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發展,對交通的需求越來越大,道路建設也相應增加。然而,道路數量的增加將不可避免地帶來噪音和灰塵增加的缺點。隨著我國建設生態友好型城市的理念,生態理念逐漸融入到道路建設中,生態技術被用來使道路功能和生態友好結合起來。努力使道路在運輸更加便捷化的前提下,還為城市的綠化環保做出了貢獻。文章主要闡述了現如今一些城市道路設計的生態環保理念和技術。
【關鍵詞】道路設計;生態理念;技術分析
作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試點工程,城市道路設計跟建設有利于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為提高人們生活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響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我們在城市道路的設計過程中也要遵循生態原則和環保理念。生態化的城市道路設計,就是在城市道路基本運輸職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盡量降低道路建設施工給環境帶來的副作用,建設與環境友好相處的城市道路,生態化設計手段是城市道路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1、城市道路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
當今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的建設,因此,在城市道路上的建設中融入生態理念是順理成章的。而城市道路中的生態理念有以下幾項基本原則。首先就是資源節約原則。隨著我國的人口越來越多,對于資源的供給量的逐漸增大,因此,現在我們國家乃至全世界的能源問題都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這就需要人類自身要學會節約能源。在城市道路的建設問題上,原料的節省就是這種設計觀念的基本要求。以前施工部門在建設時沒有過多考慮這一方面,而隨著生態理念的深入,就要知道節省原料的使用。以資源節約、材料使用作為最主要的生態原則。其次就是低污染環?;瓌t。由于現在的道路大多是由瀝青等材料建成的,這種材料本身就對環境產生污染,還有就是道路生命周期內也會排放廢氣污染,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就應該遵循低污染環?;脑瓌t。其實從根本來說,道路交通的建設主要就是更好地為人們服務的,因此,在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就要體現“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理念。在設計城市道路時,可以將人性化的設計融入到建設當中,從而讓道路交通能夠與人們以及時代的發展需求相符合,真正做到舒適、安全、經濟、快捷與便利,有利于在城市建筑中將一個良好的環境營造出來。
2、城市道路設計中的生態理念
2.1整體理念
城市道路并非是一個穩定的完全生態系統,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城市道路與其周圍的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也是息息相關的,其存在也要依托于自然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轉,所以城市道路與自然環境之間存在著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我們在生態化城市道路設計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整體理念的樹立。
2.2保護性理念
城市道路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并保護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合理排布路網,減少道路工程的占地面積,盡可能的遵循城市的發展歷史,最大限度的不去破壞城市生態環境系統。有關部門在進行道路設計時也要規范采用道路設計相關的標準和指標,避免不必要的占地。另外,對于城市中的特殊地帶最好采用相應的保護措施。
2.3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就是要在城市道路生態化設計的整個過程都注意對工程的安全性進行監督和預防,這樣才能夠保證提供給使用者的是一條安全系數較高的道路。在生態化城市道路設計的過程中其安全理念是根本理念,因為城市道路的最基本職能還是為了滿足群眾的出行需要,保障其安全性是最先需要考慮的,一條在設計過程中沒有貫徹安全理念的道路并不能夠稱之為一條合格的生態設計道路。
3、城市道路設計中的生態技術
3.1環保路面技術
現在低碳環保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各種新技術、新材料都層出不窮,在交通行業也出現了許多適合生態環保發展理念的新型路面。環保路面技術都是針對以往到現在一直存在的路面不環保問題而設計的新型路面技術,主要包括排水降噪瀝青路面、溫拌瀝青混合料技術、彩色瀝青路面技術。排水降噪瀝青路面很好地解決了道路排水不便、噪音大的問題,改變了以往道路排水不暢,路面雨水堆積的問題,也是為道路兩旁的居民營造了一個較為安靜舒適的環境。溫拌瀝青具有節能明顯、減排效果顯著、施工靈活方便、延長路面壽命、施工時間短等優良性能。彩色瀝青路面技術主要是起到了裝飾路面的作用,改變了以往單調的灰色路面的傳統,起到了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彩色路面還能有警示效果的作用,還能減輕司機的疲勞駕駛等。
3.2材料再次利用技術
在生態化城市道路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材料再次利用技術主要針對廢舊橡膠和廢舊玻璃兩種材料,既能夠減少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還能夠增強道路的使用壽命。通過廢舊橡膠、瀝青以及特殊的添加劑所構成的混合料,即具有橡膠的抗疲勞、抗低溫、抗開裂的特點,還具有瀝青的固定特點。還有利用廢舊玻璃、瀝青以及特殊添加劑組成的混合料,由于使用廢舊玻璃渣代替了傳統道路施工的石子的功能,雖然抗滑性能略不如前,不過反光性能顯著增強,能夠起到交通誘導的作用,這些利用材料回收和再利用技術得到的產品更加有利于生態理念的貫徹和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城市道路設計額進行。
3.3透水路面技術
透水路面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①透水路面可以加強地表和空氣的熱量與水分交換,降低地表溫度,調節城市氣候;②可以為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保存水量;③可以有效緩解降雨季節雨水囤積的現象,減小排水系統的負擔,降低暴雨對城市水體的污染,提高防洪能力。
3.4防噪聲技術
防噪聲技術指的是采用物理屏障結構的隔離作用,吸收噪聲或讓其繞射,盡可能的增長噪聲的距離使其最后的噪聲接受點的能量最低,為周邊的居民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
結語:
為了適應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推廣,我們有必要討論生態化設計城市道路的相關理念和技術,以便進一步促進自然環境與人工工程的有機結合。依托先進技術,在城市化道路設計的過程中考慮環境因素和資源因素,降低道路生命周期對于生態平衡的破壞作用,這樣才有利于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同步提高的城市道路設計,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車生泉.城市道路設計中的生態理念與技術[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17(03):10-18.
[2]章毅.道路景觀生態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以上海市為例[J].湖南交通科技.2017(12):37-38.
作者簡介:
楊福欣,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