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李會明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地調查法等方法對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的30名外國留學生的體育行為特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云南農業大學對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沒有開設體育教育課程,無人組織、指導體育鍛煉,留學生主要以自娛自樂為鍛煉目的,導致體育行為特征不明顯。據此提出:注重留學生體育教育,發揮留學生管理部門、教育部門、體育部門等機構功能,設置在華留學生體育教育課程,改善校園課余活動競賽項目,加強留學生體育鍛煉,促進文化交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互動平臺,弘揚我國體育傳統文化。
關鍵詞:外國留學生? 體育行為? 行為特征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a)-0239-04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家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來華留學生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運動理念的逐漸普及,國家政策支持和資金日益關注,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呈穩定上升趨勢。在保持來華留學生人數呈持續增長的這種同時,如何提高留學生的體育教育層次和體育教育質量,完善體育教育課程,讓外國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在體育教育上得到交流、相互學習,使得各國的體育事業都得到快速發展,這至今都是我們的一大課題。
本文主要以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30名外國留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利用訪談法等方法對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的外國留學生的體育行為特征進行調查。
1? 外國留學生體育行為特征分析
1.1 外國留學生的隱性體育行為特征
1.1.1 外國留學生的體育態度
體育態度是指人們對體育的持有的評價、體驗,體育態度的形成,實際上是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習等方法取得體育價值觀和相應行為方式的過程,體育態度它影響著體育鍛煉的效果。對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的30名外國留學生進行訪談時發現,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表現為非常喜歡、比較喜歡、一般喜歡、不喜歡等四個方面,其中非常喜歡為18%,比較喜歡為40%,一般喜歡為24%,不喜歡為18%(見表1)。調查表明,大多數留學生對體育鍛煉還是有很大的興趣和愛好,也具有平時自己進行體育鍛煉的意向。
1.1.2 外國留學生的體育價值觀
體育價值觀是人們對體育善惡、是非的評價,它的價值是在人腦中的反應,它是指導人們對體育所存在的疑惑做出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的基本原則。價值觀形成之后就會控制人們的體育行為,價值觀也會在體育行為中慢慢發生改變。通過對外國留學生訪談時發現,可把體育價值觀分為四個部分,即文化交流、健身、提高技能、消遣娛樂,排在首位主要是文化交流,這表明通過體育運動項目是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一部分,另外,追求健身居于第二位,這反應出健身觀念以深入不同民族與國家。云南農業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大多數都就讀于研究生、博士生,在學業方面也有這重大壓力,消遣娛樂它可以調節人們的心態、放松心情。但是,學業繁忙,通過體育項目來放松心情的這一選擇就遠比前兩項相對較少。通過訪談了解到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對留學生沒有開設體育這一課程,所以,對于提高技能這一項也只是個別有想法的留學生參加體育項目的目的。
1.2 外國留學生顯性體育行為特征
1.2.1 外國留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和頻率
通過對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30名外國留學生在一天中運動的時間為多少進行調查,據調查顯示,30名外國留學生在一天中運動時間少于30min的為30%,30min-60min的為40%,大于60min的為30%(見表2)。女留學生與男留學生在一天中的運動時間有所差異,女留學生在一天中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普遍比男留學生的短,所以,在一天中進行體育鍛煉時間少于30min的大多數為女留學生,其余在一天中進行體育鍛煉時間為30min-60min和60min以上的男留學生占為多數,可能由于女性體能本比男性弱的原因,從而導致女留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要比男留學生的少。
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30名外國留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頻率,據調查顯示,進行體育鍛煉為一周5~7次的為17%,一周3~5次的為40%,一周1~3次的為43%(見表3)。數據顯示看出,如果按照我國體育人口標準來計算,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還是有一部分滿足不了我國的體育人口標準。體育人口標準是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社會體育發展規模和水平的最基本參數,是制定社會體育發展規劃與進行體育發展戰略研究的一個重要依據。體育人口標準就是人們每星期至少進行3次體育鍛煉,每次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不少于30min并且達到中等負荷以上的強度。
1.2.2 外國留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容
體育鍛煉是人們運用各種體育手段,以增進身體健康、增強身體素質、娛樂身心為主要目的的身體活動過程,體育鍛煉的項目內容,是多種多樣。通過對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的30名外國留學生訪談了解到,他們大多數來自東亞、東南亞國家,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參與跑步、三大球類、板球、羽毛球、游泳為絕大多數,其中選擇人數最多的前三位依次是跑步、板球、排球。對鍛煉內容的喜愛程度前三位是,板球居于第一,跑步位于第二,排球位于第三(見表4)。不難看出,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的體育鍛煉項目較為單一。跑步、三大球類都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其中項目,但是板球是國內學生很少了解的運動項目,據訪談了解,玩此項目的學生都為來自印度的留學生,但在三個項目中,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板球,印度留學生將板球帶到中國,這樣留學生和國內學生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
1.2.3 外國留學生體育鍛煉的形式
體育鍛煉形式指的是進行體育運動的身體鍛煉時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組織。據調查顯示,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30名外國留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中“與同學、留學伙伴一起鍛煉”為60%,居于首位,“個人鍛煉”為20%,位于第二,“參加學校活動”為7%,“其他”為13%。可見,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形式主要以“與同學、留學生伙伴一起鍛煉”和“個人鍛煉”形式為主,這反映出了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的自發性和非組織性,同時,也反映出了體育管理機構和留學生管理機構未能充分發揮其功能。
1.2.4 外國留學生體育鍛煉的場所
調查發現,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選擇體育鍛煉的場所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其中,選擇在校園體育場所的為80%,校園外免費公園活動場所的為13%,校園外收費場館的為7%。這樣明顯的比可能由于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的外國留學生大多都來自于東亞、東南亞的發展國家,經濟相對比較落后,所以很多留學生都會選擇學校公共體育場所來進行體育鍛煉。
2? 影響外國留學生體育行為的主要因素
2.1 外國留學生未開設體育課程
體育課課程是學生通過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附加合理的體育理論教學,達到增強身體素質、增進身體及心理健康、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的30名外國留學生的訪談了解到,云南農業大學對于外國留學生沒有開設體育教育這一課程,留學生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內容,體育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設置體育教育課程,這將對留學生教育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
2.2 課外體育競賽活動較少問題
校園課外體育競賽,是課余時間各種運動項目的總稱,它主要以優勝為目的,以運動項目及身體活動為內容,根據規則要求進行體力、智力等競爭,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途徑之一,是促進體育教育的重要發展方法,它宣傳著體育運動鍛煉、吸引更多的師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達到增強身體健康、增強身體素質、娛樂身心、豐富校園文化、培養學生意志力的作用。在訪談中了解到,在很多競賽中,都會限制參賽隊員國籍對象,很多項目只有國內學生可以參與,因為受到這樣的限制,導致很多國外留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意向降低,出現很多人對體育鍛煉的關注及學習的意識降低,從而出現體育行為特征不明顯,這樣便大大阻礙了中外學生間的文化交流及教育的提高。校園體育競賽限制參賽隊員國籍,也是影響外國留學生體育行為的重要因素。
2.3 心理環境方面問題
留學生在體育運動上也有個別獨立的交往需求,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呈上升趨勢,這也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在異國求學的他們,當然也想借助這樣的機會,通過體育教育中的體育活動方式來融入到中國學生當中,以盡快適應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但是在課程開設這一問題中,他們沒有更好的機會學習到中國的體育傳統文化,也沒有機會融入到體育教學中與中國學生進行開展交流。
2.4 無人組織與指導
留學生作為高等學校中比較特別的群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不同的區域、有著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和交流行為方式的差異,來到中國留學,他們必然會面臨跨文化適應問題,他們來到異國求學,必然也需要組織與指導。在體育方面,各國都有自己的體育文化,各國的體育文化也有著差異性,留學生來到中國求學的目的之一即為了了解中國文化,而像作為中國體育文化精髓代表的太極拳、武術等這些體育項目,應有組織性和專業性的指導,但缺少了這些因素,無人組織與指導也是影響留學生體育行為的要素。
2.5 語言障礙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語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大部分留學生來自東亞、東南亞國家,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對于大部分國外留學生和國內學生都有一定的限制力,這樣無形中也加大學生之間的交流難度。因此,可以說交流也影響到了外國留學生的體育行為,因為語言障礙,使得國外留學生與國內學生無法得到很好的交流,因此也無法更好的學習到更多的體育技能和培養對體育的興致。
3? 策略
3.1 為外國留學生設置體育課
聯動留學生管理部門、教務部門、體育部門,從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促進校園體育文化交流與發展的角度,提出留學生體育工作建議。充分發揮體育部門的作用,針對留學生的體育特征需求,設置適合留學生參與的體育課程和校園體育競賽活動。
針對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是否必須開設體育課程對體育學院10名教師進行調查。其中8名教師認為針對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必須開設體育教育課程。體育教育也是留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使國內與國外學生得到文化交流的其中方式,更是弘揚中國體育文化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對云南農業大學30名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進行調查,調查顯示,其中23名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外國留學生希望學校為他們設置體育教育這一課程,并針對留學生的體育特征設置體育課,重點學習中國傳統體育的精髓,例如中國武術、太極拳、南拳等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3.2 促進文化交流
根據情況,使國內外學生相互帶動,相互指導,國內學生將中國的體育精髓比如中國武術、太極拳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體育項目與國外留學生學習交流,國外留學生也將其國家的體育項目展現出來,比如印度留學生的板球,拿來與中國學生交流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消除各國學生之間的隔膜,而且促進留學生對中國文化及環境的適應,及各國體育文化的交流。
3.3 加強留學生體育運動鍛煉的機構與管理
發動教務部門、體育部門等,多組織一些適合外國留學生體育特點的競賽項目,并且不限制參賽者身份,多鼓勵、吸引留學生參與到競賽中。
3.4 增強宣揚力度,建設留學生體育互動平臺
建立外國留學生與國內留學生相互溝通交流的社團、協會,為國內外學生創建一個交流平臺,這樣使得國內外學生多了一條能得到交流與溝通的途徑。同時,這樣的途徑也是為了中國體育文化的宣傳得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4? 結語
體育教育是留學生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留學生的體育教育課程也屬于公共教育的領域,是留學生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部分,留學生的體育教育課程應該通過合理的安排、科學的設置,全面發展留學生在我校的身體素質教育,同時,留學生也肩負著弘揚我體育傳統文化的使命。所以,我們應該科學設置留學生體育課程、校園課余體育競賽活動,及加大對留學生體育課程的管理力度。
參考文獻
[1] 夏瓊華,唐建倦.來華留學生體育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5):24-28.
[2] 孟和.內蒙古大學生體育特征及對策[J].體育學刊,2000(6):78-79.
[3] 楊峰.湘西苗族村落農民體育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1):50-54.
[4] 徐佶.論小康社會城鎮居民休閑體育行為特征[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26(1):97-100.
[5] 張鐵明,譚延敏,劉志紅.小城鎮不同社會階層居民體育行為特征及影響途徑[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2):50-54.
[6] 齊立斌,李澤群,龐慶軍,等.普通高校殘疾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特征的研究[A].第二屆殘疾人體育科學大會[C].2009.
[7] 辛利.廣東省成年女性身體素質現狀及體育行為特征的調查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8,18(4):8-15.
[8] 羅敦雄,王成龍.留學生體育教學實踐策略探討[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5,16(4):57-60.
[9] 胡娟娟.提升高校留學生體育教育質量的調查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6(5):49-54.
[10] 薛宏波.我國體育專業留學生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6):77-80.
[11] 馮兆麗,和錫健.大理學院留學生體育教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2(4):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