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發布,舉世矚目,各界高度關注,標志著大灣區建設進入了關鍵階段。本文在研讀《綱要》的基礎上,從企業引進培育特色產業人才、利用港澳優勢加快科技人才引進等角度深入剖析灣區建設為企業帶來的人才發展機遇,以便企業管理、決策者從中得到啟示。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標志著大灣區建設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為灣區今后一段時間發展指明了方向。大灣區建設,大大促進企業高速發展,也將推動企業人才發展進入嶄新階段。本文從人才發展視角對《綱要》展開剖析,指出大灣區建設為企業帶來的紅利機遇。
一、錯位發展引進培育特色產業人才
《綱要》為大灣區各城市發展明確提出了 “分工合理,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基調。因此,大灣區9市2區將充分利用自身產業優勢、地理優勢、文化優勢、環境優勢、制度優勢等促進本城市特色產業、優勢領域的培育建設,也將逐步推動、協調本地區人才引進培育重點,定期發布本地區緊缺人才清單。基于各地區的產業定位,各企業要立高望遠、全面布局,通過設立分子公司、研發中心、運營中心等形式,吸引、網羅國際性人才,大力引進各類企業緊缺、特色產業的國際化人才、高層次人才、創新型科技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深耕企業產業基礎和行業定位,創造更加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合理優化成果分配機制,靈活運用股權分配、跟投、項目分紅、業務分紅等分配政策,實現與關鍵人才、核心人才的互利共贏,從而吸引留住人才,從而為企業發展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產業優勢的高科技企業奠定人才基礎。
二、利用港澳優勢加大科技人才引進
《綱要》中指出大灣區要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各企業需要立足灣區,瞄準國際性大企業的目標進行戰略布局和業務定位,充分利用自身行業地位、產業優勢、企業特色和核心競爭力,“靶向引才”,與港澳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等展開多層次、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采用人才培養、聯合研發、項目合作、聯合課題申報等形式間接靈活引進港澳成熟的國際化人才、海外高層次人才、產業科技人才,尤其是與本企業密切相關的高科技頂尖人才、緊缺科技人才。
港澳各高校、企業、服務機構等要抓住大灣區要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機遇,既要大力引進國際頂尖科技人才,提升本地區科技創新實力;又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與珠三角企業、機構加強合作做好中間聯系人的角色。
三、利用港澳優勢快速提升企業國際化
由于發展歷程、政治體制、社會制度等原因,港澳國際化程度高、更加自由和開放,企業國際化運營更加成熟,珠三角企業可以通過成立合資公司、引進港澳企業股份、業務合作、項目合作、聯合研發等形式,同港澳企業間展開多層次合作,間接靈活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港澳企業也可以利用珠三角企業熟悉境內市場等優勢,與內地企業深層次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港澳地區在財務、設計、法律及爭議解決、管理咨詢、項目策劃、人才培訓、海運服務、建筑及相關工程等方面具有國際化專業服務的優勢,珠三角企業應不失良機的與港澳人力資源、管理咨詢等服務機構展開多方位、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深度立體合作,“擴展和優化國際服務網絡”,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提升現代企業管理水平,從而間接引進國際人才。9市2區人力資源、管理咨詢等服務機構之間可以充分展開充分、務實、多層次的深入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既能使內地服務機構間接獲得國際化人才,也能使港澳服務機構獲得了更加多元的人力資源和豐沛的市場腹地。
四、充分利用港澳一流高校資源
由于歷史發展、國際化交往等原因,港澳地區具有成熟國際化專業人才和優質的國際人才資源。香港地區擁有國際一流的高等教育資源,有港大、科大、中文大學、城市大學四所國際排名前100的大學,且擁有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學科專業;澳門作為葡語系地區之一,有豐富的葡語國際人才,且有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知名大學。這些都將為珠三角企業和機構提供豐富的國際化人才資源。珠三角企業要充分利用港澳國際化人才資源,大力引進港澳國際化人才,加快國際化步伐。
五、探索創新“宜業”用人環境
目前,港澳居民、海外人才在內地、珠三角還有諸多工作生活的諸多限制,企業在引進人才中存在“引得進來”、“消化不掉”的困境。企業要牢牢抓住大灣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的歷史機遇,在崗位設置、團隊建設、文化融合、人員管理、業績考核、薪資分配等方面探索出具體可行的制度措施、方式方法,為港澳、海外人才創造良好、便利、輕松的工作氛圍環境。(作者單位:廣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