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來 陳和林
新時代,如何因勢利導,傳播好黨的思想主張,落實好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維護好民族和諧穩定,是助推“一強五好”陜西強縣建設、推動旬陽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宗教活動現狀及作法
旬陽縣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地區,縣域內有回族、土家族、壯族等23個民族成份,共2221人,其中回族1943人,占全縣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7%,主要居住在城關、蜀河、雙河、神河等4個鎮,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態勢。在宗教信仰方面,主要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種宗教,經政府批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共8處。
1.伊斯蘭教基本情況
全縣伊斯蘭教清真寺4處,教職人員阿訇4人。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夯實工作基礎??h上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宗教網絡體系,在全縣組建了近360人的民族宗教工作隊伍,將民族宗教工作責任逐層細化分解到鎮村,形成了協作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為伊斯蘭教工作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做優“三上門”服務,力促和諧穩定。開展調研培訓,送政策“上門”。每年組織統戰、民政干部,深入全縣4個伊斯蘭教活動場所,對宗教教職人員、管委會成員及信教群眾進行民族宗教政策培訓,定期走訪慰問清真寺管委會成員和伊斯蘭教教職人員,開展矛盾化解,送服務“上門”。通過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引導團結,不斷激發各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增強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三是創新載體,持續開展“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近年來組織開展以“安全、教風、規范”為主題的系列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重點解決宗教活動場所安全隱患和教風方面的問題,促進宗教活動規范、場所管理規范和教職人員行為規范。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大局,引導信教群眾學習科技文化知識、發展生產經營,鼓勵投身宗教慈善公益事業,在救災、扶貧、濟困、助殘、養老等方面積極作為,彰顯穆斯林群眾的大愛情懷和社會擔當。
2.佛教基本情況
旬陽縣境內共有依法登記的佛教活動場所3處,信教群眾近2000人,以老年人居多,且90%為女性。佛教教職人員4人(其中比丘3人,比丘尼1人),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下,70歲以上1人,60-70歲1人,40—50歲1人,30—40歲1人,4人均在西安市各大寺院里跟隨師傅修行學習。近年來,我縣佛教活動管理規范,教職人員遵紀守法,依教奉行。政府宗教管理部門對佛教引導與服務并重,管理與保護齊抓,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引導激勵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2015年慈圣寺榮獲安康市第二屆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2017年慈圣寺被省宗教局表彰為第三屆全省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被市民宗局表彰為市級平安宗教活動場所。
3.基督教基本情況
旬陽縣共有基督教信徒300余人,年齡大部分在50歲以上,文化程度基本小學以下,主要分布在蜀河鎮、雙河鎮?;浇探搪毴藛T有長老1名(現年82歲),傳道員5名(男2名,女3名)。有政府批準開放的基督教活動場所1處(蜀河基督教福音堂),該教堂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文革中因故中斷,1994年政府批準恢復開放,在縣民政局登記備案,現有在冊登記信教群眾200余名,信仰純正,宗教活動正常。
二、宗教活動存在的問題
1.伊斯蘭教存在的問題
一是本土教職人員和管理人員缺乏。我縣沒有本土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目前4所清真寺的阿訇都是從甘肅、寧夏等地外聘,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旬陽穆斯林群眾的對外交流交往,但因地域文化習俗差異,不利于本地特色文化的繁衍傳承,一定程度形成不穩定因素,增加了地方政府對穆斯林群眾的管理難度。各清真寺的管理組織是由當地穆斯林群眾民主選舉或推薦產生的,義務為清真寺的管理服務,有學識、有能力的穆民忙于發家致富,參與伊斯蘭教活動和場所管理的積極性不高。二是教職人才難留。按照宗教政策規定,各宗教活動場所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實行自治、自養、自傳的“三自”方針。由于旬陽回族群眾居住比較分散,相對集中的城關鎮和蜀河鎮,也只有700余人。教職人員的生活開支需要穆民交月錢供應,待遇高了穆斯林群眾承擔不起,待遇低了教職人員生活困難而不愿意長駐。兩難境地導致我縣伊斯蘭教教職人員頻繁更換,人才難留。三是清真寺建設修繕資金缺乏。作為穆斯林群眾舉行宗教活動和開展喪葬儀式的重要場所,我縣4處清真寺因所處地理位置限制,寺內面積狹小,穆斯林群眾在辦理喪葬儀式時非常擁擠,且房屋陳舊。在相關部門支持和穆斯林群眾自籌下,逐年修繕加固,但資金缺口較大,場所房屋安全沒能從根本上保障。
2.佛教存在的問題
大部分信眾對佛教的理解仍停留在“燒香拜佛”的膚淺認識上,對佛教文化及其社會影響未能形成客觀理性的認識。參與宗教活動的方式也呈現多樣性,有吃住在寺廟內的普通信徒,有的不是僧人但是生活和寺廟內的一樣,有每天堅持去寺廟參拜做早晚功課的信徒,有初一、十五去參拜的,也有只是重要佛教節日才去的。信眾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佛教信仰融入自己的生活,卻對教規教義缺乏全面理性的認識和判斷,存在從眾和跟風傾向。
3.基督教存在的問題
縣內依法登記的基督教活動場所太少,難以滿足基督教信徒活動需求;因信教群眾居住分散,且大部分年紀偏大、行動不便,每次到合法聚會點參加活動不方便,導致私設臨時聚會點;部分聚會點形成時間較長,具備一定規模,信仰純正,但宗教活動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加強宗教工作的對策
1.強化組織保障,建優干部隊伍
組織統戰、民政干部強化理論政策學習,吃透各種宗教活動的法律法規要求和文化要義,建議統戰、民政部門多組織宗教方面的培訓,提高宗教工作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在工作中有針對性、有說服力地與管委會成員和教職人員進行管理,引導信教群眾向善向美,培育愛國、愛黨、愛教、愛社會主義的強大合力。
2.加強部門協作,切實優化服務
統戰、政法、民政等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和團結協作,規范教務活動管理、財務管理等,為正規宗教活動提供盡心保障和貼心服務,落實政策,用活政策,在法規和職權范圍內切實解決好信教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飲食、信仰等各方面的問題和需求,讓教職人員和廣大信教群眾真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關愛。
3.著力人才培養,規范宗教活動
加強宗教教職人員的培養,鼓勵各寺院在信教群眾中物色優秀人選,并做好重點培養,積極推薦教職人員參加省、市宗教協會組織的學習培訓,做好傳幫帶工作,為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文化傳承培養一支有朝氣的堅強后備力量。
4.積極爭取資金,強化安全管理
做好與相關部門的銜接和溝通,在政策許可范圍內,支持協助管委會積極爭取上級宗教部門有關宗教活動場所維修的項目資金,幫助縣域內寺院加固寺內建筑設施,確保信教群眾人身安全,全力解決信教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5.依法規范管理,確保活動有序
對于縣內2處私設聚會點問題,因為有固定場所和正規教職人員,信教群眾人數較多并且有一定規模,建議進一步做好引導規范工作,積極創造條件,按照相關規定程序,依法申報為合法宗教活動場所,確保正常宗教活動開展。
6.搞好教育引導,加強內部管理
強化管委會班子建設,引導教職人員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熟練掌握教規教義,在推動經濟發展、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用好風向標、當好指導員;做好信教群眾的引導服務,通過普法教育、文化活動等途徑,在農村、校園廣泛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作者簡介:
李富來,男,中共旬陽縣委黨校高級講師。
陳和林,2018年全縣優秀年輕干部培訓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