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
在此,有人可能會問,“降準”是什么呢? 為什么要“降準”?“降準”的錢都用在了哪里?又對我國宏觀經濟有什么影響嗎?
“降準”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簡稱,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簡而言之,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可以使銀行留下更多的剩余資本可以進行更大范圍的存貸活動,同時是社會上需要資金的單位或個人可以更加容易獲得更大的金融借貸。
那么為什么要“降準”呢?這就得聯系另一個大熱的名詞“去杠桿”。“杠桿率”一般是指權益資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比率,簡單的說,“杠桿率”就是一方持有一定的資金,并以這些資金作為擔保,借得這份資金的幾倍之數,這個倍數就稱之為杠桿率。最近,響應國家要求“經濟金融進行去杠桿化”,這就代表不僅借出去的錢得快點還,還號召社會群眾多賺錢,少借錢,銀行也要少放貸,在“去杠桿化”的大背景下,社會市場經濟大環境都缺少資本,所以“降準”政策的實施能夠緩解缺少資本資金的狀況。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借到這些錢,這次的降準,主要針對某部分企業,所以也叫定向降準。
降準的錢都用在了兩個地方——債轉股項目和小微企業。債轉股項目即將債務裝換為股票,資本管理公司購買了企業對銀行的貸款憑據,并憑此憑據可以作為股份成為欠債公司的股東,這樣企業的債務關系消滅,企業可以更好的發展。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上文說到在“去杠桿化”政策實施以來,資本市場上普遍資金缺乏,再加上銀行的貸款難度加大,導致許多小微企業遭遇困境,所以這次央行的“降準”政策是為了解決小微企業的困境,幫助其更好的發展。
但是此次定向降準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中央銀行釋放的資金有限,對流動性改善有限。同時,此次定向降準所釋放的資金略多于需要償還的MLF、而且國家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變,大部分的降準釋放資金用于MLF的償還,小部分與4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因此,此次降準是優化流動性結構而非增強流動性,整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總量基本不變,保持中性。其次、對于資金流向的后續監管情況也存在一定的爭議。監管問題主要出現在企業層面。少數小微企業的管理制度較為松散,受益于定向降準的資金存在監管不嚴的問題,導致企業高管將其用于其他用途。但這僅僅是少數,定向降準對小微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此次降準對我國的宏觀經濟影響還是比較顯著。總體來看,降準是在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滑、貨幣面臨著通貨緊縮的情況下才采取的重要措施。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資金加速外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于實體經濟和當時震蕩的股市來說是利好消息。降準有利于穩定經濟,但對于股票市場只是起到了減緩股價下跌的作用。降息并不代表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但是房地產銷售價格持續放緩,通貨緊縮的壓力加大,所以利息調整的重點是保持實際利率
從市場層面看,降準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中性略偏寬松。一方面,釋放的 4000 億元增量資金有助于改善中小行流動性狀況,降低套利鏈條對中小行負債成本的沖擊,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另一方面,從近五年數據看,在央行近期的流動性投放中,3675 億元 MLF 用于對沖存量到期資金,逆回購資金大部分在月內到期。因此,降準釋放的增量資金基本可以對沖稅期因素的影響,市場流動性總量變化不大。
從銀行層面看,今年以來的“定向降準”屬于央行貨幣政策的局部微調,并非全面寬松的政策。因此,“定向降準”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將會出現分化。具體表現為:一是通過作用于同業拆借市場間接影響我國商業銀行資金的定價能力。商業銀行所持有的超額準備金是其在貨幣市場上拆出資金的唯一來源,存款準備金率的降低使得市場上可供交易的超額準備金增加,必定使一些原本依賴于同業拆借市場的中小銀行有更足的“底氣”與國有商業銀行“談判”相關同業拆借利率。二是通過“乘數效應”影響銀行的放貸競爭力。由于存款準備金具有“乘數效應”,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可以變相增加中小銀行的存款創造派生能力,從而使貨幣供應量增加,流動性增大,繼而增大存款規模,使貨幣市場的資金供求發生變化,影響貸款的市場利率,對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市場將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并間接降低其中間業務收入。三是通過不同的融資成本影響銀行存款的穩定性。定向降準間接惠及了一部分小額貸款公司,使其在市場的融資成本略有下降,該類公司可以相應制定出收益率更為可觀的投資方案,吸引一些存在較大投機心理并且抗風險能力較強的客戶將資金投資于這一類相對收益更高的公司中,進而造成國有商業銀行存款的流失,加大攬存壓力和吸存成本。
作者簡介:易梓聞1997,男,漢族,江西省宜春人,大三學生,本科,金融系兼修法學,單位:江西師范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