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暘
摘? 要:通過分析網球教學中,不同人格特質、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大學生的自身特征對于網球教學方式的影響,幫助教師設計不同方式、不同側重點的教學方案,有針對性的進行網球通識課教學,提升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探討人格分組訓練、自我效能感提升、心理暗示這三種心理相關訓練方法在大學生網球教學中的應用,有效提升高校網球通識課教育。
關鍵詞:網球教學? 心理特質? 自我效能感? 心理暗示
中圖分類號:G80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c)-0039-02
網球運動作為集力量、技巧為一體的一項優美而充滿競技性的體育運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越來越多的高校也開設網球教學課程,用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自身氣質。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大學生網球運動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當下高校網球教學亟需解決的問題。傳統的網球通識課教學方式,多采用理論知識和實戰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但側重點仍然在于讓學生更多的學習技術動作,了解網球運動規則等,這種相對平淡枯燥的教學方式并不利于網球教學質量的提升,甚至還可能使本來對網球運動抱有極大興趣的學生,因為教學方式的原因而降低學習網球的動機水平。因此,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旨在根據不同大學生的人格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心理學相關技巧提升學生的網球學習動機,同時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提升網球教學的效率,從而促進網球通識課教學質量,幫助網球運動在大學生中更好的推廣。
1? 大學生個體特征差異化教學在網球教學中的作用
參加網球通識課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的個體特征,不同的個體特征會直接導致網球教學質量的差別。其次,不同學生對于自身學習網球的自我效能感不同,有些大學生一直比較擅長體育運動,那么對于網球學習自然充滿信心,有些學生之前有接觸過網球運動,那么對于網球通識課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效能感,而另一些從未接觸過網球運動的學生自我效能感就可能偏低。
1.1 學生人格對于網球教學方法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M.H.弗里德曼等人[1]發現,根據成就動機、控制動機等,可將個體人格分為兩大類:A型人格和B型人格。A型人格具有更強的競爭性,具備更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也更愿意為了取得成功而奮斗。而B型人格者則與A型人格相反,他們相對松散、不喜歡競爭,同時也沒有那么努力,更容易拖沓,對很多事情都泰然處之。
有研究表明,在成就任務上,A型人格的學生表現的更為出色,也愿意為自己設置更高的目標。A型人格學生具有更高的成就動機,也會選擇更多的課程。這也就決定了A型人格的學生在網球通識課課堂中會表現的更為積極主動,更愿意參加競爭性的教學任務。而B型人格的學生在課堂中會顯得隨遇而安。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人格特點的學生加以不同方式的引導與教學。對于A型學生,教師無須將注意力放在提高其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上面來,而是需要設計一些富有競爭性的教學模塊,或是安排這類人格的學生在小組中擔任小組長等領導角色就能夠很好激發A型學生的勝負欲并保持高水平的努力程度,從而達到較高水平的教學。而對于B型人格的學生,教師就需要設計用于提升其動機水平與教學興趣的教學方案,通過增強課堂趣味性、延伸性幫助B型人格的學生提高學習網球的動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基于以上,不同的人格特征需要設計不同的網球教學方法,根據不同人格的特點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網球。
1.2 自我效能對網球教學方法的影響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是指個體對于自身完成某項任務的信心、判斷與感受。自我效能感在調節個體的行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會影響個體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會影響個體行為方式的選擇。自我效能感的人對于完成特定任務具備較高水平的自信心,會更愿意學習完成該項任務所需的技能,也會更高效的利用所掌握的相關技能用于任務的完成,最終實現良好的目標達成[2]。同時,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能夠幫助個體更愿意面對挑戰,更愿意接觸新鮮事物,學習新鮮技能。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個體通常對于挑戰與新鮮事物抱有憂慮態度,因為自身自我效能感偏低,表現出一種保守、消極的行為模式。
2? 心理訓練與技巧在大學生網球教學方式中的應用
2.1 人格測試分組教學在大學生網球教學中的應用
網球教師應在學習伊始通過課堂觀察、問卷測試、趣味測試等方式對學生的人格進行分類。對A型人格與B型人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為A型學生設計更富有競技性的教學方案,如采用比賽教學法進行網球教學[3],幫助A型學生統計擊球成功率數據,滿足其對于網球學習的控制感。而AB型交叉安排,則是利用A型學生的高學習動機與高水平的努力程度去感染和帶動B型學生,同時緩解A型學生之間的敵意與攻擊性,維持課堂教學的和諧氛圍。基于A型學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學習更多的技能的特點,可以為A型學生安排更富專業性的教學內容,設計更加快速的學習節奏。
對于B型學生,則應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其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的重點上。基于這類學生傾向于拖沓,泰然處之,隨遇而安,不喜歡為自己設置更高水平的目標的特點,因此教師應幫助B型學生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并且安排A型學生或者助教監督其目標的完成情況,幫助其高效利用課堂時間。
2.2 自我效能感提升技巧在大學生網球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在網球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提升學生對于網球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第一,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如觀看網球比賽、邀請網球運動員參與課程等等,幫助學生建立對于網球運動的正確認知。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成功體驗。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網球基礎、學習能力以及身體素質,設計合適難度的教學目標,并且根據不同個體的學習能力與網球基礎差異,設置不同的小組教學目標,從而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感受到網球運動所帶來的快樂與益處。
2.3 心理暗示在大學生網球教學中的應用
心理暗示是高校教育教學中經常用到的心理學手段[5]。教師可以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言語、表情以及肢體動作對學生下達隱藏指令,提高學生對于教師觀點的接受程度,建立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保障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網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模擬、表象訓練、放松訓練等方法進行心理暗示與干預。教師還可通過課堂中的心理暗示,提升學生中的自我效能感,激發個體潛能,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Allport,Gordon W,今田惠.人格心理學[M].誠信書房,1959.
[2] 鄭凱,吳黎.高校網球教學中自我效能感的應用研究[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9,22(1):133-135.
[3] 郅季炘.比賽教學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實驗與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1):116-117.
[4] 卜為凡.網球教學中實施心理訓練的實驗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5):73-74.
[5] 谷春雷.高校網球教學中的心理暗示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