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芬
【摘要】閱讀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明確閱讀的目標和內(nèi)容,盡量擴寬閱讀量,盡早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興趣,交給孩子讀書的方法并及時激勵和表揚,以形成習慣。
【關鍵詞】閱讀目標;閱讀量;閱讀興趣;讀書方法;形成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莎士比亞曾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由此看出,書籍與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密切。《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由此可見,閱讀對每個人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我覺得可以做以下努力: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
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主動讀書,使讀書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的生活方式,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首先就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來引導和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
(一)選取合適的讀物
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學生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象力也十分豐富,可是識字量不大。因此應選取圖文并茂的讀物和故事性比較強、篇幅較短的、帶有拼音的讀物,如兒歌、童話、繪本等課外讀物。隨著年級的升高,讀物的圖畫越來越少,文字越來越多,對理解力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選準適合的讀物推薦給學生。
(二)給孩子朗讀,以激發(fā)興趣
低段學生最喜歡聽故事了,盡早給孩子朗讀,你越早開始,做起來越容易,效果也越好。在學校和家里都應該多花時間給孩子讀或講故事,還應該繪聲繪色地讀或講,讓學生喜歡聽,讓聽故事逐漸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慢慢地他們就會愛上聽故事。然后老師講到適當?shù)臅r機還可以給孩子們提幾個小問題,引導孩子注意去聽,慢慢地也就訓練了孩子們的專注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親子共讀或師生同讀
動員家長剛開始時給孩子朗讀,等孩子能認識一些字或拼音后,逐漸過渡到親子共讀,這樣一步步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們愛上閱讀。現(xiàn)在部編教材中有“與大人一起讀”欄目,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閱讀習慣,也培養(yǎng)了母(父)子之間的感情,這不是一舉多得的事嗎?在學校,我們老師也可以和孩子共讀一個故事或一本書,還可以互相交流讀書的感受,讓學生覺得讀書是一種美事、一種習慣,這樣孩子讀書的興趣也就更高了。
二、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我們首先要明確閱讀的目標和內(nèi)容。《語文課程標準》上面明確地提出了第一學段(1—2年級)學生的閱讀目標。只有明確了閱讀目標,老師才能很好地圍繞目標制定閱讀的方向和計劃,讓孩子明確讀書的目的也是閱讀的第一要事,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其次,課標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最基本的讀書方法才會使學生受益終身。
(一)做到讀書“三到”
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一邊想、一邊看、一邊讀。朗讀把“眼看”與“口誦”結(jié)合起來,聽讀并舉,聲情并茂,有利于理解、體驗和記憶。當然,讀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根據(jù)本班學生實際情況來實施讀書方法,尤其是讓低段學生動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都應給足學生閱讀的時間,這樣長期堅持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二)“精讀” 與“ 略讀”結(jié)合
指導精讀目的是得法于課內(nèi)。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逐字逐句理解課文意思,品味語言魅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語感,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略讀又稱跳讀或瀏覽,是一種專門的、非常實用的快速閱讀技能,目的是擴大閱讀量,提取重要信息。
如教學《冬陽童年駱駝隊》,指導學生細細品味學駱駝嚼草的部分,體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出“趣”的。再學習略讀課文《祖父的園子》,要求學生:三分鐘時間快速瀏覽課文,讀完課文后想一想這是一個怎么樣的園子,在這個園子里發(fā)生了哪些趣事,這就是把“精讀”習得的方法在略讀課文中實踐。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學生能夠自如地將“慢讀”與“速讀”結(jié)合,這樣既不會忽略對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獲取盡量多的信息,以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
(三)做好讀書筆記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yǎng)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常見的讀書筆記方法有:做摘抄、寫讀后感等。低年級學生主要是“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或做剪貼本。 中年級可以把文章中描寫精彩細膩的詞句、段落或富有教育意義的名言警句摘錄下來,為自己的作文積累豐富的語言。高年級可以寫讀后感,啟發(fā)學生邊讀邊思,把思維引向縱深。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訓練學生用好讀書記錄卡,學畫故事情節(jié)圖、思維導圖、人物關系圖等等,提高閱讀效率。
三、上好三種相關閱讀課
(一)好書推薦課
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選取本節(jié)課中推薦的好書進行閱讀,也可以是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的好書。推薦形式可以是表格 式、卡片式,可以是文字式……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去驗證同學所得,并鼓勵獲得個體閱讀體驗。
(二)閱讀指導課
整本書的閱讀需要經(jīng)歷很多個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耐心地讀下去,就要分層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指導活動,潛移默化地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如怎樣制訂讀書計劃、怎樣讀出封面封底的信息、怎樣關注插圖與內(nèi)容的關系、怎樣設計讀書報告單等,督促學生堅持閱讀,掌握反復讀一本書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書的內(nèi)容和主旨,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表達方法。
(三)讀書交流課
我們可以開展這樣一些活動:書中優(yōu)秀片段、章節(jié)的誦讀、賞析;書中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性格的討論;奇思妙想續(xù)編或創(chuàng)編故事;一本書,一臺戲的精彩表演……讓學生在交流、展示中延伸學生閱讀的深度,享受閱讀的樂趣。在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同學對話的同時對文本內(nèi)涵深入思考,求同存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重視及時激勵和表揚
低段孩子年齡小,特別喜愛得到表揚和模仿。老師和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教師和家長一有機會就要讀書,借以熏陶孩子養(yǎng)成讀書習慣。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表揚和激勵熱愛讀書的孩子,他們會很有成就感和榮譽感,這樣讀書的動力和積極性會更高。其余學生看到別人獲得了老師的表揚,他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向這些得到表揚的孩子學習,老師這時也要細心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有孩子在用心讀書了,就及時給予肯定。這樣堅持發(fā)現(xiàn),及時表揚和鼓勵,低段學生就會慢慢形成閱讀的習慣的。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愛讀書的人,必定是一個有文化素養(yǎng)的人;一個愛讀書的民族,也必定是一個有文化素養(yǎng)的民族。因此,作為教師,應當猶如閃亮的火炬點亮黑夜,引導學生終身愛上閱讀,讓那些有溫度的文字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陪伴孩子一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美)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M].陳冰,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3]韓興娥.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