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宣旺 甄玉
摘? 要: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目前移動互聯網對大學生體育學習影響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并通過矩陣分析形成有效的戰略對策。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代表知識水平最高社會群體的大學生,對新技術、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移動互聯網對他們的影響也越大。本文通過SWOT矩陣分析法,分析移動互聯網對大學生體育學習影響的優劣勢及所面臨的機遇挑戰,探求探索發展有效方法策略,使移動互聯網更好的為學生的體育學習服務。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體育學習? SWOT? 大學生?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b)-0226-03
1? 移動互聯網對高職學生體育學習影響的內部條件因素分析
1.1 優勢
1.1.1 用戶量大,群眾基礎雄厚
據《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10~29歲的年輕人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主要用戶群,占總體移動用戶的60%[1]。處于大學生年齡20~29歲的用戶層占總比例的36%,充分顯示了目前大學生是移動互聯網最大的用戶群[2]。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敏銳,思想前衛,對社會新生事物比較敏感并且具有較強的接納性和包容性等特點。因此,他們是移動網絡使用最活躍的群體之一。
1.1.2 移動網絡的便捷性和即時性
移動互聯網技術具有移動終端的便攜性、移動網絡的便捷性和移動網絡應用服務的廣泛性等特點[3],促使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發生巨大的改變。由于其不受時間、空間、權限等因素的限制,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學習、生活中的閑暇時間,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終端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服務。
1.1.3 移動互聯網信息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首先,網絡體育信息具有先進性和時效性,符合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心理特點;其次,網絡體育信息量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可以滿足大學生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興趣愛好的健身需求;最后,網絡可以將體育資源通過不同方式進行有機結合。
1.2 劣勢
1.2.1 互聯網信息量種類繁多,良莠不齊
互聯網信息種類繁多,各種信息夾雜在一起良莠不齊。大學生對網絡的信任和依賴性決定了他們在選用信息時往往抱著“拿來主義”的心態不經過篩選直接運用。因此,大量錯誤的信息被傳播,對大學生體育技能及理論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
1.2.2 過度使用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各種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Ipad、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快速更替,各類應用軟件APP的出現和運用,使其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產品。但是移動互聯網的過度使用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首先,長期使用移動終端的電子產品會導致大學生視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對信息的綜合分析能力降低;其次,長期使用會加大學生對互聯網的依賴性,造成思維定式,不利于創新;再次,長期過度使用互聯網會造成戶外運動時間減少,不利于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最后,長期過度使用會造成學生之間缺少面對面的交流溝通,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
1.2.3 過分沉迷于網絡,降低體育學習效率
大學生缺乏自主利用網絡對體育知識進行系統學習的動力。呈現上網時間長,網絡有效學習時間短,學習效率低下的現象。此外,很多學生過分依賴互聯網抱著不會就上網查找的思想,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幾乎為零。導致課堂上學習效果不佳,課后卻又不知道從何學起。最后,互聯網所帶來的碎片化學習狀態,對學生學習的專注度、注意力、系統思維能力產生不利的影響。
2? 外部條件因素分析
2.1 機會
2.1.1 “互聯網 +”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
互聯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社會各行各業都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作為立國之本的教育行業更應該響應時代號召,積極推進與互聯網的協作發展。教育中融入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互聯網 +”對教育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互聯網整合了教育資源,為教育的變革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同時也沖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對教育的發展形成了挑戰。
2.1.2 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這是未來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和發展方向。信息化教學具有直觀、信息量大、內容豐富、自主性強等特點,適合輔助體育教學。但是,體育教學是學生以身體活動為主,部分教學環境不宜進行信息化教學,如何更好地將體育學習與信息技術整合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體育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平臺和資源,拓展了體育教學內容和資源,豐富了體育教學方法與理論,推動了高校體育課程改革。
2.1.3 移動學習平臺日益增多
以視頻或圖片為主的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手機課堂的興起,以運動健身為主的各類APP平臺的快速發展對學生體育學習影響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力。微課可以對單個技術環節進行詳細的講解,有利于學生對運動技術的掌握;運動APP具有軌跡記錄、數據統計與呈現、訓練計劃的安排、對練習的心得進行實時的記錄與分享等功能,有利于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和習慣的養成。
2.2 威脅
2.2.1 大學生對網絡信息辨識能力不高、學習能力不足
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受周邊環境、知識水平、思維習慣、生活經歷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導致他們對網絡信息缺少理性認識,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誤導。
網絡所提供的體育信息和視頻貼近大學生群體的體育生活方式,使之成為大學生獲取體育學習資源的重要渠道。但現實中,很多大學生面對資源豐富、開放共享的網絡學習平臺,卻無法做到充分有效利用。大部分學生網絡學習最棘手的問題就是面對海量資源不知道如何取舍。
2.2.2 運動量減少身體鍛煉不足
移動互聯網的便利性使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學習。但是體育是以身體運動為主的實踐活動,體能的保持、身體素質的增強需要一定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長時間的網絡學習可以增長理論知識卻不利于身體素質的提高,不利于體育專項技能的形成和發展。此外,體育實踐課堂上過度的網絡學習會造成課堂注意力下降,學生的安全意識欠缺容易在技術動作的完成過程中受傷,影響學習效果。
2.2.3 大學生網絡行為自我管理能力較差
大學生所處的年齡、環境、學習方式決定了他們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部分學生自律意識不強,導致他們網絡行為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首先,上網時間管理不足。很多學生課余時間都花費在網絡上,寧愿毫無目的的瀏覽網頁不愿走出戶外鍛煉身體。其次,網絡學習行為自控不足。很多學生上網的第一時間就是聊天、游戲、交友、追劇、逛淘寶、刷朋友圈,自覺、主動學習相關知識的少之又少。
3? 移動互聯網對大學生體育學習影響的SWOT分析與戰略對策
3.1 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互聯網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在網絡具有便捷性和即時性及信息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的優勢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目的選擇體育信息進行學習。在這種寬松網絡環境影響下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2 利用移動學習平臺,促進教師對體育課程教學的創新
以體育教師為中心和主導的傳統體育教學,通過體育教師的講授、示范把相關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控制著課堂的所有環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學習平臺如微課、慕課及運動APP等的出現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圖文并茂的知識信息和生動形象的課程模式,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移動學習平臺的出現不但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來不斷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且教師應為學生打造、設計適合學生特點、并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學習平臺。
3.3 建立以戶外體育運動學習為主移動網絡為輔的學習方式
體育學習的重點是身體活動,而長時間的網絡學習更多地是強調腦力學習。所以,戶外體育運動學習才是體育學習的重中之重,然而在運動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利用網絡去查詢資料解決問題。因此,將戶外體育運動和互聯網進行體育學習相結合,在滿足學生基本的體育運動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學習、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
3.4 培養學生體育素養,提高信息辨識能力和網絡行為自我管理能力
移動互聯網上的體育信息種類多,各種信息夾雜在一起,稍有不慎就會被錯誤的信息所誤導。因此,當代大學生應加強自身的體育素養來提高體育信息真實度的辨別能力。首先,通過對體育基礎知識的學習使自己具備一定的體育理論和體育常識。其次,通過國內外比較權威的體育媒體了解最新的體育資訊。最后,在遵循各個體育項目規則的前提下參加體育運動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真實感,并提高自身適應規則的能力及潛移默化的提升道德規范。在加強網絡行為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網絡學習習慣是關鍵,自律能力是核心,網絡體育知識是目標,網絡行為是重點。
3.5 通過相關學習培訓,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
移動互聯網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也應緊跟互聯網時代的步伐,加強互聯網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以滿足教學的需要。首先,學校在制定教師發展規劃中明確要求教師會運用相關的信息化技術進行本學科的教學。從規章制度上加強引導,以引起教師對互聯網技術的學習在教學中的重視度。其次,學校要為教師學習提供相關平臺。通過開展互聯網知識講座、學習論壇、專項知識培訓等途徑加強教師在移動互聯網知識和應用方面的學習,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最后,加強不同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的學習和交流,通過交流經驗促進教師對移動互聯網知識的學習,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水平,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服務。
3.6 轉變觀念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
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體育教學平臺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觀念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首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移動互聯網學習方式。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學習平臺不斷豐富知識,同時也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經驗和專業素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監督,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學習的優勢。其次,重視學生的體育實踐降低對移動互聯網的依賴。移動互聯網給學生的體育學習和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對移動互聯網的依賴程度顯著增加,聊天、玩游戲、看視頻、瀏覽信息等是當代大學生日常不可或缺的節目。長時間的網絡學習會造成運動不足身體素質下降。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降低對網絡學習的依賴,加強體育的實踐鍛煉,并合理分配網絡學習和體育鍛煉時間,使網絡學習平臺更好地為身體健康服務(如表1所示)。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12 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fzzx/qwfb/201305/t20130514_39488.htm.
[2] 郎婧,伍玉林,肖慶生.移動互聯網發展對學校網絡文化及教育的影響[J].中國教育學刊,2013(6):1-2.
[3] 姜勇,王東海.移動互聯網對高校體育教學影響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4(5):99-103.
[4] 吳生海,黃超文,譚燕青.從“互聯網+”視野分析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J].教師,2016(1)87-88.
[5] 譚秀湖.體育新聞娛樂化現象反思[J].青年記者,2014(20):84-85.
[6] 董文琪.移動互聯網對參與式教學的雙重效應分析[J].江蘇高教,2014(4):81-83.
[7] 佚名.移動互聯網的特點是什么[EB/OL].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