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涵 羅蘭
摘? 要:人才是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高人民的身體健康水平,這就需要大量符合規劃要求的體育專業人才。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我國競技體育、體育教育和休閑體育三個專業的體育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發展狀況做了探討和解析,從創新能力構成因素中的學習能力、批判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對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建議,以有利于我國體育專業人才發展適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展的潮流。
關鍵詞:健康中國? 體育專業? 人才培養?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c)-0203-02
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制定本規劃綱要。當代體育專業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體育教育,休閑體育,還是健身休閑專業類的學生,都是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的引路人,對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藍圖發展涵蓋著深遠的意義,其不同種類體育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健康中國對體育人才的各類要求和解決措施的探究日趨緊迫。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體育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健康中國引領下體育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現狀進行調研,運用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中國知網等文獻數據庫,以健康中國、體育專業、創新能力等主題詞檢索2010—2018年的文獻,并進行歸類整理、以全面深入的了解有關健康中國引領下體育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
2? 相關概念的界定與意義
2.1 創新能力的內涵
《現代漢語詞典》在詞源上來看,沒有“創新能力”,但是卻對“能力”解釋為:做事的本領或是從事某活動的技能。當前學術界持有另一種看法,認為“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質的素質。現張淑春[1]在《創新素質的內涵、結構及特征》中提出創新能力指主體從事創新活動表現出來的能力,即創新能力主要由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個性五部分組成,這五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轉化是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
2.2 體育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現實意義
在健康中國引領下,國家非常重視人民健康水平,而人民的健康離不開體育,體育需要體育專業人才的傳播和教導才能發揮出強大的生命力,因此,體育專業人才要想讓體育更為廣泛的在人們生活中普及,這就需要提高體育專業人才自身的創新能力,通過創新讓體育更加具有吸引力,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掌握科學的體育知識和鍛煉技巧,從而不斷的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3? 健康中國背景下推進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3.1 我國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3.1.1 我國競技體育相關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運動訓練專業培養的人才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水平,對運動項目的鉆研和運用非常熟練,提出了其缺乏專業的特殊性,我國師范類院校運動訓練專業畢業生在近年來很少有人進入體校或者運動隊從事教練員工作[2]。每年的競技體育教練人才很缺乏,培養目標單一,培養出的畢業生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體育競技人才、體育教練人才、體育裁判人才的需求等問題。
3.1.2 我國學校體育相關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我國學校體育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強調學生實踐的重要性,提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諸多弊端,例如:其一,人員組織不到位;其二,檢查督促不及時;其三,活動總結不全面,激勵措施不明顯[3]。體育教育改革的步伐,體育教師培養理念的創新,貫徹落實健康中國的內涵,提高體育專業教師的素養,需進一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體育教育科技人才。
3.1.3 我國休閑體育相關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對休閑體育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目前休閑體育專業從在我國出現到今年不過八年時間,從其出現之時一直就存在著諸多問題,包括舶來專業的母學科不明,水土不服,校內課程設置的社會脫節、高校專業師資專業能力陳舊、學生對行業、專業認同低以及校外培養環節中企業規模偏小、企業逐利影響到學生實踐實習、缺乏有效監管和溝通等問題[4]。
3.2 明確健康中國背景下推進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路徑
3.2.1 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在學校中要設置多元化的學業課程,教學形式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在不同時期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理論能力進行診斷;在學生上課方面,教師應嚴格把關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室設置專門的手機存放點,以防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不豐富,畢業后面對就業不知所措。
3.2.2 培養學生創新個性能力
學生們在上課期間不能一味的只接受知識而不進行回饋和創新,因此,在教學上課的同時可以多設置一些學生自我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討論,或是讓學生上臺進行課程教學,讓學生真正體驗教育,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這樣在進入社會以后,在對群眾進行體育知識技能傳授中也能游刃有余,以防怯場、不善于表達等問題產生。
3.2.3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學校應多設置周邊中小學或是公司企業的人才有償實踐合作,以學院的名義將實踐機會告知學生,讓學生們對實踐的安全性和法律保障產生充分的信任,并不定時的對學生實踐狀況進行調查訪問,了解學生的實踐過程;為了讓學生們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院應該多開一些實踐會議宣傳實踐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實踐能力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重要性,消除學生們對實踐的恐懼感。
3.2.4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要僅僅注重書本教材知識,應該引導學生對知識本身產生自己的想法,課中組織學生就某一知識的討論并對最優解答的一組進行獎勵;實踐課中,多讓學生自己準備活動內容和方式且不能重復抄襲,講究多元化的實踐內容,不僅提高學生自己的創新力,也能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潛能。
3.2.5 培養學生組織協調能力
如何組織好體育活動也是非常重要,這就需要加強學生們的事前控制,實時控制,時候控制,學院應多舉辦體育相關活動,由學生自行組織,將學生主導控制與學院主導控制有機結合,并設置一定的獎勵制度,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為了鍛煉體育專業學生的表達能力,學院應多次組織體育學院答辯活動,要求每個體育專業的學生參與其中,增強學生思維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做到既有口才又能實際操作。
4? 結語
為了使我國體育專業人才發展更好的適應健康中國的要求,不僅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創新促使體育得到更具活力的傳承,通過創新提升體育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從而更好的推進全民健身的發展,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為此,只有對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具體到學習能力、創新個性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才能有利于我國體育專業人才發展適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展的潮流,才能更好地推進體育專業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劉洋,王家宏.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與改革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11):104-111.
[2] 朱晶.普通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策略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5):78-80,82.
[3] 程紅軍.我國部分師范類院校運動訓練專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
[4] 張淑春.創新素質的內涵、結構及特征[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7(3):54-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