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支付工具也越來越多,電子支付的異軍突起致使現金支付黯然失色。作為基層央行人,應從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支付交易方式出發,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支付方式,更好的服務大眾,優質高效的做好貨幣發行工作。
關鍵詞:流通環境;現金支付;改善
一、現階段人民幣現金支付面臨的挑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章第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自1948年12月1日印制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至今已經有70年,人民幣的發行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穩定提供了保障。近幾年,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支付工具也越來越多,電子支付的異軍突起致使現金支付黯然失色,以“微信支付、支付寶、翼支付”為代表,方便快捷的手機支付備受消費者青睞,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普遍好評,使現金使用量逐年萎縮。
民政部報告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超過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據統計,2016年移動支付用戶中30歲以下群體占比最高,為76.4%;其次是31-40歲用戶,占比為16.8%;41歲-50歲及51歲以上用戶占比僅為6.8%。2017年全國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76.9%,農村地區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66.51%。從數據來看,絕大部分老齡人口并不能較快的適應支付方式帶來的新變化。
面對如此迅猛的電子支付浪潮,社會上出現了拒收人民幣現金的現象,“找零難、害怕收到假幣、錢幣破損、票面臟”等成為商家及單位拒收的主要原因。現金支付手段的逐漸邊緣化給廣大老年人以及貧困、低文化、信息匱乏的人群造成生活困擾和極大的不便。現金支付被完全拋棄、拒收人民幣現金等現象的出現不僅會帶來一系列金融問題,更會引發許多社會問題。
二、支付方式變化引發的一些問題
9月23日,黑龍江雞西,67歲的謝大爺在超市買了8.8元的葡萄,排隊交款時,被收銀員告知不收現金只能用微信,之后謝大爺和超市工作人員起了爭執。在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8]第10號公告再次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公告發布后,各級人民銀行貨幣金銀部門也做了關于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的相關工作,工作成績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認可,但是拒收人民幣現金的現象仍然存在,針對人民關心的現實社會問題,應出臺更加切實有力的措施來應對。不僅僅是拒收人民幣現金此類問題的產生,電子支付規范制度的缺失、電子支付資金安全問題、用戶支付信息泄露等一系列衍生問題的出現,都要求相關部門和金融行業機構積極面對,合理處置。
三、改善“窘境”的意義
任何事物在改革蛻變期的行進都是步履維艱的,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工作處在改革創新階段,針對社會金融問題的出現,出臺相關科學化、合理化的解決方案顯得尤為重要,電子支付作為新興的支付方式,它不僅依托于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的健康穩定,更依托于人民幣作為我國法定貨幣的穩定衡量標準,如果只構建在以虛擬的記賬方式和衡量標準不穩的數字貨幣之上,一系列不安定因素將迅速產生。所以當前發展階段,現金支付方式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不僅能滿足一大部分人的基本生活訴求,更能使國家的經濟金融體系完善工作有序平穩進行。
四、相關具體措施建議
(1)支付渠道雙軌并行,實現支付手段多樣化。我國在1999年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現金支付作為傳統支付手段根深蒂固,電子支付的沖擊給我國老齡化人群造成一定的生活不便,這就要求人民銀行作為貨幣發行機構,積極引導社會支付手段過度期的合理化、科學化。針對當地經濟發展,覆蓋所有消費群體支付方式,從而更好地服務大眾,這不僅僅是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更能帶動電子支付走向合規合法,與現金支付互通有無。
(2)人民幣科學化管理,實現新鈔面額優質化。當前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工作處于創新改革階段,人民幣發行工作面對電子支付的崛起,需要用新思路,新政策來積極應對。針對拒收人民幣現金的現象分析,應針對當地經濟發展現狀統籌規劃,發行適應南北地區的人民幣種類及票面形式,1角、5角硬幣對于西北地區,仍然存在不方便攜帶、易丟失等問題,從而使商家更愿意采用手機支付來完成交易,這成為電子支付發展迅速的重要原因。手機支付作為數字記賬形式存在,可以滿足消費者個位以后單位的款項交易,而現金支付存在的角為單位的支付都存在交易不便的問題,所以只有科學化管理、合理化設計,才能促使人民幣優質化發展,讓人民群眾更加愿意使用現金交易,改善小面額現金交易難題。
(3)正確引導支付方式過渡,營造優質支付環境。電子支付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因其相對傳統紙質支付方式具有快捷、高效和低成本的明顯優勢。雖然國家的發展和世界科技水平進步的速度是井噴式的,但是人們接受新生活方式及貨幣使用習慣的時間是循序漸進的,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基層央行人,應從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支付交易方式出發,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支付方式,引導大眾消費者正確度過支付方式過渡期,既要優化現金人民幣流通質量,又要合理規范化電子支付流程,真正做到支付方式雙軌并行,更好的服務大眾,優質高效的做好貨幣發行工作。
作者簡介:陳家衛(1992-),男,漢族,甘肅張掖人,經濟學學士,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高臺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