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戰南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及環境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積極對質量安全和環境質量管理的控制進行研究促進建筑工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在環境科學的基礎上,系統地分析和考察了城市規劃和建設項目質量安全管理與評價信息系統的關系,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制定了相對完整的控制施工安全和環境質量管理的評估模型。
【關鍵詞】施工技術;質量安全;環境質量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建筑業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使得建設項目的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正在慢慢提高。然而,質量問題仍然存在,基本上每天都有質量事故和建設項目的質量和安全出現問題,因此為了充分解決建設項目的質量安全問題,必須調查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來源,必須明確影響建設項目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從根本上消除質量和安全問題。保證建設項目的安全。
1、建設項目質量安全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是建筑技術質量的設計重要組成部分,它通常分布在建設項目的決策、規劃和建設的不同階段。從本質上講,建設項目包括多個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但是,如果缺乏質量保證,這一系列特殊建設項目就會缺乏有效的價值和意義。施工技術的質量控制和監測主要用于有效監控建設項目的質量,以確保建設項目的質量達到規定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建設項目的質量控制和監測人員必須對建設項目的質量和相關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準確記錄建設項目的質量監控和管理流程。施工中最重要的上下溝通,掌握施工質量,然后制定出正確的施工步驟,基本上消除建設項目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質量管理的理論條件受到許多限制。首先,在質量控制理論中,根據業主的質量目標,采用質量檢測方法完成承包商的質量檢驗,檢查建設項目的質量是否符合相關的質量要求。其次,關于質量控制理論,一旦建設項目完成后進行質量檢驗,必須首先防止質量控制理論的失效。而且,質量控制理論的主要出發點是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完成建設項目的質量統計,從根本上解決異常因素引起的質量變化。第三,質量保證必須確保施工技術的質量符合質量控制的相關要求。質量保證的主要依據是對建設項目質量的實際質量評估,監測站必須在建設項目質量控制完成后指明實際質量水平。在質量保證理論中,設備最終完成了建設項目的設計,基本目的是根據項目質量實現最大效益。如果項目完成后組件不符合相關要求,客戶應積極跟蹤建設進度。合同中雖扣除了建筑物的建設成本,但建設項目失去了實用性。在這種情況下,監測站必須通過行政、法律或技術手段對一些不合理現象實施嚴格制裁,例如偷工減料和違規修建建筑物等,從而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
2、施工環境管理和施工項目質量管理
施工環境和施工項目的質量安全管理是獨立進行的。評級體系包含來自不同部分的許多不確定因素,其中不定性因素相對較高,定量因素較低。所選擇的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圖表方法和標準方法,但缺乏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不高,長途資源傳輸和數據傳輸是不可行的,且自動化信息技術還沒有實現。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國內城市發展、村莊建設和住房的發展,目前建筑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行業之一。由于許多建筑單位沒有相應的建筑服務能力,因此目前他們并未要求監控公司有效監控和管理建筑項目。部分單位不按標準規范進行施工,也不按原材料和國家監督要求進行施工。管理系統不完善等因素意味著建設項目的質量和安全性尚未消除。據往年統計,約有20%的建設項目不能滿足質量要求,許多故障和其他相關的質量問題很常見。如果這一系列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將危及人民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并損害政府和建筑公司的良好形象。由于建筑安全系統的許多部分沒有得到嚴格執行,大多數人員的素質低,安全措施不足,項目監控系統不完整,導致技術安全事故。據統計,建筑業每年負責建設項目的死亡,僅次于煤礦行業,在各行業中排名第二。建筑單位必須優先考慮安全和預防措施,以加強對建筑安全生產的監督和管理。建設項目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是評估和監督所有參與施工人員的質量和安全的部門。此外,監理人員必須總結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確保建設項目的質量。
3、建設項目建設和質量管理體系評估
3.1建設項目的原始質量保證和安全控制系統
建筑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的重要支柱。建設項目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直接影響到人民生活和生活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這也是建筑技術質量和安全的核心問題。過去,政府是建設項目的質量控制和監測部門,主要是為了控制建設項目的質量和安全。例如,在監督住宅項目時,必須查閱相關質量控制單位的驗收和評級文件。只有上一階段的質量達到規定的要求,下一階段的施工才能進行,建設項目的驗收也應該以監測公司的檢查結果為依據。施工質量控制公司應轉變為工程質量的主要責任管理方,嚴格執行管理方法。
3.2現代建筑項目質量安全控制理念
在全球市場經濟背景下,政府監督管理必須從微觀管理轉向宏觀管理。由于建設項目的質量和安全管理是政治和技術管理的結合,政策管理主要是嚴格管理參與建設的公司。建設單位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制定強制性標準用于確保施工項目的應用安全性和工程環境的質量。技術管理基本上建立了符合相關標準、程序和標準的可行管理方法,并嚴格執行強制性要求,使用現代先進的檢測工具完成建設項目的質量檢驗,使主體結構和建筑環境達到規定的要求,相關重要環節被用作主要監管內容,創建科學、公平、平衡的管理體系。
3.3建設項目質量安全評估體系
建設單位要提高生活質量使人們更加關注室內和室外環境的質量和安全,測試和評估室內環境條件的標準已包含在新建筑項目的驗收和評估標準體系中。然而,對室內氣候的主要影響是環境影響評估,總體而言,監測和評估建設項目存在一些問題。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和在MIS技術的支持下,要建立建設項目質量安全評估體系。
結論:
在網絡時代和數字技術的發展中,計算機技術在建設項目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應用是必然選擇。因此,在MIS系統的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完成城市環境監測評估和施工質量,建立相對完善的建設項目質量安全監測管理信息系統,確保建筑的整體質量,為人們提供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侯學良,朱宏亮,關是,中國住宅建筑工程質量問題的循證管理方法及其實證研究(1)――質量問題的群因素分析[J].土木建筑工程學報,2010,(7).
[2]趙妙霞,賈九紅,鄭玉巧,工序控制方法中工序能力的分析[J].甘肅工業大學學報,2013,(12).
[3]孫峻,丁烈云,曹立新,建設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監管體系研究[J].建筑經濟,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