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丹丹
摘 要:隨著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我國專家學者對于勞動的內涵界定也越來越寬泛,它不單單是是一個經濟領域,還是反映價值意義的哲學范疇。習近平的勞動思想中體現了對于幸福的深刻思考,蘊含著深刻的幸福內涵。“勞動是生命的樂趣”是習近平勞動思想的主旨,當然,勞動要成為生命的樂趣,就必須打破異化的局限,促使勞動者自發的進行勞作。如何體會習近平所論述的幸福是勞動的價值旨趣的境界,另外還要考慮防止勞動異化的發生,在自發進行勞作的過程當中盡可能的創造幸福和體驗幸福,這些都是現階段我們需要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習近平;勞動;幸福;價值
勞動是人之為人的本質特征,是創造歷史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向心力。馬克思十分重視勞動的社會作用,曾經把勞動稱為社會圍繞其旋轉的太陽,將勞動視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前提。2015年,偉大的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同志在歡慶五一國際勞動節曁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強調:“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而光榮勞動和創造美好幸福的明天則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闡述。中國有句老話叫作勤勞致富,這恰恰說明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辛勤的勞動。勞動創作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改革發展,同時也成就了我國的光輝歷史。” 任何理論的產生都與它所處的時代緊密相關,都是其時代特征的反映。
一、習近平勞動幸福思想的內涵
人民幸福是習近平幸福觀的本質和核心,是習近平幸福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踐行幸福觀的根本動力和價值旨歸。個人與社會不可分離,個人幸福的實現離不開幫助實現大多數人幸福的實踐,只有將個人價值融入到社會價值的實踐過程當中,才能充分的體現出個人的價值意義。
1.勞動的目的旨在創造幸福的生活
習近平幸福觀的本質,就在于實現人民的幸福。對于幸福的深刻理解,來自他特殊的成長鍛煉經歷,下鄉插隊、扎根農村,在地方基層任職、守一方上地。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習近平深知中國最基本的國情,深知人民疾苦,所以時刻想著人民的利益需求,不忘記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皆在于為人民服務,不忘記用其職權擔其責任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2.每個人都有都有享受幸福的機會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過:“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享受美好人生的權利和機會,而且每個人也有實現夢想的機會,還擁有和祖國共同發展的機會”。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都能做夢且努力讓自己夢想成真,創造和實現人生出彩、人生幸福。這是人性解放的時代,是向人的身心徹底解放所邁出的一大步。偉大時代在向著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前進,人人都有共享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的夢想和機會,人人都有與社會共同進步、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要求和機會。生活是現實的個人的生活,人民幸福的實現,在于每一個現實的個人的創造和努力,不管是農民、工人還是知識分子,只要生活在中國這片偉大的領土之上,都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也都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關鍵所在。
3.辛勤的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的明天
人類決定了歷史的演變,而勞動則決定未來的發展,勞動是實現社會發展最關鍵的動力。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從總體上說,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是習近平所認為的獲取幸福的根本途徑。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造福勞動者、尊重人才,弘揚勞模精神、發揮勞模作用,兢兢業業的工作、自主創新、文明發展,激發勞動的積極主動性,調動勞動熱情,進一步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勞動中創造幸福價值。
二、習近平勞動幸福思想的主要特征
1.堅守以人為本的本性
人民性的特質是我們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優秀品質,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永葆青春活力的標志,正是具有如此崇高的黨性原則,習近平始終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作為中國人民的兒子,習近平一直對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人民性這個特質必將貫穿于習近平的勞動觀中,并成為勞動觀的的顯著特征之一。
2.培育奮發圖強的創新性
習近平的勞動思想充滿著創新精神,體現在他始終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把握和順應時代發展變化的規律,切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需求,同時也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內涵,使得勞動的創新性充分的展現出來,不僅體現在理論上的前無古人,還體現在其高瞻遠矚的歷史眼光,在實踐中,這些思想將為我們破解難題、、掃除障礙提供了時間指引,為我們的奮斗目標點亮了明燈。
3.堅守務實原則
習近平的勞動觀倡導人民堅持求真務實,不僅要說實話出實招,更要辦實事取實效,面對各種新機遇、新挑戰以及新矛盾共同交織的時代,習主席所領導的中中共黨員依然堅持艱苦奮斗、腳踏實地解決我國發展中遇到的難題,還特別強調了“只有堅持腳踏實地,才行振興祖國,而好高騖遠則是阻礙黨國發展的絆腳石”。對于廣大黨員干部來說,務實就要切實的服務群眾,關注群眾的勞動生活,讓勞動者在勞動中獲得幸福感,使整個社會呈現祥和之氣。
4.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性
一種理論的時代性特點在于黨和政府能夠不斷進行總結新經驗和新方法,從而得出與時俱進的新論斷和新理論。習近平的勞動觀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在我國國情和黨情發生各種新變化的基礎上產生的,而作為一種新的科學理論,是在一定程度上對當下的時代問題做出新概括,昭示這明顯的時代特征。習主席以實現中國夢和當代的社會主義為核心主題,由此發表了一系列講話,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構建了五大重要的發展思想理念。這些都是習近平勞動觀積極回答時代賦予的新問題的理論創新成果。總之,時代在進步、勞動關系在發生變化,我們對勞動的認識也要跟上步伐,應對挑戰,習近平的勞動理論唱響了當今時代勞動問題的最強音。
三、習近平勞動幸福思想的當代價值
1.構建勞動幸福思想必須大力弘揚正確的勞動觀
要使全體社會成員深刻認識到勞動是人的本質屬性,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是獲得社會認可的根本途徑,是創造幸福的根本源泉。只有踏踏實實的辛勤勞作,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獲得生活的幸福,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指明前進的方向,同時也為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始終杜絕懶惰思想的形成,推動光榮勞動這一良好風氣的發展,要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人人參與勞動、共同為社會創造財富、共同分享社會財富成為全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要使廣大勞動者充分認識到勞動是展示本質力量的過程,知識和技能都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決定因素,同樣也是影響勞動成效的關鍵所在,故而為廣大的勞動人民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通過不停地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能力素養,進一步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2.構建勞動幸福思想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中,人民早已翻身做主,黨和國家則與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通過立法、制定政策等措施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利,實現了國家、社會、企業、勞動者根本利益最大程度的一致性。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構建社會主義勞動幸福思想的核心,歷史實踐證明,始終堅持黨的正確領導,聽從黨的正確智慧,是保障我國經濟穩健發展的前提,也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得以有效保障的根本。跟著黨的步伐前進,就必須明確黨的發展目標,熟知黨的領導方向,推動社會各方達成共識,營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的良好環境。要大力推進黨建改革,確保黨的純潔性、增強黨的先進性,進而讓黨作為人民利益的代表。
3.構建勞動幸福思想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生產力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沒有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就不可能建設幸福的勞動關系。生產力為什么能夠發展成為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如果忽視生產力的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要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高度重視科技教育,把提高人口素質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并堅持執行這一戰略布施,相信滴水能夠穿石,鐵杵能夠磨針。要堅定不移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推進企業創新,提高企業社會競爭力。 對企業的發展環境不斷地進行改善,增多扶持政策,采取有效的合理策略來激發市場活力, 提高企業盈利水平,進而為勞動者提供更高的勞動報酬和更好的勞動環境,為勞動雙方互利共贏、平等合作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結束語
本論文通過對習近平勞動幸福思想的全面系統的剖析,指出了習近平勞動幸福思想不僅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鞏固和深化,同時也是對我黨勞動幸福思想的繼承和創新,它對提升我黨的勞動思想觀念、拓展勞動思想的意義、拓展勞動思想的文化內涵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勞動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的,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該重點把握以下幾點:一是運用全面、發展、聯系的眼光,結合國家大局和時代的變化,繼續深化習近平勞動幸福思想內涵的全面理解。二是將研究重點放在習近平勞動幸福思想的實踐價值的應用上,實現其對于黨和國家建設以及個人發展的最大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李曉輝.習近平勞動思想的理論淵源和基本內容[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2(05):7-12
[2]陳成志、焦春紅、莫杏卓.論習近平幸福思想——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為例[J].赤子(上中旬),2017(02):23-25
[3]張由菊.習近平勞動思想:基于中國夢視域中的考察[J].學術論壇,2016.39(03):9-12
[4]朱春艷、高琴.習近平勞動思想初探[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02):47-52
[5]陳世潤、王婷.習近平勞動思想探析[J].學習論壇,2017.33(11):14-17
[6]李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思想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1):12-16
[7]竇孟朔、張瑞.論習近平的民生幸福觀[J].科學社會主義,2015(0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