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通
體育產業的發展水平能夠在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多方面的內容,它不僅能夠體現出本國體育事業的成熟性,國民的體育素質,國家的體育配套設施,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本國的經濟水平,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經濟得到有效發展,人民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此外,體育產業作為本國經濟驅動的方式之一,其發展水平也能帶動本國的經濟發展。當今社會是互聯網的世界,任何行業的發展脫離了互聯網,基本上可以為之套上“閉門造車”的頭銜,大數據和云服務不僅能夠幫助各個行業去分析客戶的喜好和需求,減少商家的調研時間,獲取更多更有效的、更真實的數據,同時還能幫助商家去探索新客戶。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體育產業的發展應如何抓住機遇,改革傳統的發展方式則是本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旨在簡單分析互聯網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形勢和現狀,其次就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謀求發展提出自己的拙見。
一、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形勢和現狀分析
(一)風險較高,收益較低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經歷了改革開放、北京奧運會、冬奧會等幾個較大的轉折點,縱向來看,和上世紀末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橫向比較的話,也比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強,在和西方發達國家不斷靠攏,基本形成了種類多、層次廣、各具特的的格局。但是依然存在較為廣泛的蕭條景象,很多健身會所因為主客觀原因經營不善而被迫倒閉。體育產業本身是一個投資較高、替代性較強的產業,這兩個特點決定了它的投資風險較高。另外,體育產業想要獲取收益要規避這些風險,且盈利的周期較長,這就決定了它收益不高的特點。具體來說,首先,房地產市場近年來的變化使得房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租房成本也就明顯提高,造成體育健身會所的成本呈指數增長。而想要達到健身的效果不一定要來健身會所找專門的健身器材和教練,可以自己跑步、打球、騎車等,這些免費的項目也能達到健身的效果,因此,在經濟緊縮時,體育健身是人們極大要放棄的消費類型。這些不僅說明了體育項目的可替代性極強,同時也表明了體育產業的脆弱性,大環境對于體育產業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
(二)產業投資處于起始階段,經濟帶動效果不明顯
體育產業的發展以及國家和政府對該產業的投資不僅是由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同時也受到體育產業自身的回報率影響。就目前的現狀來說,我國體育產業的投資主要是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扶持,而且這種投資涉及到的范圍較廣,不僅涉及到體育器材、場地的投資、體育運動員的選拔,同時也涉及到大型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等,投資力度很大。前面我們已經簡單分析了體育產業發展的特點,存在風險高和收益低的情況,長期獲取不到收益的話,必然會產生較為消極的情緒,政府也會根據具體情況降低投入,而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處于急需投資的初級階段,投資力度的降低必然是致命打擊。
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對策和趨勢探討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各行業的經濟發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體育產業的發展擺脫了初期的粗放式方式,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延伸了體育產業的界限,同時也發掘了更多的消費群體。傳統的體育產業發展必然和運動相關,消費者必須走出家門才能實現體育產業的消費,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體育產業的范圍被無限擴大,消費者在家也可以促進該產業的發展,比如刷虎撲,看體育賽事直播等,一批互聯網企業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體育產業的繁榮,咕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大型互聯網企業也不斷想躋身體育產業,企圖分一杯羹,如阿里開拓了阿里體育,騰訊視頻買下了NBA的獨播權等。
(一)自制體育IP和體育節目成為大勢所趨
IP是當下一個較為耳熟的詞匯,影視劇的iP、體育IP等不絕于耳。IP是體育產業鏈的中心,缺少IP的體育產業是缺乏靈魂的存在,互聯網體育企業如果缺乏IP那么一定會在短時間內流失大批用戶。大型互聯網企業跨界進入體育行業就是看中了其中巨大的利益,但是傳統體育IP的交易價格水漲船高,互聯網企業承擔的成本也在逐年升高,繼續采取這樣的模式總會有入不敷出的一天。因此,自制IP就成為了必然選擇和求生之道。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自制IP存在諸多優勢:首先,作為大型平臺,本身就有諸多用戶,宣傳成本較低,宣傳范圍很廣,宣傳力度強;其次,大型平臺的用戶群體廣泛,能夠利用這些用戶在短時間內做大做強。
(二) 體育大數據和云計算促進體育基礎服務的提升
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普及使得體育產業的發展更加智能化、科技化。傳統的體育產業發展更加依賴專業的體育從事人員,人們對于自身的鍛煉效果沒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對于鍛煉的方式也沒有全面的分析和把控。另外,體育賽事的觀看變得孤獨而業余,缺少專業的分析和講解,互動性也不強。而大數據和云計算的發展則改變了情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不僅使得人們對于自身的運動效果有了全面的分析,自身健康狀況有著清晰的認識。同時在觀看體育賽事時,自己的觀看記錄、喜好以及運動員的表現和戰術分析都有著直觀的分析。(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錦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