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對國家技術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國家科技政策的制定不僅是實現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依據。我國在推動科技發展的同時,既制定了國家層面的戰略,也要求各個省份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科技政策。長三角作為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較高的地區之一,其蓬勃發展也離不開相關科技政策的引導。而江蘇省作為其中科技較發達的地區,不僅在我國科技發展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是最早提出“科技強省”戰略的省份之一。蘇州市作為江蘇省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一部分,在政策、思想上牢牢緊跟省政府科技步伐,在不斷發展中逐漸顯露頭角,在整個長三角地區都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長三角;科技政策;政策評估
一、研究背景
科學技術是國家的第一生產力,其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前途及命運,與此同時在科技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科技政策作為政府在科學技術領域內所制定的戰略性的政治措施,其發展和演化的過程也與科技實踐活動一起呈現出高度的協同性。
科技政策是為促進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利用科學技術為國家目標服務而采取的集中的和具有協調性的措施,是科學技術與國家發展的有機結合,對社會經濟增長、社會發展、資源可持續發展及人類健康發展的有序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科技政策主要包括供給、需求和環境政策三方面的內容。第一,科技創新供給方面的政策。科技創新活動的實現需要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條件保障,與這些基本條件相關的諸如財政、金融、教育、成果轉移等方面的政策構成科技創新供給政策的內容。第二,科技創新需求方面的政策。科技創新需求政策表現為政府采購政策、高新產業扶持政策、知識產權政策等,這些政策可以影響企業的獲利,從而影響科技創新。第三,科技創新環境政策。這是指政府在創新軟件環境、信息網絡、圖書情報和公共服務設施等硬件設施方面的政策。本文按照頒布時間先后從國家層面、江蘇省層面以及蘇州市層面對區域科技政策進行梳理,從而描繪出蘇州科技政策體系框架。并從數量、頒布主題、作用對象以及設計內容四方面分析區域科技政策的現狀。
二、評估原則與方法
(1)評估原則
1.科學性原則,科學性是指在評價研究對象時一定要以科學性為前提,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科學性問題。如選取的指標之間要盡量避免信息的重疊,確保選取的指標能夠正確地反映所要評價的對象。落實到科技政策實施效果指標設計時表現為:一方面指標體系要能夠準確地反映科技政策實施效果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表現為數據要客觀,來源要準確可靠,指標的建立要基于前人大量的研究和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
2.綜合性原則,綜合性指的是評價研究對象時要盡可能多地反映研究對象在所研究問題上的全部信息,務求準確、全面。科技政策實施效果的評估應該建立多指標體系,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能夠對被數量化的對象做出完整的劃分和全面的覆蓋,使被數量化對象的信息沒有遺漏。
3.效率標準,科技政策效率標準是衡量科技政策取得效果所耗費的資源數量,通常表現為政策投入與政策效果之間的關系和比率。效率的高低既反映出某一科技政策本身的優劣,也反映出執行機構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所以,科技政策的效率必須建立在科技政策的效果或效益上,沒有效益的效率是無用的。
(2)評估方法
1.同行評議法。同行評議指由從事某領域或接近該領域的專家來評定某項科技政策工作的價值或重要性的機制,是一種由科學共同體來做出有關科技政策評價的制度。同行評議是最傳統的評估方法,也是國內外學術界和行政管理部門最常用的評估方法。
2.自我評定法。科技政策評估的自我評估方法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定性評估方法之一,它是科技政策制定和執行人員自行對科技政策的影響和對預期目標的實現進行評估的一種方法。
三、長三角科技政策發展對策及實現路徑
雖然近年來蘇州市科技政策對蘇州市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蘇州市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但是通過研究蘇州市科技政策績效以及通過對一些樣本城市的科技政策績效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蘇州科技政策實施效果并不是特別顯著,在科技政策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可改進的地方。
(1)改善科技中介管理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蘇州市應當通過相關政策引導,重點加強技術轉讓、委托研發、聯合研究、學科性公司、共建科研基地、產學研戰略聯盟、組建研發實體等多種科技研發與轉化機構的發展,同時保持各方利益合理分配。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的合作利益制度,引導高校、研究機構、創新性企業建立長期、有效、快速的產學研合作,利用經濟帶動科技,用科技來提高經濟,形成良性循環,以提高江蘇省的科技總體發展水平。
(2)完善科技政策制定、修改、評估和監督系統
優化科技政策、提高科技政策效率的前提是科技政策要科學合理化,而一個科學合理的政策的誕生源自于完善的政策制定系統和及時的修改系統,所以蘇州市政府首要做的工作就是完善科技政策制定系統和修改系統。其一,在制定科技政策時,對于能進行數字量化等各類相關的數據、信息以及資料文件,最好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此外,政府在制定科技政策的導向過程中所應用的決策程序以及相應的決策方法是否是科學合理的,將直接影響政府科技創新政策的科學性及合理性。所以,借助于建設先進的數據模型以及精準的計算方式等,用以獲得最優質的結果,將更加有利于技術創新過程中,政策制定最終決策。
(3)強化產學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科技政策的中心任務是運用國家政治權力和經濟力量不斷發展科技,使之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國家和社會發展目標。而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核心是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一般來說是科技知識產生的源頭,企業是應用科技知識主體,通過加強企業、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這三個部門的合作,企業可以借助大學和研究機構作為科技發展動態的窗口,通過與國內大學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交流,使企業在合作過程中,逐步掌握先進的創新體系、研究方法與管理技巧,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新產品與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最終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提高企業的自身市場競爭力,實現雙贏的局面。
(4)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的科技發展環境
知識產權重視程度與否是影響科技進步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政策體系的完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因為,在產學研合作的進程中,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涉及到企業的商業機密,同時還關乎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心血,如果知識產權擁有者的利益得不到切實有效的保護,就會挫敗科技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導致科技發展的滯后。鑒于我國一直處于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的重災區,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普遍不強,所以我國未來知識產權保護重點加強。
參考文獻
[1]周惠來.河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價[J].創新科技,2016,(11).
[2]譚鑫,肖培,郝燕平,薛合庸,劉延.石家莊市企業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分析[J].經濟論壇,2016,(11).
[3]楊思思,魏闕,戴磊.吉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及實證研究[J].創新科技,2016,(06).
[4]何軍耀,周瑩.我國西部地區技術創新能力評價——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實證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6,(04).
[5]襲著燕,趙慧,張弛.基于統計數據的山東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分析[J].科技和產業,2014,(11).
[6]楊阜城,亓琳,襲著燕.山東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診斷分析及改善對策研究[J].科學與管理,2013,(06).
[7]Mapping public support for innovation: A comparison of policy alignment in the UK and France[J]. Isabel Maria Bodas Freitas,Nick von Tunzelmann. Research Policy . 2008,(9).
[8]Public procurement and innovation—Resurrecting the demand side[J]. Jakob Edler, Luke Georghiou. Research Policy. 2007,(7).
[9]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Sticky and Global ‘Ubiquitous Knowledge[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2,(1).
作者簡介:孫雅南(1995-),女,漢族,安徽馬鞍山人;學生,工商管理碩士;單位: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