐能力較弱等問題,滿足不了荊州市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急需中、高層次的實踐能力強的電子商務人才。
三、荊州市農產品電商的模式選擇—O2O模式
農產品O2O模式為荊州市農產品電子商務帶來了新的思路。在推廣O2O模式時,可以結合荊州市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在互聯網時代,應利用大數據準確定位市場走向,根據自身的農產品特點,在農產品領域進行戰略布局。
(一)開設線下體驗店,借助O2O模式進行農產品銷售
通過開設社區農產品超市等線下體驗店吸引客戶體驗產品,并且在線下體驗店推廣產品,并同客戶建立了緊密聯系。通過建設線上平臺,對農產品進行推廣,搜集客戶消費行為的數據,甄選客戶,優化配送體系。不斷完善服務,建立線上社區和線下社區,使得客戶逐漸接受線上消費、線下體驗和消費的服務模式。
(二)利用線上優勢,帶動積弱的線下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實體店從最開始的小攤販、門店、連鎖店到體驗店,雖然存在形式不斷改變,但實體店始終是鏈接客戶的重要載體。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原有的實體店模式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形成現在積弱的局面,而O2O就是將線上優勢帶入線下的方式。O2O模式將線上與線下緊密融合,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優勢拓寬線下業務,帶動長期積弱的線下模式。
(三)豐富O2O模式的內容,發展荊州特色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
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現有的電商模式無法滿足荊州農產品的發展,現在只有立足荊州本土,結合荊州農產品的特色,探索適合荊州發展的農產品電子商務O2O模式。
荊州市目前有三大類產業特色凸顯:湖區特色水產種養業、平原特色經作產業、山林產業。依托三大特色產業,擴規模、建品牌形成產業鏈,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探索:
1.農產品+可視農業:依靠互聯網及現代視頻技術將農作物或牲畜生長過程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呈現在公眾面前。
2.農產品+餐飲:利用餐飲業當做平臺,把農產品展示、體驗、消費、互動嫁接在餐飲里。
3.農產品+網絡直播:通過網絡直播,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快速傳播推廣農產品及品牌。
4.農產品+眾籌:通過眾籌平臺來賣農產品,可以解決農產品的滯銷問題,促進農產品品牌傳播。
5.農產品+社群:建立農產品方面如草莓愛好者、有機食品愛好者等對某一款農產品有相同需求的人組成的社群,對接相應的農產品產業。
6.農產品+認養:通過互聯網等平臺,發起認養農產品的活動,消費者既獲得優質產品,又能享受認養的樂趣,滿足其情感需求。(作者單位: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B2017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