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建筑的設計離不開對色彩的運用,色彩成了建筑設計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建筑設計中,成功地運用色彩,既完善了建筑物的功能,又賦予了建筑物更多的情感內容,更體現了一個建筑設計師的水準。色彩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建筑設計師應該不斷加強對建筑色彩應用的研究,使人們能夠從建筑中獲得愉悅感和幸福感。本文對色彩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色彩;建筑設計;運用
色彩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語言和因素,色彩的作用不僅是美觀,讓建筑呈現出美態。可以說色彩設計是現代城市建筑設計中的重要內容,必須加以高度重視,因此在城市建筑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對建筑色彩進行合理的設計,從而才能夠提高城市建筑的水平。
1、色彩對建筑的價值
1.1 色彩的物理價值
色彩的物理基礎就是可見光照射在物體表面產生反射時,材料會吸收部分波長的光線,不同材料反射出的光線成分不同,所以我們看到的色彩表現出色相、飽滿度、明度、光澤度等方面的差異。色彩的這些特點可以被建筑設計所利用,使得建筑可以通過控制視覺效果來體現深層次的思想。色彩具有一定的物理能量,深色的色彩表面比淺色的色彩表面更能吸收能量,所以在炎熱的南方,建筑物外墻表面多以白色調為主,搭配各種淺顏色,以達到反射陽光和熱量的目的。同理,在寒冷的北方,建筑外墻表面多以深色系的為主,這有利于在冬天達到吸收太陽光和熱,達到調節溫度和環境的目的。在全球化的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色彩這一物理特性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成為當前建筑節能考慮的主要方向之一。
1.2 色彩的識別價值
色彩的同一性和差異性會形成一定的歸類和識別效果,很多建筑物就是利用這一特點,通過對不同色彩的應用來實現對不同功能和區域的劃分。色彩具有領先于形狀的識別優勢,例如在同一地段和時間段修建的一片建筑中,可能會出現“千樓一面”的問題,這會對老年人和兒童帶來辨別上的論難,如果利用色彩進行差異性標識則可以很容易的區分開不同的建筑物,進而提高了識別的準確性。色彩的識別價值還體現在建筑風格上,紅漆柱、黃檐頂是中國傳統建筑的代表性符號,只要識別出色彩的特點,就能夠很容易的判斷出建筑風格。
1.3 色彩的美化價值
在建筑藝術的展示中,構成視覺刺激有兩個主要要素,一是色彩,二是造型,一般將造型看作建筑物的身體,而色彩就看成建筑物的衣著,二者間通過合理的設計達成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色彩比造型更具有美化效果和價值,因為人對色彩的敏感程度要遠高于對造型的感知,很多造型的比例和前后關系需要色彩來加強表現力,一些造型上的缺陷需要色彩來彌補和削弱,通過利用色彩的對比關系和改變顏色等手段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改變造型呈現出的視覺效果,進而實現美化和修飾造型的目的。
2、色彩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2.1對建筑物主題加以凸顯
建筑色彩設計與建筑功能是密切不可分割的,由于其受到人類的審美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盡管建筑色彩對建筑物的功能性作用效果很小,可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建筑色彩作用效果,要求對建筑色彩設計重視動態設計。比如,選取的色彩來對娛樂場所的性質能夠進一步突出,因此能夠選取高度飽和的顏色來增強其娛樂效果;辦公樓建筑一般是以穩重、大氣為主,所以在進行色彩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簡單、明了,能夠很快就讓人接受,進而拉近情感。
2.2建筑色彩要和周邊環境相互協調
對于一具建筑設計師來講,其在建筑設計中色彩的運用,可以更充分的表達出具體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想,增強建筑物個性。在具體色彩運用過程中,需要對建筑物周圍的環境因素進行深入考慮,即在色彩運用過程中要將周邊的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都囊括其中,增強建筑色彩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使建筑物與周圍環境能夠有效的融合為一體,在增強建筑物的美感的同時,還能夠使建筑物與周邊環境更為協調和和諧。
2.3建筑色彩的運用要符合建筑本身所應該具備的功能性
建筑雖然是一種造型藝術,但是建筑特征的表現卻不僅僅局限于建筑造型,還包括建筑技術、建筑色彩等。不同的色彩表達不同的建筑功能,并根據建筑需求選擇不同的色彩。建筑功能不同,采用的色彩也應該不同,這樣才能體現出建筑的美感,以符合或者反映其功能特點。建筑物所具備的功能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該建筑物的基本格調與色彩氛圍,用恰當的建筑色彩并加以合理的搭配,可以詮釋具備功能性的建筑物的基本格調。一般而言,在建筑設計中,比較正式、莊重的建筑應選擇冷色調的色彩,具備個性的標致建筑物,可以充分體現設計者的建筑色彩,具有功能性的傳統建筑色彩機構需要運用其本身的傳統色彩,如白色的醫院、紅色的消防等。
2.4建筑色彩的運用要注意所在地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色彩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過程中,不僅要對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環境因素進行考慮,同時還要綜合考慮建筑物所在地的人文環境,針對當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來選擇適宜的建筑色彩鮮艷形式和風格。這主要是由于色彩附著于建筑形體上,其與當地諸多因素具有較強的關聯性,以此來通過建筑色彩來不同域和文化特點更好的表達出來。因此在建筑色彩運用過程中,要對建筑物所在地的傳統進行深入考慮,并針對當地的色彩忌諱和信仰、地域性民族色彩選擇取向等來合理對色彩進行運用。使建筑色彩在保持建筑物自身特色的基礎上,與周圍的環境具有較好的吻合度,同時還要與建筑物所在地的人文環境相迎合,即要與其當地的人民傳統或是民族信仰和特點相符合,以此來實現建筑色彩與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全面提升建筑設計的水平。
2.5使色彩的質感得到保證
色彩附著于建筑表面,其附著的材料也是重要的色彩媒介,所以建筑所選用的飾面材料的只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色彩的表現力。色彩所呈現的不僅僅局限于從顏色出發的視覺感受,還包含從觸覺上得到的更深層次的感受。一般來說,若果選用表面較為粗糙的色彩原料,那么建筑表面就會凹凸不平、摸上去有顆粒感,這種觸覺感受會給人一種莊重、大氣的感覺,這是因為,這種材料使建筑表面對光的反射路線加長了,原色彩的明亮度也就降低了,相反地,光滑材料會使建筑外表看起來更加明亮,使人感到活潑、明亮。因此,建筑師在選擇建筑色彩應當充分考慮材料的質感差異。可見,色彩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具有綜合性、復雜性,需要設計者具有很高的專業素養與藝術水平,放眼大局、著手細節。
綜上所述,建筑的色彩就像是建筑披掛的外衣,既能遮丑,又兼具裝飾、使其美觀的功能,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語言和符號,是傳達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1]關晨波.建筑設計中色彩設計探究[J].居舍,2018(01).
[2]李遠卓.淺談色彩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J].建材與裝飾,2018(11).
[3]劉暢.探析色彩在建筑外觀設計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8(02).
作者簡介:
周薇,大連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