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攀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發、訪談法、實地調查法和邏輯分析法,對渝東南民族地區進行調查,對渝東南民族地區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分析,旨在為渝東南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提供一些理論依據及決策參考。渝東南地區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部大婁山和武陵山兩大山系交匯的盆緣山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是重慶市唯一集中連片,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這里少數民族體育項目開展基礎好,目前該地區有全國少數民族訓練基地一個,重慶市少數民族訓練基地3個,這些基地的建立為該地區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力量源泉。
關鍵詞:渝東南地區? 民族體育? 趨勢?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53;G857?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a)-0178-02
1? 少數民族體育的界定
世界上任何一種盛行的體育項目都是緣于某個國家、某個民族或者是某個地域的社會生活環境,同時也隨著各地區、民族的文化交流一與融合,通過國際間的體育交流和文化傳播,使得這些體育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地域性的發展,逐漸演變為國際性體育競技項目[1]。
2? 渝東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布
秀山的花燈;武隆的獨竹漂、龍舟;黔江區的民族健身操、土家族擺手舞;彭水的射弩;石柱縣的竹靈球、天地球、高腳競速;重慶旅游職業學院的陀螺、木球、蹴球等民族體育項目。
3? 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取得的成績
重慶市代表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民族運動會中重慶旅游職業學院代表重慶市獲得陀螺項目金牌一枚、銀牌一枚,銅牌兩枚;酉陽的蹴球項目獲得金牌一枚、銀牌一枚、銅牌兩枚;彭水的射弩項目獲得金牌一枚、銀牌4枚、銅牌5枚;石柱縣的竹靈球表演項目獲得金牌一枚;秀山的花燈表演項目獲得金牌一枚;這些項目在參加國家民委舉辦的民體杯、全國邀請賽等比賽獲得中20余枚金牌,銀牌、銅牌若干,這些都為重慶市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重慶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4?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現狀
4.1 項目分布不均
渝東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分布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每個區縣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不一致,其他地區很少開展,自己搞自己的項目,彼此之間很少交流。渝東南民族傳統體育群眾基礎薄弱,各地區項目單一,雖然參加全國民運會、邀請賽等比賽成績斐然,但是沒有更好地挖掘民族體育事業的內涵和靈魂,沒有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
4.2 現代文明的沖擊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正在迅速地改變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前少數民族人民喜聞樂見、娛樂身心的傳統體育項目,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電視、網絡、現代體育運動項目、戶外運動和體育旅游等娛樂活動,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生態和自然生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使得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群體數量大量的流失,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賴以生存的土壤也逐漸瓦解[2]。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只有在大型活動和比賽中才能看到,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少。比賽不是目的,更好的推廣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傳承民族文化、促進民族交流、民族團結、強身健體才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真諦。
4.3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旅游景區、民族村寨沒有融合一體
渝東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只是在訓練基本、個別中學和高校中開展,沒有為旅游業、民族村寨的發展提供新的元素,同樣,旅游景區和民族村寨的發展缺少民族的、傳統的文化,它也就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喪失優勢,因為天下旅游景區大同小異。青山綠水當然也是其開發的重要因素,這也是很多旅游景區的共性,你有我也有,你沒有的我還有,才能吸引國、內外游客來此觀光,領略大然風光的同時,回味中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
4.4 政策支持較少
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政策較少,這也使得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在發展和推廣的過程中阻礙較大。沒有政策的支持,地方領導支持較少,因為他們不懂,只注重大力發展旅游業,來提高GDP,沒有意識到發展旅游業的靈魂所在,并不是說編基本相關的書籍和舉辦一些晚會就能塑造景區的靈魂。
4.5 專業人才缺乏
目前國內從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人數較少,渝東南民族地區更是缺乏。渝東南地區從事這一行業的都是各個項目的教練員,而且都還是兼職,不是全職教練,是各個單位的職工為了參加全國民運會指定的教練員,而其他從事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的人員幾乎沒有。
5? 渝東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策略
5.1 加快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推廣
渝東南各個區縣要引進不同的民族體育項目,擴大其民族體育產業,在各個高校、中小學開展民族體育項目,培養優秀人才,修建民族體育場地。每年舉辦渝東南地區自己的民族賽事,區縣之間的比賽,甚至村村之間的民族體育交流比賽,加強大家的交流與技術的學習,也能形成獨有的民族特色,吸引游客,發展旅游事業。
5.2 深度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價值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記載渝東南地區各個民族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同時也能突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與特質。雖然改革開放以來,現代文明、西方新型體育運動項目,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對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外部壓力我們更應該深度挖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價值和內涵,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5.3 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景區、村寨的深度融合
旅游景區、民族村寨引進適合當地民族風情、獨具特色的民族體育項目,在旅游旺季、法定節假日,以及重大活動中,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表演。例如,引進秀山花燈、黔江民族精神操、石柱竹靈球、武隆獨竹漂、彭水射弩、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陀螺、木球、蹴球、擺手舞等具有很強表演性的項目,這些項目都源于生活,是人們在生活的過程中創造和演化過來的,具有很強的民族色彩和觀賞性,定能帶動渝東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5.4 政府加強指導
政府及相應部門應針對渝東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特點、發展現狀、旅游業發展現狀制定相應的政策支持。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的指導,推進民族體育運動向各個旅游景區、民族村寨、高校、中小學發展進程。
5.5 專業人才培養
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重大戰略,必須培養復合型人才,加強旅游人員培訓,加強教練員的技能培訓,提高教練員待遇。與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師范大學等知名高校合作辦學,采用訂單培養的方式,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能力,為渝東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龐輝.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7.
[2] 薛貝貝,龐海帆,馬嶸.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現狀探究[J].武術研究,2018,3(6):114-116.
[3] 仝兆靜.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場地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05.
[4] 倪依克.論中華民族傳統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5] 韋曉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可持續發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 李志清,虞重干.專題研究與田野調查——少數民族體育研究的途徑[J].體育科研,2004(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