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宇
創新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全新驅動力,經過了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建設,中國經濟進入轉型關鍵期。因此,在創新經濟時代,要積極發揮民營經濟的主體作用。
民營經濟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民營企業則成為了創新的主要“成員”,所以積極發揮民營經濟的主體作用,十分具有必要。
一、針對發揮民營經濟主體作用在創新經濟中遭遇的機遇分析
(一)邁入經濟發展新時期遇到的機遇
中國經濟近些年發展迅速,人均GDP已經達到5000美元大關,成為了標準的中等收入國家。同時,國內工業化、現代化等發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效果。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投資結構、消費結構、城鄉結構、產業結構、地區結構等都將伴隨著重大的調整和提升,這一過程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也一定會給全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帶來新的戰略機遇。
(二)堅持習總書記指導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了新機遇
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提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措施全面落實”的相關意見后,使國內市場主體被進一步激活,為加速民營經濟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對市場主體激活、財政扶持政策、企業技術創新推進等八個議題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創新與改革,使國內民營經濟的發展獲得了有效的政策支撐。
二、推動民營經濟在創新經濟發展中發揮主體作用的策略
(一)做好保護私有產權工作,使民營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得以發揮
在具體操作中,應不斷的消除民營與國有企業的界限,要出臺合理的相關政策對產權進行保護。但是單一的政策依舊無法對產權提供有效的保護,一旦行政部門對相關政策內容進行調整,則會同時改變保護產權的措施,所以在穩定預期的構建中就使民營企業遇到了難題。因此,除了要出臺政策保護措施外,還要加強產權保護法律法規的建立,要利用法律的穩定性、長期性,給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長期的、穩定的預期,使企業敢于組織研發投資預期較長的經濟活動。
(二)改革混合所有制,構建公平的國企、民企競爭環境
首先,在市場準入方面應將民資、國資身份差異取消,允許民企可以在各行業間注資、經營。其次,在資金渠道上,要取消顯性和隱性的對民營企業的歧視。銀行大概不會承認對民企和國企的不同標準,然而在現實中,民營企業拿到貸款的困難確實遠遠超過國企。
(三)緩解、解除管制限制
無限的想象力是創新的動力源,為了激發企業家的想象力,就必須為企業家創造一個公平、自由的市場環境。同時,要確保市場中資金、資源流動的自由性、有效性,政府要鼓勵風投基金為民營企業注資,還要保證企業家可以招攬足夠的科學領域、優秀管理專業等方面的各類人才。
(四)積極構建企業信用體制,促進民營經濟實現和諧發展
首先,中央應鼓勵省政府帶頭、各部門攜手一起完成企業信用管理協調體制建設,做好具體方案的設計、制定、落實,細化責任、任務,優化工作機制,完成對工商、質監、銀行等信用管理資源的融合、利用,實現構建完善的各省企業信用體系目標。其次,要求縣市級政府做好轄區內和諧勞動關系活動的組織、開展工作,制定相關舉措,確保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保障,確保各企業能夠將最低工業標準要求落實到實處,還應將“職工共協商及合理增長機制”全面推廣到民營企業內部,有效維護職工權益。
(五)做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扶持政策的落實,為其營造良好發展空間
首先,各省市要積極學習《關于大力推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若干意見》內容,按照文件要求展開相關工作,如加快誠信體系建設、推進建立覆蓋全省主要行業和重點領域的標準體系,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建立民營經濟發展社會環境評價體系等。各級部門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工作方案的設計、落實,要及時建成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制,同時在相關政策的落實中要做好監督、反饋、調整等工作。其次,應對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進行優化調整;要通過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繼續減少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時間,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構建起高效的“服務企業、服務基層”運行機制;還應對市場環境進行改善,提高市場經營秩序的公平性,實現依法經營與公平競爭,加大對偷稅漏稅等違法活動的打擊力度;另外,要創建良好的民營經濟發展輿論氛圍,做好正面事跡宣傳,加快興商、尊商等社會氛圍的創建,使國內形成積極發揮民營經濟在創新經濟中的主體作用的共識。
(六)實現減稅
中央政府要在民營企業發展中落實減稅政策,降低企業負擔,使市場決定資源如何配置。結合經濟學基本原理可知“政府配置資源的效率低于市場”,而減稅的目的就是把資源盡可能地轉到企業,由市場進行更高效率的配置。若能夠在創新經濟中使民營企業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那么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勢頭必然是穩中向好且持續增長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已經進入了創新經濟發展時代,在社會經濟的創新發展建設中,民營經濟應積極發揮自身具備的主體作用,才能改善社會經濟創新水平,推動創新經濟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作者單位:哈爾濱市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