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紅
邊境茅以升國家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國際競爭力水平等重要因素的綜合反映指標,是邊境區域經濟的重要往來方式,對帶動當地經濟交流發揮積極的作用。農產品貿易是重要的貿易構成部分,本文從邊境效應視角出發,分析邊境貿易對農產品貿易條件的影響,帶有保護性的支持政策會推動農產品的貿易往來,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備程度對農產品貿易產生影響,邊界爭議成為農產品貿易往來的壁壘,邊境政策的短期化難以保障農產品貿易往來。
一、我國邊境貿易農產品發展概況
邊境貿易與農產品貿易間的關系是學者關注的焦點,邊境貿易為本國農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國內關外于邊境貿易與農產業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邊境貿易的積極,消極與不確定影響。國內外關于邊境貿易的影響研究中對農產品邊境貿易的研究不多,本文主要集中于邊境貿易對地區經濟的影響,通過對邊境貿易系統的分析,分析邊境貿易對我國國際貿易農產品貿易的關聯影響。有利于我國農產品邊境貿易的蓬勃發展。
我國主要的邊境地區有滇疆桂,黑吉遼。我國主要邊境地區的進口額呈現波浪式上升趨勢,邊境地區出口額有升有降。農業生產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無可替代,我國共擁有耕地18億畝,具備生產5000多萬噸肉類,2000多萬噸油料的能力。
我國邊境貿易往來中,進口產品主要是農產品等。民族邊境地區進出口商品結構簡單,生產技術含量較低,云南省邊境貿易進出口中,糧食等產品呈現互補性交易,云南憑借自身豐厚的自然資源大量出口化工產品。
我國農產品商品交易中,谷物等相對價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比較大,蔬果等相對價格較高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交易份額占比不大。農產品貿易模式轉變需利好政策的大力扶持。
我國陸邊境線與15個國家接壤,地處邊境線的省市,如黑,滇等地區邊境貿易程度較發達,我國形成了以黑,新,桂邊境貿易的三極,邊境貿易主要對象為朝鮮,俄羅斯,巴基斯坦,緬甸等。大連海關貿易對象國是朝鮮,烏魯木齊海關是哈薩克斯坦等。
我國邊境貿易叫我那個對象國較穩定,俄羅斯是邊境貿易交易中總額最多的國家,面對俄羅斯進行邊境貿易的有長春海關,哈爾濱海關等。
我國的農產品種植地主要集中于中北部地區的平原種植區,我國是世界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國,我國農產品交易伙伴國有日本及部分亞洲鄰近國家。我國農產品出口國較為集中。憑借各自的生產要素優勢進行貿易往來,面對拉丁美洲等具有優勢的農產品市場,我國因產品生產技術水平偏低導致出口商品結構單一。總體貿易狀況不穩定。
二、邊境貿易對我國農產品貿易條件影響分析
以邊境各省份農產品進出口價格指數比值表示變量,選取邊境各省份的貿易收支作為解釋變量,控制變量包括貿易關稅變量及基礎設施變量。貿易關稅變量以邊境各省份貿易關稅變化幅度表示,基礎設施變量以基礎設施增長率表示。
本文選取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黑吉遼等邊境省面板統計數據,實證檢驗邊境貿易對我國農產品貿易條件的影響。
Log(M it)=α+β1log(BT it)+β2log(Duly it)+β3log(Inc it)=μ,i=內蒙古自治區……,t=2015……,α表示截距項,β表示邊境各省份的商品進出口貿易差額與基礎實施建設增長率對農產品貿易條件的影響程度。
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如序列非平穩會出現較接近的變化趨勢,為確保檢驗結果的科學性,需檢驗面板數據的序列平穩性。各變量均在1%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所有序列平穩。
面板數據指包含若干截面共同成員的樣本數據集合,面板數據模型主要分為混合,隨機與固定效應模型,本文采用固定效應面板模型進行市政分析。
邊境貿易,基礎實施建設對農產品貿易條件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進口商品需大于出口商品需求,惡化了我國農產品貿易條件。貿易雙方政治關系友好,能有效推動農產品出口貿易,如中國與巴基斯坦兩國關系融洽,始終堅持友好堅定的伙伴國關系。中國加大了對巴基斯坦的農產品的出口額定,提升了我國農產品貿易出口額。
關稅幅度的提升將鼓勵出口銳減進口,使貿易條件得到改善。貿易壁壘的存在增加了雙方貿易往來的成本,如綠色技術標注是農產品貿易往來中的阻礙因素。我國以初級加工產品為主要輸出商品的出口大國,提高了農產品貿易成本,在潛力市場所占份額縮小。
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有利于減少交易成本,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能有效地帶動農產品貿易往來。貿易雙方的運輸設施建設完善,為農產品貿易往來提供了便捷的運輸,使雙方往來得以保障。
三、結語
隨著全球化經濟進程加快,邊境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為促進邊境地區農產品貿易蓬勃發展,建議因地制宜制定邊境貿易政策,優化農產品結構,積極推進農產品自貿區的建立。
應根據貿易雙方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如越南可為中國民眾提供更多的熱帶農產品,受自然條件限制的農產品能為兩國貿易提供補充。應根據兩國的具體情況制定策略。我國要在農產品貿易中取得有效的競爭優勢,應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延長生產加工鏈,如在豆奶粉等項目發揮高科技優勢,使黑龍江農產品在俄方市場占長期優勢地位。依靠政策優勢轉化為自身優勢,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積極選擇貿易合作伙伴,開拓貿易市場,形成互惠共贏的局面。積極推進農產品自貿區的建立,能加快本國的產品貿易發展。努力促成主要農產品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擴大雙邊農產品貿易。 (作者單位:北京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