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績效管理受到管理層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企業績效評價是現代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在對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文獻分析的基礎之上,本文重點從企業績效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兩個最活躍的研究領域進行評述。
關鍵詞:績效評價;評價內容;評價方法
一、企業績效評價內容研究
(1)國外研究情況
國外對企業績效評價的內容研究源遠流長。企業績效評價的內容與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有密切關系。在個人業主制和合伙經營的組織形式中,所有權和經營權統一,所有者或管理者以利潤作為衡量企業的最主要指標。
在19世紀40年代股份公司產生以后,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發生了部分的分離,對企業業績評價的動力來自于外部的債權人和不參與企業管理的投資者,評價的內容基本上限于資產負債表中所提供資產、負債、權益等項目和利潤報表中所提供的利潤。
進入20世紀后,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進一步被投資人和債權人所關注,對企業評價的內容進一步深化。Kesner(1939)首先研究了美國經理人的報酬和績效評價的關系。20世紀50年代,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了MM資本結構理論,首次以嚴格、科學的方法研究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關系。Melnnes(1971)分析了美國30家跨國公司,發現最常用的業績評價指標是投資報酬率。
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開始,企業內部管理者、政府、社會公眾、雇員等也開始關心企業績效。理論界和實務界愈來愈認識到以企業會計信息為基礎的財務評價的局限性。因此,國外學者對此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Cost(1992)通過對歐洲和北美3000多家公司的實證研究表明,無形因素特別是知識資產、創新和質量等是競爭成就獲得的驅動力。Fitzgerald(2000)將企業績效的評價內容確定為財務、競爭、服務質量、革新、靈活性、資源利用等6個方面。Simon(2000)認為,財務評價忽視了戰略制定過程的關鍵問題,他認為應將戰略評價列為評價的內容并提出了戰略評價模型。
(2)國內研究情況
國內在這一方面的系統研究起步比較晚。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對企業考核的主要內容是計劃產量的完成。1978年改革開放后,開始注重企業的利潤、成本、產值等價值指標的考核。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績效評價的作用逐漸得到社會的認識。理論界開始介紹國外的績效評價方法并研究中國企業的績效評價問題。杜勝利博士撰寫了企業績效評價的專著,劉力、陳毅等介紹了國外的績效評價理論。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支持國家體改委管理科學所、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等5家研究機構組成聯合課題組,形成了《中國企業活力定量評價》、《企業活力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等一批研究成果。1995年財政部發布了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資產保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等10項指標從投資人、債權人和社會貢獻三個方面評價企業績效。1999年6月財政部等4部委頒發了《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規則》以及《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操作細則》,這標志著企業績效評價制度在我國的初步建立。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國外對于企業績效評價的內容研究得已經比較成熟,而我國由于對此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所以研究得還不成熟。企業績效評價的內容已從傳統意義上的財務評價,向更加注重戰略機會選擇、核心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與企業治理結構、環境適應性和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機結合與互動影響評價上發展,但是財務評價作為企業績效評價基礎的地位沒有改變。
二、企業績效評價方法研究
隨著績效評價理論的發展和企業的不斷改革,企業績效評價的方法也在不斷創新。1973年Satty首先提出對非定量事件進行評價的AHP方法;隨后,有學者在將模糊數學思想引入AHP方法中,從而形成模糊層次分析法;1978年由Charnes,Cooper,Rhodes提出DEA評價方法實現了企業績效評價的非財務指標和財務指標的結合、不同的方法之間的有效集成。
1988年Cross等開發了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結合的SMARI系統;1992年Kaplan和Norton首次提出了平衡計分法(BSC),并經過1993、1996、1999等多年的完善,形成了從客戶、財務、內部運營和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系統評價企業績效的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Melnnes:FINANCIAL CONTROLSYSTEMS FOR MULTINATIONAL OPERATION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1971.
[2]Robert S.Kaplan and David P.Norton: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70,PP71-90,1992.
[3]Garry C.Biddle,Robert M.Brown,James S.Wallace:Does EVA beat earnings?Evidence on associations with stock returns and firm valu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7(24)
[4]孫永風,李桓.企業績效評價的理論綜述及存在的問題分析預測.[J],2004,(2).
[5]陳共榮,曾峻.企業績效評價主體的研究及其對績效評價的影響[J]會計研究,2005(4):65-68.
作者簡介:司宏瑞(1994—)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河南鄭州,學歷:在讀研究生單位: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