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2016年以來,網絡直播平臺一直為人們所狂熱追捧,在信息愈加公開化的現代社會,網絡直播平臺開啟了生產網絡紅人的直播窗口,已漸漸為公眾所接受。本文分析了網絡直播的傳播主要特點,并對直播經濟的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網絡直播;傳播特點;直播發展
一、直播經濟簡述
網絡直播平臺興起的時間不長,目前并沒有官方的定義。從狹義角度來看,網絡直播是新興的高互動性視頻娛樂方式,這種直播通常是主播通過視頻錄制工具,在互聯網直播平臺上,直播自己唱歌、玩游戲等活動,而受眾可以通過彈幕與主播互動,也可以通過虛擬道具進行打賞。
網絡直播平臺數量從最初屈指可數的兩三家平臺,增長到目前包括YY、斗魚、戰旗、熊貓TV等十多家直播平臺。這些都似乎預示網絡直播有望成為繼游戲產業之后又一個盈得暴利的行業。
二、網絡直播的傳播現狀
網絡直播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互聯網文化業態,據中國投資咨詢網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網絡直播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網絡直播行業在影響力、經濟收入、用戶人數等方面都發展較快。目前,國內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平臺數量將近200家,直播平臺用戶數量達到近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
三、網絡直播的傳播特點
(1)從隨時發布到現場實時發布
泛生活類的直播平臺誕生,弱化了美色和競技對主播的重要程度,能展現直播的核心價值:陪伴與分享,這也成了網絡直播領域的大趨勢。由于操作便利,各階層的人們都能通過發布按鈕把此時此刻正在經歷的新鮮事情搬到網絡上并實時與觀眾互動,同時也可以讓觀眾實時觀看別人的分享。
(2)從及時交流到實時互動
當前,國內網絡直播的主要收入是用戶充值后購買虛擬道具,為了吸引受眾關注和贈送禮物,主播與受眾互動非常頻繁。在直播中,觀眾會送給主播虛擬的“禮物”,這些“禮物”換算成人民幣并不便宜。贈送禮物后,用戶的名字會顯示在直播間里,如果用戶送的虛擬禮物比較昂貴,其名字會被放在彈幕上,且送禮物送的頻繁,還會呈現一種視覺特效,其他用戶會留意這些“土豪”,最重要的是主播也會重點與送禮物的用戶互動,受眾在這一過程得到“滿足”。
(3)從個性突出到個性十足
網絡直播更加突出傳播個體的個性,釋放公眾表達的欲望,個性十足的人們迅速成為不同話題的“意見領袖”,帶著自己的跟隨者不斷地設置新的“議題”,強化了“人人即媒體”的傳播格局。之所以是強化了,是因為早先微博、微信等平臺的出現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公眾的個性。但隨著新生代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升級以及互聯網娛樂習慣形成,網絡直播帶來了更直接、更有效果的傳播方式,滿足了人們個性化十足的表現需要和觀看需求。
(4)保證最真實的用戶體驗
直播的直接性傳播優勢體現了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無需轉述,減少了“信息損耗”,增強了信息的可信度。對網絡直播平臺而言,當直播行為開始,云端會同步抓取同步存儲、同步傳遞,延遲不會超過2秒,平臺也無法把握下一秒會發生什么。從傳播的角度來看,文字、圖片、視頻都可以經過加工、剪輯、審核之后再公之于眾,唯獨直播,它可以讓用戶與現場進行實時連接,有著最真實最直接的用戶體驗。
四、網絡直播發展展望
(1)名人的“聚氣地”
2016年5月,韓劇明星宋仲基在“一直播”APP露面,創下20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的直播記錄。相較于微博平臺,網絡直播平臺有著更強大的實時互動功能,從名人直播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粉絲”的實時留言,并回復粉絲,對于發布新作品、計劃以及澄清緋聞有著更優的傳播效果。
(2)企業營銷“新戰場”
對于企業而言,網絡直播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宣傳媒體,是以視頻為載體,將企業的產品、形象、文化、服務、品牌等需要宣傳的內容進行集成傳播,真實的企業、產品及服務在這一傳播過程中被用戶看到。企業通過網絡直播與用戶互動,增加用戶的黏性和品牌依賴性,實現粉絲效應,建立口碑,實現營銷目標。
(3)新聞報道“第一線”
移動直播時代的到來,人人都拿著攝像頭外出,網絡直播把這種“覆蓋領域廣泛、生產門檻低、操作簡便,交互方式更多元”的傳播優勢發揮到了最大,如果說微博、微信開創了“人人即媒體”的傳播格局,網絡直播則強化了這種格局。人人都拿著攝像頭,尤其是突發事件的信息傳播,充分發揮了廣大網民的力量。
(4)“直播+”模式帶動各行業經濟發展
直播經濟在去年年中已見頂。今后應該是把直播工具運用于各行各業的開始,稱之為“直播+”,比如說教育、醫療、娛樂等各個行業把直播當作一個工具應用在各自業務,完善業務服務。“直播+教育”被認為是網絡直播熱潮中最有前景的市場之一,教育行業的特性使其與直播相當“般配”。相比傳統教育模式,教育直播更具靈活性,打破了地域限制,同時互動性更強,成本也更低。
參考文獻
[1]劉元臣.粉絲經濟時代網絡直播營銷策略及模式研究[J]經貿實踐,2019.01
[2]賈毅.網絡直播的經濟形態與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編輯之友,2018.5
[3]周蕊.網絡直播的傳播特色與發展出路探析[J]新聞世界,2018.06
[4]徐嘉遙.網絡直播及其營銷研究[D]吉林大學,2018.06
[5]蘇文雪.斗魚網絡直播的社會責任研究 [D]河南工業大學,2018.06
作者簡介:李娜(1993—),女,漢族,山西侯馬人,學生,金融學碩士,單位:天津商業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研究方向: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