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楠
摘? 要:微時代是以微信、微博為主的微媒介進行信息傳播的時代。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和邏輯分析法,對微時代現象進行探討,結合馬拉松賽事在我國的發展和自身信息多元化、時效性的特點,分析總結了馬拉松賽事傳播在微時代背景下出現新的特點:便捷性、即時性、互動性和碎片化。并對馬拉松賽事在微時代環境下的蓬勃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微時代? 馬拉松? 賽事傳播
中圖分類號:G8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a)-0246-02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自身健康要求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馬拉松因其經濟、便捷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時,伴隨多項政策的出臺和實施,有力推進了馬拉松賽事的發展。賽事傳播是賽事發展的重要部分,通過對馬拉松賽事在微時代環境下傳播特點的總結梳理,對馬拉松賽事的發展具有實質性的作用和意義。
1? 微時代的概念
目前,微時代沒有統一界定。在微博、微信和微商快速發展起來,逐漸影響到人們的生活開始,微時代就來臨了。微時代是傳統傳媒的相反面,在紙質傳媒業越來越衰退的情況下,信息化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為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新的信息傳播和瀏覽方式,微時代是應運而生的。微時代是由微信息為內容,微媒體為渠道,微社區為空間形成的新型網絡空間。微時代環境下的個體作為被新媒體和新技術賦權的對象,擁有了自主發表觀點以及對社會事件評價的權利。同時個體可以通過微媒體的傳播進行價值觀的交流和碰撞,拉近彼此間的物理距離,實現信息的共享和交換,從而創造新的價值帶來社會的變革。這也印證了麥克盧漢的觀點,任何媒介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
微時代對賽事傳播而言,互聯網、手機等新型媒介形態的出現打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體育賽事實時傳播,解決了傳統媒體單向傳播的問題,實現了信息的互動和交流,為信息提供了一個更加龐大的交換平臺。微信、微博成為微時代主要的社交和傳播途徑。
2? 馬拉松賽事的發展
1981年,我國舉辦了首屆城市馬拉松賽事,僅有82名運動員,且參賽人員主要是國內外專業馬拉松選手。2010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產業建設與發展,多種類型路跑賽事在全國大小城市迅速涌現。報名人數呈現了大幅增長的趨勢,2017年參賽人數達498萬人次,在2018年北京馬拉松中,報名人數突破了11萬,A類選手中簽率創下歷史新低。
馬拉松賽事的高速發展,不僅得益于政策的頒布和國民健康意識的提高,更得益于網絡大環境。伴隨著智能手機和社交軟件的高度普及,馬拉松賽事擁有了高度的開發和傳播的土壤,從2011年僅注冊22場賽事,到2017年,全國共舉辦馬拉松賽事1102場,其中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的賽事數量為256場,A類賽事223場,B類賽事33場,7年間賽事總數翻了50倍之多。同時,賽事種類也在微時代環境下被充分開發,主要體現在體育項目娛樂性的開發,除馬拉松傳統項目全程、半程和10km三種賽事,迷你馬拉松、親子馬拉松等特色馬拉松項目,也越來越受到廣大跑者的喜愛。
3? 馬拉松賽事傳播的特點
3.1 賽事信息的時效性和多元化
馬拉松賽事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但其結果是無法預測的。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運動員身體素質和訓練方法的不斷提高,運動員之間的競技水平逐漸拉近,使得比賽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只有在第一名沖過終點時,比賽結果才變得清晰明了。而人們往往想在第一時間知道賽事的結果,這要求了各類媒體要把握信息的時效性,在第一時間將賽事的相關信息傳播給大眾。
除賽事結果外,馬拉松賽事還包括報名信息、參賽概況等賽事信息、以及賽事舉辦地的自然人文風情、賽事歷史文化、體育比賽精神等文化信息和體育明星、賽場花絮等娛樂信息。這些豐富多樣的內容構成了一場完整的馬拉松賽事,也是人們想要了解的。如何能夠獲取更多賽事信息,成為了大眾普遍的需求。
3.2 賽事的參與性和參賽者的長期性
馬拉松作為一項實踐體育運動,因其參與門檻低、場地要求低、經費投入少吸引了眾多體育愛好者的參與。作為賽事的參與者,需要對比賽注意事項和健康知識等進行更專業的了解,在平時的訓練中也需要得到正確方法的指導以及長期的練習才能更好地完成賽事。這需要人們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取相關信息,滿足自己的需求。
同時,由于馬拉松運動技巧弱,參與者的年齡不會受到較大限制,馬拉松愛好者可長期參加馬拉松賽事,使得賽事培養了大批的忠實參賽者。但忠實參賽者群體要求馬拉松賽事的創新性,無論是賽事本身還是傳播方式只有不斷產生新的創意,才能吸引參賽者的長期參與。
4? 馬拉松賽事在微時代下的傳播特點
4.1 便捷性
信息傳播媒介的多元化發展實現了在一個移動終端多平臺的融合。任何人僅用手機就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隨時隨地接受賽事直播和信息,同時可直接通過所在平臺與社交平臺進行切換,隨時發布自己的看法,使信息傳播更高效。對賽事主辦方而言,新媒體能將圖片、視頻、文本等迅速融為一體,實現在不同平臺上呈現方式的轉換,及時更新賽事狀況,滿足體育受眾的需求。同時,與傳統公布成績不同,微時代下,參賽選手只需要在賽事官方公眾號中輸入自己的參賽號碼,即能獲得自己的成績,同時還能獲得屬于自己的賽事照片。極大程度地為參賽者提供了便利,使其參賽體驗感極佳,滿足了賽事信息時效性的要求。
4.2 即時性
馬拉松賽事傳播大多結合賽事舉辦和周邊活動等進行,即時性強的媒體選擇可以滿足賽事情況的迅速發布,為實時關注賽事動向的受眾提供服務。除信息的即時傳播外,微信群作為微信的主要功能之一,在馬拉松賽事中也凸顯了即時性功能。加入微信群必須要得到邀請或許可,通常群內成員會具有某一共同屬性,這使得信息的傳遞更精細,更具個性化特質。在賽事舉辦時,參賽者會因為參與賽事的需求而臨時組建的群體,一些參賽信息可以通過特殊微信群進行準確的傳達,而在臨時群體失去共同意義后,微信群就被解散,這種即時性實現了信息的精準傳播,節省了傳播成本,也逐漸培養了參賽者對馬拉松賽事的忠誠度。
4.3 碎片化
傳統媒體的媒介特征更適用于傳播專業性的賽事新聞,馬拉松運動屬于實踐體育,其賽事本身重在為參與者提供服務,以及參與者自身的參與感受,而不是賽事本身的內容。因此微博、微信等碎片化傳播和休閑傳播的特性,更適合馬拉松賽事的傳播需求。在UGC和PGC的生產模式下,馬拉松賽事從信息內容的自身價值出發,以參與者或社群的需求為依托,讓賽事以精彩的細節或片段呈現。
4.4 互動性
微時代與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互動性。傳統媒體單向傳播模式無法接受到受眾的反饋,而微媒體實現了受眾與媒體、受眾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使得傳播效果有了質的飛越。例如在微博中,關注賽事官方微博的人群大多是賽事參與者,參與者可以在馬拉松賽事主辦方的微博下評論表達自己的意見,可以發起微博話題進行討論,實現賽事信息裂變式傳播,同時,讓所有的人以平等的身份交流,并對同一話題進行討論,實現了信息傳播價值的最大化。此外,官方微博還與體育界的大V進行微博轉發互動,增加了傳播力度和熱度。
5? 建議
5.1 保持當前優勢,發揮微時代價值
微時代環境對馬拉松賽事的發展和推廣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賽事主辦方應增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加大與應用軟件或社交平臺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傳播媒介,把握微時代下信息傳播的特點,在賽事傳播中做到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使得體育賽事傳播現代化。受眾自身需加強媒介傳播意識,在分享中擴大馬拉松賽事的影響力,讓馬拉松賽事中的精彩時刻傳播到更廣的范圍,促進全民對體育和健康的關注。
5.2 加強跨媒體合作,共促賽事發展
新媒體應當有效地與傳統媒體相結合,采用傳統媒體豐富的資源平臺和體育賽事的轉播權等,彌補自身在資源方面的缺陷。此外,傳統媒體還可以加強同微信、微博等平臺的合作,增強傳播效果的同時提升的信息的公信力,讓人們更便捷的獲取真實信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緊密結合可以共同推動我國馬拉松賽事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弘揚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慧穎.“微時代”視野下蒙古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與發展思考[J].內蒙古師大學報:自然漢文版,2014(6):802-804.
[2] (加)馬歇爾·麥克盧漢,著.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 2017微信數據報告[R/OL].(2017-12-28).http://www.sohu.com/a/213431553_667510.
[4] 搜狐網.2017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分析報告[R/OL].(2018-01-25). http://www.sohu.com/a/218886935_498674.
[5] 董葉.“微時代”下體育賽事的傳播特點[J].體育科學研究,2015,19(1):25-28.
[6] 張美蘭.社交媒體環境下體育賽事傳播與大眾追隨的互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
[7] 李芳.門戶網站大型體育賽事移動化傳播的理論邏輯創新[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