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妮
摘 要:環境問題是現代社會的基礎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所以環境審計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平穩實施尤為重要。環境審計作為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手段,可以通過利益維護、權力制約、政策支持等方式,評估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可持續戰略發展提供信息;通過對政府的環境監管行為進行審查監督,及時提醒及糾正政府在環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國家環境管理體系的完善。為及時發現及解決目前政府環境審計暴露出來問題,必須糾正現階段政府環境審計中出現的問題,并與時俱進,進行審計創新,創建新的環境審計流程,提高審計效率,并提供政府環境審計的生產效能。
關鍵詞:政府環境審計;環境資源;環境審計體系
一、我國環境審計的背景
(1)我國人均自然資源短缺,環境形勢嚴峻,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發展存在矛盾,自然環境日益惡化,自然資源也受到不可恢復的破壞。面對這些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積極推進政府環境審計十分重要。
(2)政府環境審計面臨的外部環境對審計機關提出新要求
中國政府環境審計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這對審計機關提出了新的要求,審計機關應當正視自身差距,不斷調整發展路勁,不斷適應環境變化的外部需求,圍繞設計工作重點,切實展開審計工作,履行環境審計工作職責;并應當努力推進相關環境審計法律系統的完善,切實為環境審計與資源保護提供健康的法律環境;加強審計機關人員的工作服務能力,積極開展環境審計專業培訓,培養專業的環境審計人員,成立環境審計部分,審計機關為主導推進政府環境審計的發展。
二、我國政府環境審計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社會公眾對環境審計的認識不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然而,由于長期片面追求環境發展,我國的環境問題異常突出,有限資源受到嚴重損害。目前,人們已經開始重視環境保護與管理,但對 環境審計在環境管理中的作用等問題還不夠了解。另外,由于我國環境審計開展較遲,關于環境審計的審計理論研究與實踐都還顯得不成熟。這種狀況導致很多的審計人員以及社會有關方面對環境審計的認識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延遲了環境審計的縱深推進。
(2)我國環境執法力度不足。
我國環境立法度較強,但是執法力度、手段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是遠遠落后,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我國環境審計內容單一,實施也較為滯后。現階段,我國環境審計工作重點基本局限于環保資金的合規性審計,環境審計成為事后審計,作用主要限于消極防范,未對環境保護起到促進作用,原因環境審計工作的復雜性與多變性,審計機關難以在環境問題發生之前進行預測,基本是在環境問題發生之后再進行相關的審計,這就導致了環境審計工作的滯后。
(3)環境審計人員環境知識體系不完整。
環境審計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不僅要求審計人員具備基礎財務、審計知識,還需要審計人員具備環境工程方面的知識,社會學、統計學等方面的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現階段我國環境審計人員的知識儲備暫時難以應對復雜的環境審計問題,現有審計人員中,絕大部分是會計、審計專業的人員,幾乎沒有環境工程方面知識背景,因而提升環境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業務水平是當前環境審計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改善中國政府環境審計工作的主要措施
(1)構建專業化環境審計研究隊伍
專業的環境工程人才,高質量的環境審計研究隊伍,是進行環境審計研究的基礎,目前,我國環境審計研究力量薄弱,引進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形成專業的隊伍是發展政府環境審計的關鍵。構建專業化的環境審計隊伍,才能政府環境審計工作的目標、主要內容、研究方法等基礎性問題形成統一,形成集群效應,改善現階段各方政府環境審計研究各自為政的局面。
(2)加大對政府環境審計研究的支持。
加大對政府環境審計研究的資金支持,要通過財政撥款的方式對專職環境審計研究團隊加以支持,確保研究團隊的資金來源,對項目研究設立專項撥款或獎金等支持方式,促進研究人員工作積極性。現代社會,信心技術告訴發展,給專業的研究團隊配備專業的信息技術設備及專業的信息系統平臺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結論
現階段,我國政府環境審計存在諸多問題,要建立更為高效的政府環境審計模式,應構建理論體系完善,實務研究扎實的審計體系;建立獨立、多元、協調的審計組織系統;明確政府環境審計的工作的目標、審計方式及流程;構建完善的政府環境審計法律體系,給政府環境審計提供良好健康的法律制度環境。
參考文獻
[1]賀桂珍:《荷蘭的政府環境審計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2]曲煒:《中國政府環境審計創新》
[3]耿建新、牛紅軍:《關于制定我國政府環境審計準則的建議和設想》
[4]明哲:《政府環境審計問題探析》
[5]王明珠:《生態文明情境下政府環境審計問題探究》
[6]楊積平:《國外審計研究對我國的啟示》
[7]張麗華:《我國政府環境研究》
[8]孫玉軍:《我國政府環境審計計劃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