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慧
征信建設雖然初見成效,但是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征信法制建設不完善、征信建設的經驗不足,征信的良好社會環境氛圍還沒形成等等。由此可見,未來幾年征信市場將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一、我國征信現狀簡析
據調查,2016年我國消費金融市場已超18萬億元,預計2019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將超過37萬億元。未來五年我國的個人信貸余額將以年均復合增長率14%左右的速度拓展至約55萬億。在2013-2016年間,我國各項信用指數總體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信用信息深度指數已超過世界各國平均指數4.537,公共征信覆蓋率已超過世界各國平均指數12.531,兩者均步入中高層行列。目前,我國已經構建起一個擁有廣泛覆蓋面、基本完善齊備結構、以公共征信為主導的多層次征信機構體系。
二、從大數據角度談征信市場蘊含發展潛力
(一)大數據為征信市場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國各行業對于大數據的處理和應用水平不斷提高,征信行業也不例外,相關機構積極采取各種先進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分類、清洗、篩選、集成和分析評判,大大增強了數據的精準度,同時,各行業通過數據的互通共享,也為構建更為全面、客觀的客戶畫像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支持。
(二)征信目標群體進一步擴大
征信信息來源主要為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現實當中有民營企業由于未在金融機構借貸或未通過互聯網開展業務,所以未在征信機構或互聯網中產生有效信息。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支持民營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和國家金融機構出臺政策或措施,在這種大背景下,為解決融資難問題,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對納入征信范圍意愿明顯上升,征信市場已經駛入了發展快車道。
三、從區塊鏈角度談互聯網金融平臺征信的應用場景
征信問題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核心障礙,各參與主體既渴望數據的通用,同時從自身利益出發又陷入了拒絕分享的悖論。區塊鏈作為新興金融科技的核心技術之一,基于共識機制采用去中心化的手段改變了市場及政府的工作方式,為解決互聯網金融征信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一)為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征信服務的主體將更加多元化由于區塊鏈的分布式特征,除了互聯網金融平臺本身外,傳統的金融機構、第三方征信公司、央行乃至上鏈的各個節點都會被囊括到提供征信服務的范疇之中。區塊鏈最大的價值在于,它可以記錄數據從生成到交易、轉讓、清算等全生命過程的相關信息,且數據一旦生成便不能更改,也就是說區塊鏈做到了交易即信用,每個參與鏈上活動的節點都具有信用行為,都可提供自身的信用信息。區塊鏈作為整個商業生態的一個環節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個體,盡管具有去中心化的作用,但與其相連的其他環節的系統、制度、業務是配套運行的,不會完全地去掉中心。在較長的時期看,我國將形成以央行系統為主、市場化征信機構為輔的多元化格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使得參與互聯網征信的主體更加多元化,將推動征信業的市場化進程。
(二)用戶個人隱私和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信用可以商品化,征信作為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行業可以商業化、市場化,但這都是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的前提下。互聯網金融平臺征信目前主要依靠大數據挖掘,包括但不僅限于現金流等財務數據,還包括地址信息、行為數據、社會關系等,這影響到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個人隱私得不到保障,亟待建立健全各項法律法規來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理權益。目前我國還沒有明確提出信息產權制度,零散分布的知識產權、隱私權等部分法條已經不能適應個人信息與商業信息范疇逐漸模糊的互聯網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解決了節點間的信任問題,由于節點之間的數據交換遵循固定且預知的算法,數據交換甚至交易均可在匿名情況下進行。在未來規范使用征信數據不再僅僅依賴于強制性的監管,也依賴于征信體系自身的技術機制,區塊鏈在技術層面加強數據安全防范和措施,進而維護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四、結語
目前,我國已經構建起一個擁有廣泛覆蓋面、基本完善齊備結構、以公共征信為主導的多層次征信機構體系。包括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企業和個人信貸信息數據庫為代表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近20家有政府背景的信用信息服務機構和近50家社會征信機構,其業務范圍擴展到信用登記、信用調查。征信建設雖然初見成效,但是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征信法制建設不完善、征信建設的經驗不足,征信的良好社會環境氛圍還沒形成等等。由此可見,未來幾年征信市場將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各家征信機構如何在各自發展的同時共同塑造行業的整體健康發展,找到競合的平衡,將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作者單位:遼寧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