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摘 要:投資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系統建立原則,應根據其管理指標系統,依據經營現狀中存在的差距,找到其內控環節的薄弱處,更要通過加強各個風險點的計量、風險點的確定與分配、風險點節點監控等途徑,及時對企業經營現狀進行動態監測管理,從動態數據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實現投資型公司動態調控,將不同風險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關鍵詞:投資型公司;風險管理;方案
投資型公司面對的日常財務風險因為客觀環境等因素,使風險呈現多元化、多樣性的特點。為此,進行分析解決日常財務風險的綜合管理問題,增加決策能力,從而能夠很好地為公司實現利潤最大化提供多種方案。
一、投資型公司日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投資型公司在資金籌措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投資主體相對單一,無法滿足各種創新科技企業對資金的需要。 國內外各種投資案例表明,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同時具有一定量資金的企業及個人都可以是不同風險項目的投資人。但目前我國從事風險投資的公司大多數為國有制企業,因各地區政府決策的影響,目前大多數民間資本暫無進入風險投資行業的合理通道,這也使得項目選擇及項目投資規模受到一些限制,這樣的現狀不利于我國創新科技企業的正常發展。
2.投資型公司在項目培育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對項目執行單位監管不到位,沒有建立完善統一的財務核算制度。一是其本身缺少從事風險投資行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由于投資涉及高新技術領域,也可能涉及評估、審計、融資等關聯領域,這就要求從業人員既懂業務知識、又有理論功底,還兼備創新能力。事實上大多數的投資型公司目前正是缺少這種具備綜合性能力的專業人才團隊,人才成為投資型公司發展中較難突破的瓶頸問題。二是對項目執行單位監管力度不夠。由于投資型公司日常投資項目多,一般情況為投資資金到位后,派出一名董事或財務主管對項目執行單位進行日常業務的監管,這樣的方式往往無法對項目執行單位的“三重一大”相關事項進行有效的監管。到了年末也只能根據項目執行單位提供的總結、報表、審計報告等材料對項目執行單位當年的工作做出相對淺顯的評價。三是沒有建立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來約束項目執行單位。投資型公司從股權架構上對項目執行單位不具有領導權,同時由于投資型公司與項目執行單位處于各自平等、獨立的狀態,所以投資型公司對項目執行單位的財務制度無法進行管轄。
3.投資型公司在項目退出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退出途徑較為狹窄,稅收方面沒有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一是項目退出機制不夠健全。目前大多數投資型公司從選擇項目執行單位到最后收回投資資金,一般都會通過股權轉售、IPO上市、企業破產清算等方式作為收回投資資金的主要途徑。但我國目前股權轉售的交易市場尚未完全建立;上市審核又是審批極其復雜的程序且往往具有苛刻的條件;企業破產清算收回的資金往往與預計相差甚遠。二是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相關規定,目前對于投資型公司從項目執行單位分配得到的紅利、股息、投資收益等仍需按照稅法規定的比例進行征稅,同時對于股權退出所產生的收益也會征收營業稅,這些條件都在客觀影響著我國投資行業的發展。
二、投資型公司日常風險管理的對策
1.通過增強全員風險與責任意識,培育企業風險管理文化。投資風險管理機制的運行與集團公司各個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密不可分。管理理念的提升將會增強風險意識,同時也能培育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在日常管理中,通過邊界清晰的內控標準,規范系統的業務流程,詳細準確的工作手冊等方式真正做到全過程動態監控。讓每一位員工在自身崗位上都能感受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使其成為企業文化深入人心,自覺規范日常工作行為。
2.健全風險信息管理系統,完善企業控制管理體系。風險信息管理系統要成為既覆蓋企業內外部信息的網絡集聚地,及時獲得高質保量的決策信息,又能為企業正確進行風險管理創造必要條件。風險信息管理系統通過關鍵指標的動態監控,使其對公司內不同板塊發生的交易情況,尤其是大額投資資金進行實時監控,防控操作風險的發生。
企業控制管理體系由組織體系、內控制度和信息管理三大塊組成。組織體系是左手,內控制度是右手,要保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作風。合理利用主要財務報表包含的內容,構建科學高效的指標,對財務風險中融資、投資及資金運營等關鍵點進行預警,并及時―些特殊風險提出防范管理措施。
3.結合自身情況靈活選擇,拓寬投資型公司退出新途徑。項目執行單位被兼并收購是投資型公司投資收回最迅速的方法,IPO上市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方式,股份回購是投資收回的一個基本保障,同時企業破產清算也是及時止損最有效的方法。在投資項目退出中不能絕對地去判斷退出渠道的合適與否。應根據投資型企業的企業自身特點和當時的外部環境,靈活選擇退出方式。真正做到拓寬投資型公司退出新途徑。
4.堅持運用科學考評工具,切實做好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投資型公司的發展戰略與財務監督機制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其目的就是不斷強化企業的財務預算管控力度。將企業全面預算真正落到實處,讓其能夠有效保障公司的日常經營行為。就此投資型公司應按年、季、月時間節點編制相應的財務預算報告,通過分析預算的實際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通過科學考評預算執行結果,真正做到全鏈條控制,對投資型公司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防范。
總之,對于投資型公司,怎樣控制風險是所有從業者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面對日常風險管理這樣一個老問題的新研究,我們更應該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借鑒國內外的理論知識與經驗儲備,從而實現投資型企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成艷.淺析國有投資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策略[J].中國民商,2018(05)
[2]吳曉璐.關于國有投資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J].審計與理財,2017(06)
[3]王志芳.試分析國有投資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7(07)
[4]譚少杰.國有投資公司風險控制和措施的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