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趙晨
摘? 要:希望理論在西方己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但在我國尚處于空白,本研究有可能為理解體育活動、預測和提高運動成績提供一個新的視野。問卷調查了275名體育院校運動員,結果發現:(1)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要比低希望水平的個體更能夠全身心投入體育鍛煉活動中,因此能夠反映運動的投入程度。(2)與低希望水平的個體相比,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在自我動力量表測驗中會表現出更具有目的性地去參加體育鍛煉活動。(3)與低希望水平的個體相比,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在不同領域具體希望量表測驗中也會擁有較高的業余活動希望水平。
關鍵詞:希望水平? 運動投入性? 自我動力性? 業余體活動
中圖分類號:G80-3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c)-0248-02
1? 問題提出
希望是指目標很可能達到時的一種普遍感覺?!跋M边@一概念已經在宗教學、哲學、醫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希望理論在西方己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但在我國尚處于空白。
綜述文獻不難發現,希望及其理論在西方己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大多集中在對概念及結構的探討,希望與成績的相關,希望對體育運動行為的預測作用等幾個方面。但在我國的研究尚處于空白,本研究有可能為理解體育活動提供一個新的視野。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所用研究對象為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在校學生,包括田徑、足球、羽毛球、排球、武術、健美操等項目。其中,男生203人,占總人數的73.82%,女生50人,占總人數的18%,還有22人未標明性別,占總人數的8%,研究對象年齡均在19~22歲之間。其中國家健將級8人,國家一級運動員18名,國家二級運動員166名和無運動等級的學生83名。有效問卷275份。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假設
(1)第一個假設是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要比低希望水平的個體更能夠全身心投入體育鍛煉活動中,因此能夠反映運動的投入程度。
(2)第二個假設認為與低希望水平的個體相比,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在自我動力量表測驗中會表現出更具有目的性地去參加體育鍛煉活動。
(3)第三個假設認為與低希望水平的個體相比,高的希望水平的個體在不同領域具體希望量表測驗中也會擁有較高的業余活動希望水平分數。
2.2.2 問卷調查法
將“希望量表”(Hope Scale,Snyderetal,1991)、“業余活動希望分量表”(Domain Specific Hope Scale,Sympson,1999)、“運動投入性量表”(Commitment to Physical Activity Scale, Corbin, Neilsen, Borsdor & Laurie,1987)、“自我動力量表”(Self-Motivation to Exercise,Dishman,Ickes&Morgan,1990)4個量表組成一份問卷?!斑\動投入性量表”和“自我動力量表”是五點量表,其余兩個量表是八點量表。雖然最后統計時只用到Domain Specific Hope量表中的分量表——“業余活動分量表”,但是要求要做完整個量表。要求被試在問卷上只注明性別、年齡、年級、運動專項、運動等級和父母受教育程度,要求一次性答完所有題目,答題時間充裕,答完問卷即收上來。用本研究的數據對4個量表的內部一致性進行檢驗,克倫巴赫α系數在0.76~0.84之間,都達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可以作為本研究的可靠工具使用。
2.3 數理統計
“希望量表”和“業余活動希望分量表”的數據整理:這兩個量表都是八點計分法量表,從“完全正確”到“完全錯誤”,每道題最高分為8分,最低分為1分。在希望量表中,有4道正分題,有4道是負分記法,還有4道是干擾項。其中“業余活動分量表”所在的Domain Specific Hope Scale共有5個分量表,“業余活動希望分量表”是第五個分量表,最后統計記分時最好把5個分量表的得分全都記錄在冊。
“運動投入性量表”和“自我動力量表”的數據整理:這兩個量表都是五點計分法。“運動投入性量表”主要用于檢驗被試對于體育運動的投入性水平,共12道題,選項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得分從12分(低投入性)到60分(高投入性)?!白晕覄恿α勘怼惫?0道題,選項從“非常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得分從40分(如:對體育運動極低的自我動力性)到200分(極高的自我動力性)。
3? 結果與分析
3.1 希望水平與運動投入性水平之間的關系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第一個假設并不成立,即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不一定就具有對體育運動較高的投入性,或者說對體育運動投入性很高的人不一定就具有較高的希望水平。我們認為是由于這兩個量表的結構是不一樣的,希望量表包括兩部分內容,即動力(只想目標的決心)和途徑(達到目標的計劃方法),也就是說,“希望”就是針對某目標的所有能夠覺察到的心理意志力(動力思維)和方法動力(途徑思維)的總和。根據目前兩維模型,當個體選擇評價并且朝目標前進時,動力思維會和途徑思維相互作用最終決定行為。在這點上有必要指出無論只有動力思維還是只有途徑思維對于創造高希望值都是不夠的。
3.2 希望水平與自我動力性之間的關系
結果分析證明,第二個實驗假設是成立的,即與低希望水平的個體相比,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在自我動力量表測驗中會表現出動機性更強、更具有目的性地去參加體育鍛煉活動。這個結果與之前Langelle研究結果是一致的,Langelle發現希望水平是可預期實際運用中的動力和途徑思維,還有生活各領域中的行為活動的。而且通過對希望量表和自我動力量表進行相關分析,r=(0.198)2=0.392,表明動力量表可以解釋希望量表中3.92%的變量,其實就是希望量表中的動力部分。但是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比,相關程度比較低,之前研究中動力得分對希望量表的解釋程度可達到17%。
另一個問題是實驗結果為具有高、中等希望水平的個體在動機得分上都和具有低希望水平的個體具有顯著性差異(a=0.05),而高、中希望水平的個體在動機得分上沒有差異,反而中等希望水平組在自我動力量表上的得分要高于高希望水平組的平均得分1.29分。從統計結果來看,3個希望水平組在a=0.05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希望水平高其動機水平也會相應比較高,但是在動機得分上高、中組卻不存在差異性結果很顯著。
3.3 希望水平與業余活動希望水平之間的關系
通過單因素差異性檢驗,高希望值組與低希望值組在業余活動希望水平分數上具有顯著差異性,并且三種希望水平組相互之間都具有顯著差異性,則說明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在不同領域具體希望量表測驗中也會擁有較高的業余活動希望水平分數,并且二者之間有較高的相關性。因為從題目來看,業余活動希望水平量表與希望量表的所測內容是一樣的,都包含動力部分和方法途徑部分,所以在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都有很高的一致性,只是業余活動希望水平量表所測的領域是指人們在業余體育活動方面的希望水平,而希望量表所測量的是人們總的希望水平程度。
4? 結論
(1)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要比低希望水平的個體更能夠全身心投入體育鍛煉活動中,因此能夠反映運動的投入程度。
(2)與低希望水平的個體相比,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在自我動力量表測驗中會表現出更具有目的性地去參加體育鍛煉活動。
(3)與低希望水平的個體相比,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個體在不同領域具體希望量表測驗中也會擁有較高的業余活動希望水平分數。
參考文獻
[1] Stotland E.The psychology of hope[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69.
[2] Lynch WF.Images of hope[M].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74.
[3] Snyder CR,Harris C,Anderson JR,et al.The will and the ways :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dividual-differences measure of hop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0(40):57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