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工具的產生及發展也愈加迅猛,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很難再滿足我國金融工作者的工作需要。在這種環境下,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公允價值應運而生。在部分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如英國美國,早早地便引入了公允價值并運用。在經濟全球化越來越厲害的今天,為了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我國選擇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公允價值;應用;困難;對策;建議
一、公允價值的理論基礎
(1)公允價值的概念
各國公允價值的應用環境不同,對于公允價值的定義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可以說是異中求同,定義中都強調了公允價值的公平性、非現實性和相對性。我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應用較晚,歷經了“有限運用—廢除—重新積極引用”幾個階段。在我國獲得最多認同的公允價值的定義是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中的規定,其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2)公允價值的特點
通過上述對公允價值定義的闡述,可以得出公允價值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公允性
從字面來看,公允性就是公允價值最基本的特征。所謂公允,就是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在會計中就是會計信息要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和結果,不應帶有任何傾向性。
2.動態性
同一交易可能由于發生的時間不同或交易地點的不同,價值的公允性也會不同。公允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發生變化,每個時間點都會不一樣。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時,即使交易或事項尚未發生,但只要有證據證明某項資產或負債的市場價值預期發生了變化 ,則需對賬面價值進行調整,使其反應其預期的市場價值。這就是公允價值的動態性,是公允價值計量的最根本的特征。
二、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1)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22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對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作出了相關規定。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在初始確認時均以公允價值計量。后續計量時,金融資產中只有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其中,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利潤表產生影響;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作用于資產負債表。
(2)資產減值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在資產減值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可收回金額的確定上。按照準則規定:“可收回金額是資產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的較高者。”
三、公允價值應用所面臨的困難
綜合看來,造成我國公允價值存在的問題就要包括以下幾個主要的原因:
(1)應用環境問題
會計環境作用于會計的實踐工作,也決定了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和會計發展的總體方向。我國的市場條件還不夠完善,公允價值應用有限。公允價值的獲取需要成熟、公平的市場環境,交易的雙方必須充分了解市場。近年來,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帶動了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但是我國市場化程度還不是很高,市場價格體系不成熟,政府干預對商品價格的影響巨大,競爭機制無法充分發揮作用,還有很多資產和負債缺乏完善的市場,直接獲取公允價值存在一定的困難。
(2)公允價值計量的可操作問題
公允價值是個估計的數值,需要依靠交易雙方對于市場價值的判斷,然而我國缺乏 完善的公允價值理論體系和規范的市場環境,因此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而會計人員對于公允價值的判斷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同時,我國的內控制度不健全,再加上我國的懲罰力度較輕,趨利的經濟人便利用公允價值的這一漏洞來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四、對我國公允價值應用現狀的相關建議
(1)完善市場環境
市場化程度不高使得我國的公允價值計量存在一定的困難。統一而又充分競爭的活躍市場是公允價值得以運用的一個前提條件。活躍市場的存在需要發育成熟的市場經濟,所以加強市場經濟建設是以較低成本獲得可靠的公允價值的條件。雖然公允價值與市場價格并不相等,但是市場價格卻是最客觀、最可靠、最簡單的公允價值的來源。
(2)加強會計人員的素質教育
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必須要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面對目前一部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各級有關部門必須要加強會計人員素質教育,定期組織思想道德培訓,時刻掌握會計人員思想動態,使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觀念,能夠自覺地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性;對違規會計人員加大懲戒力度吊銷其專業技術資格,對職業道德缺失的會計人員,在規定期限內不允許其參加任何形式的專業性考試,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
五、結論
公允價值在我國經濟中的使用時間還較短,我國市場的進一步成長和法治的繼續完善,公允價值的作用會日益顯現,使用的方面也會不斷擴大,對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完善和同世界接軌具有重要的影響。公允價值計量的使用不是短時間能出成效的,需要長時間的運用,期間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是正常的,這就需要在對公允價值運用時注意各種問題并做好解決對策。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漸成長和會計制度的逐漸改善加上公允價值理論的繼續進步,對公允價值的運用必定會逐漸成熟,其功能也會進一步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武冰,公允價值計量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2013(19).
[2]徐勛輝,關于公允價值在會計應用中的問題研究綜述[J]全國商情,2013(18).
作者簡介:曾晨(1995-),女,瑤族,湖南永州人,碩士在讀,湘潭大學商學院,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