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星 李炳君 唐之雅
現階段,我國的公立醫院已經開始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有利于提高公立醫院中醫護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并且這種績效工資制度能夠充分的調動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從而增強了我國公立醫院的普惠性,促使公立醫院能夠穩步發展。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主體部分,是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單位。公立醫院屬于國有資產中非營利性的機構,具有公益性和特殊性,主要是指公立醫院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要自負盈虧,從而減少我國的財政壓力,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了基礎的就醫條件。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國公立醫院也在逐步實行改革工作,是政府改善民生工作的重點措施,不僅能夠突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還能夠解決“看病難和看病貴”的民生問題,有利于保障醫務工作人員的自身利益,促進公立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一、公立醫院績效改革的管理現狀
現階段,在我國公立醫院績效改革工作中,雖然,公立醫院已經認識到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推廣績效改革的過程中,仍有部分醫院使用“崗位工資獎金”和“要素工資”兩者相結合的形式。
這種模式能夠突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而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嚴重的弊端,如“崗位工資獎金”就是將醫護人員的資歷與薪級進行關聯,這樣不利于激發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要素工資”主要是將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與工資進行關聯,這樣醫護人員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會出現過度醫療的不良現象。
因此,在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公立醫院現有的績效管理制度已經無法承擔提高管理水平和降低運營成本的實際職責,并且也無法更好的解決群眾就醫的問題現象。
二、公立醫院績效改革的管理難點
(一)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定義模糊
有學者指出我國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主要包含兩個方面:自然公益性和衍生公益性,其中自然公益性主要是指醫院所具備的特點,如救死扶傷、應急處置等;而衍生公益性主要是指在政府政策下,公立醫院承擔緩解居民看病就醫風險的功能。
常見的“看病難和看病貴”現象就是衍生公益性,醫院既堅持公益性,又保證高收費,而這就需要政府的公共財政補貼。如果國家對公立醫院的財政扶持力度較弱,那么公立醫院就無法實現自身的公益性,從而會產生嚴重的醫患矛盾和醫患糾紛。而在缺少財政大力扶持的情況下,不僅要求公立醫院自己承擔盈虧,還要求公立醫院履行自身的公益性職責,是無法順利開展績效改革工作的。
(二)公立醫院發展規模和精細化管理之間相互矛盾
隨著我國醫療行業的迅猛發展,公立醫院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承擔著群眾的醫療、保健、康復等諸多任務。但是,公立醫院在擴建規模時,并沒有兼顧到醫院內部軟實力的提升,并且在醫院管理工作中存在較多的管理漏洞,甚至部分公立醫院為了提高行業的市場占有率,通過資源投入,來實現擴張發展,從而導致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效率降低、服務質量下降、醫療費用上漲、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現象。
與此同時,公立醫院內的科室較多,科室專業的復雜性也為績效量化考核增加了難度,并且不同的工作內容和不同的工作環境,都會增加績效管理工作的難度,而醫院的規模不斷擴大,也為醫院的精細化管理工作難度增大,從而為構建績效管理體系帶來的較大難度,繼而影響公立醫院的績效改革推進進程。
(三)公立醫院的行政化作風濃厚
公立醫院具有公立性質,由政府將其納入到財政預算管理中,通過相關的行政命令,來部署醫院的發展規劃,以及對醫院領導和工作人員的任命,以及設置醫務人員編制和科室崗位編制。雖然,這種行政化管理能夠保證公立醫院公益性的發揮,但是,隨著醫療衛生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行政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從而阻礙了公立醫院的發展。
與此同時,公立醫院的行政化管理氛圍濃厚,會弱化醫院救死扶傷的職責,尤其是在面對危重病人時,醫護工作人員在行政化管理體制下都秉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而這種行政化管理體制會限制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創新性,主要是因為公立醫院的績效管理會與“工作資歷”、“工作量”相關聯,缺少完善的競爭機制,從而降低了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公立醫院的可持續發展,要積極實行公立醫院的績效改革工作,而如何在保證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同時,提高服務水平、保證醫療質量等,都是需要不斷進行探索的。因此,可以借鑒優秀的管理模式,并結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公立醫院特點、醫院發展目標,進行公立醫院績效改革,在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了基礎就醫條件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陽江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