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杰
摘 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內勞動力市場也在發展、變化,勞資糾紛亦呈上升之勢。為協調勞資關系,保護勞動者權益,《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必須用人單位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必須支付經濟補償金。但這項制度在實施中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本文將聚焦這一問題,探討完善經濟補償金制度的路徑。
關鍵詞:經濟補償金制度;完善;路徑
為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為了保障社會和諧穩定,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該法律于2008年開始施行。《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明文規定:用人單位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金制度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應當說,設計經濟補償金制度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一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予以關注:
(1)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欠缺嚴謹性
在《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中,寫明“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請注意: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考慮到了勞動者的工作年限與平均月薪,但卻忽視勞動者的年齡,欠缺嚴謹性。今天,在建筑工地上,年過五十、甚至年過六十的老農民工比比皆是(據北京市統計,2017年一線建筑工人中,50~60歲占20%,40~50歲占40%),浙江制造業一線工人平均年齡也超過45歲。若企業根據勞動者工作年限與平均月薪計算勞動補償金,很明顯,勞動者將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據統計:農民工的平均工齡大約只有3年)。
(2)勞動補償金支付標準存在爭議
《勞動合同法》中勞動補償金支付標準,是爭議最大的問題。有學者指出:當前,國內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9年(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更低,只有2.5年),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利潤率偏低(不足三個百分點),維持正常生產經營都已經非常困難。若實行高標準的經濟補償金,則勢必加劇中小企業的倒閉速度,不利于穩定就業市場。還有學者指出: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立竿見影的解決農民工就業難題。若嚴格實行勞動補償金制度,會增加勞動力成本,削弱中國勞動力的比較優勢(目前,越南、孟加拉、印度的用工成本已經低于中國)。持反對意見的學者則認為現行勞動補償金支付標準仍然過低,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應當進一步提高勞動補償金支付標準。
(3)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不夠精細
《勞動合同法》中,經濟補償金計算是以勞動者月薪為標準的。但當前勞動者應發工資與實際月收入存在區別(如一些不良企業將員工月薪分為工資與加班費、補助,后者不算在工資范圍內)。當勞動者被企業解雇時,用人單位可以鉆《勞動合同法》上的空子,按應發工資做標準(最低標準)計算經濟補償金,而勞動者只有啞巴吃黃蓮。
二、探索完善《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金制度的路徑
(1)完善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員工在用人單位的工齡越長,可以獲得的經濟補償金越多。很明顯,這一條款對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六〇后老職工有利,但這一條款沒有考慮到目前國有單位就業人員已下降到6064萬,而三億六千四百萬城鎮勞動者在3100萬家民營中小企業中謀生;也沒有考慮到我國勞動力老齡化正在加速的客觀趨勢,因此,我們主張:應當完善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綜合考慮勞動者的工齡、月薪與個人年齡(甚至要考慮勞動者身體的實際情況與戶口所在地)。要正視年過四十歲的勞動者體力、精力、學習能力下降的客觀現實,學習德國的立法經驗,適當向高齡勞動者(尤其是那些沒有養老金和退休金、一身傷病的高齡農民工)予以傾斜。
(2)進一步提高勞動補償金支付標準
勞動補償金標準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正反兩方學者的意見都有合理性。但我們經過縝密思考后認為: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確可以解決大量農民工就業,拉動經濟增長,但這同時也造成了我國產業長期處于價值鏈底端,企業不重視核心技術創新,更不重視產業升級。再有,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資金荒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2017年全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總額超過62.6萬億元,相較于1978年增長超過2972倍),而勞動力供過于求的持續增長已經停止(2013年中國16~59歲勞動力人口為91954萬,2017年下降為90199萬)。——因此,我們主張:進一步提高勞動補償金標準,倒逼用人單位(民營中小企業)不得不、不能不尊重員工,實行人性化管理,倒逼民營企業不得不進行技術升級,繼而促進整個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3)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必須精細化
針對一些企業計算經濟補償金時扣除“不算在工資范圍內的加班費、補助”這一問題,應當進一步完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金中關于工資標準的規定:明文寫入“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實際收入”,堵死不良企業一切可鉆的漏洞。
三、結束語
縱觀世界各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史,可以發現勞動力市場的發展歷程,也是一個勞資關系從對抗走向和諧的過程。在這個歷程中,經濟補償金制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們應當進一步完善《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金制度,促進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貴先.《勞動合同法》中經濟補償金適用范圍的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35):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