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昱錚
摘 要:企業財務管理過程完整,包含投資、采購、生產加工、銷售一系列內容。其中,企業財務基礎管理通過對企業各內控部分細節管理工作進行強化,使財務核算及內控管理體系更加完整。然而,該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涉稅風險。文章簡要論述企業財務基礎管理涉稅風險,探討規避企業財務涉稅風險的方法,發揮信息優勢,強化財務基礎管理工作。
關鍵詞:企業財務;基礎管理;涉稅風險
前言:無論企業生產經營,還是稅務機關征收管理中,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都非常關鍵。財務基礎管理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要求相符合,能夠規避涉稅風險,降低稅收成本,保證稅務機關和企業雙向效益。
一、企業財務基礎管理涉稅風險
一是,一些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等,缺乏財務管理認知,以稅收為目的,構建財務管理體系,僅按一般納稅人需求,設置簡潔的會計賬目,使財務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二是,因人力資源成本過高,一些企業在財務、內控管理方面,人員配備不足,加之,內部控制中各類基礎資料缺失,導致財務管理工作不達標。三是,行業、企業特點不同,財務管理內容、方法等存在明顯差異,內控形式、要求等也各異,導致稅務機關無法正常分析企業各類資料,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缺乏透明性。四是,很多企業財務基礎管理工作不達標,不遵守稅法相關規定,增加征收管理成本,出現稅收流失情況,導致稅收管理效益受損。其五,企業受財務管理基礎制約,因不滿足稅收優惠條件,無法享受優惠政策,查賬征收等納稅方式使用受限,核定征收過多,發生稅負不公平情況,增加稅務機關和企業之間的矛盾。這不僅使企業的稅收風險增加,也不利于其誠信經營。
二、規避企業財務涉稅風險方法
(1)構建完善的企業財務評價體系
熟練掌握《企業會計準則》《稅收征收管理法》等,以此為參考,對企業財務管理評價體系加以完善。依據會計核算工作內容及最低要求,明確存貨、生產成本、銷售、人工費用等方面的核算管理工作,合理設置賬簿,優選最佳經營管理及核算方法,參與到企業日常管理及經營工作中,給予明確規定,使企業嚴格按照最低標準。依據行業情況及企業自身特性,將具體核算及內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2)實施財務核算管理報告備案
依據企業財務管理評價、風險管理要求等,將企業財務核算管理報告制度落實到位,對企業全流程中的核算管理、內部控制信息具備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一旦相關事項發生變動,在第二個月申報期內,向稅務機關備案。倘若企業剛成立,依據評價管理,對各項管理、核算工作加以完善,交由稅務機關備案。該背景下,發揮備案管理優勢,對企業存續期間的財務核算工作進行約束,使該項工作更加透明,幫助企業熟悉自身經營狀況,規避因信息、資料不對稱,造成的管理盲區,使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
(3)落實備案評價驗收制度
安排財務、業務人員等組成評價驗收小組,依據行業、規模特性,評價驗收企業財務管理備案情況。重點驗收存貨管理、成本核算等與稅收關系較大的環節。倘若與內控管理要求不符,或出現違規情況,限期整改,并把整改情況列入備案。如果評價驗收達標,將其納入查賬征收監控管理范疇,針對不改正或者無法達到財務核算最低要求的內容,在核定征收監控管理過程中,要格外重視。
(4)強調重點環節備案管理
由以往稅收管理工作可知,稅款征收、存貨與人工費用核算存在較大相關性,企業在這兩個環節也存在諸多涉稅風險。實際操作中,關注存貨、人工費用核算報告管理,對企業人工費用、存貨管理的細化核算標準具備清晰的認識和了解,每月申報時,向稅務機關備案,便于后期核查,加強企業對稅款征收與存貨、人工費用這兩大項目的管控,把涉稅風險降到最低。
三、發揮信息優勢,強化財務基礎管理
首先,借助信息平臺,提高征管效率。發揮信息系統優勢,借助信息化手段,對管理系統進行開發,并對信息化數據庫加以構建,使之更加完善。在數據庫中掛載各企業備案信息,使信息的查詢、使用過程更加方便,確保各個部門能夠對備案信息進行共享。該背景下,評價小組能夠隨時隨地調取基層監控,為考核監督工作提供便利。其次,依托信息平臺,為納稅人提供便利。通過管理系統開發,使納稅人報送資料管理呈現信息化特征,降低稅負。該過程中,還要與納稅人溝通,以保密協議、信息報送協議形式,使納稅人通過油箱,對各類資料信息進行報送,提高該環節效率,為稅務機關資料查找工作提供方便,減少工作漏洞及數據失誤。第三,應用信息化平臺,擴大管理范圍。明確信息化管理作用及價值,既要注重數量,還要兼顧效率,使企業稅務基礎管理工作內容、范圍等不斷拓寬,確保各類信息資料更加完備,使該項管理工作更加專業,并擁有豐富的數據支撐,真正實現企業財務基礎管理目標,規避涉稅風險。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基礎管理工作復雜,專業性強,但存在一系列涉稅風險。企業要依據自身情況及財務管理工作要求,構建完善的企業財務評價體系,實施財務核算管理報告備案,并將備案評價驗收制度落實到位,強調重點環節備案管理工作,發揮信息優勢,嚴格執行財務基礎管理,為后期企業各項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減少資金流失,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雙向提升,為其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競爭及稅收優勢。
參考文獻
[1]賈懷勇.集團企業稅收風險管理模式探討[J].納稅,2017(36):38.
[2]朱國糧.淺談建筑施工企業對財務風險的防范[J].財經界,2016(8):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