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春
【摘要】從整個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來看,高中語文學習重點在于閱讀和寫作這兩者,但是閱讀所需要的時間往往比寫作需要的時間多很多。因為想要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只有依靠大量有效的閱讀才能做到。整本書閱讀教學這個理念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規定的學習任務之一,同時也讓如果進行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有了方向,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還可以做到拓展學生的閱讀深度。雖然大家主張整本書閱讀,但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學生在閱讀時還是處于一個粗略隨性,沒有閱讀規劃的狀態,若要對這個現象進行改善,就需要講究策略通過教師方面進行指導并明確任務,從而切實加快“整本書閱讀教學”理念的實現。
【關鍵詞】語文學習;整本書閱讀;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優勢
(一)能夠讓學生錯誤的閱讀模式得到改善
現在社會上的學生對于整本書閱讀模式還并不了解,導致了在目前各學校里整本書閱讀的推行還不夠廣泛,學生的閱讀狀態由于互聯網和手機的出現逐漸碎片化,由于“碎片化”閱讀狀態的出現,使得學生的理解能力逐漸下降。所謂“碎片化”閱讀,是指在目前的科技時代,人們通過網絡閱讀的方式去閱讀比較碎片化的信息,這種通過網絡進行閱讀不連續內容或者小篇幅內容就是碎片化閱讀的代表。由于網絡上盛行碎片化閱讀,所以在此狀態下的網絡信息非常的大量,而人們往往容易對如此大量的信息產生焦慮,因為信息過多,讓人們不知道如何去選擇。在這些對大量的信息產生焦慮的普羅大眾中,大部分人會主要對小篇幅文章的標題進行認知,通過對標題的理解來觀察這篇小篇幅文章是否有進行閱讀的必要。雖然人們通過對標題進行理解來決定是否對這個信息進行閱讀,但目前社會上大部分的編輯者都屬于標題黨,通過非常有刺激意味的標題吸引讀者,但往往讀者在打開后所看到的都是非常輕浮或者沒有內容的信息,浪費了讀者的時間,而且還會削弱讀者的閱讀深度,雖然這些小篇幅的文章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或者能夠讓人產生什么閱讀后的心得,但還是有很多人愿意去閱讀這些小文章。這些篇幅小的文章之所以有比較多的觀看人數,是因為其內容簡單,閱讀輕松,所以吸引到了讀者。但這種不能深度閱讀的閱讀方式,會影響讀者的思考力,由于這些新鮮事物的出現,使得整本書閱讀的必要性得到加強。在高中階段,學校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耐力,就是通過培養的手段讓學生能夠對一個大篇幅的內容進行長時間的閱讀。當學生能夠學會長時間的整本書閱讀后,就容易進入到閱讀文章所要體現的意境中去。當學生進入到意境中后,就容易使自己喧鬧的心得到一定程度的平靜。由于進入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意境中后,就如同真實地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情緒。不知不覺就突破了自身無法長時間進行閱讀的障礙,特別是長時間閱讀與教材課文相關的書籍,會讓學生的閱讀視野和閱讀理解能力得到加強,使學生形成完整的文本閱讀感受。
(二)為學生閱讀提供方法、提高效率
若學生學會了整本書閱讀,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學生如果要真正將一本好書認真讀好,那么學生需要做的功課實在很多,就如要將書內的各個情節和各個角色的立場明確知道并且能夠將這些內容梳理出來。由于整本書的內容是存在系統性的,這要求學生必須采用系統的閱讀方式,去厘清文章表達出的內容和內容里描繪出的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通過厘清這些關于文章的脈絡,最終得出屬于自己理解出來的文章背后所要表達的內容。所以學生要學會在大量的信息中如何收集有效信息,若想要在書本給出的大量信息中將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提取出來,學生就不能夠太過于片面和只流于文字表面進行閱讀。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他們所要學到的內容外,更要告訴他們如何去做到從一本書中提取出自己所要的信息來。
二、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將閱讀內容進行規劃
從古到今,中華內外,浩如煙海,經典名著數不勝數。正如莊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語文教師沒有辦法把世界上所有的好文章都進行傳授,但由于學生習慣了跟著老師的步調走,自身沒有對閱讀進行一定的規劃和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生需要進行閱讀的內容進行規劃,同時向學生講解為什么要進行這些內容的閱讀。希望通過講解,學生能夠在老師的講解中知道閱讀主要是為了什么。
(二)對閱讀過程進行指導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通常只需要對一篇短文進行講解,但是想要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那么就需要教師有著充足的文化底蘊,同時能夠結合自己閱讀方式的優點與缺點向學生進行閱讀過程的指導,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個體都是不同的,所以老師所進行的指導不能夠太全面。因為太過于全面的指導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使得學生的自主性不能夠進行發揮,最終無法通過利用學生的自主性來令學生進行書本的選擇和閱讀。
(三)向學生推薦有梯度的書籍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就需要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從而有效全面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向學生推薦一些有梯度的書籍進行閱讀,所推薦的書籍內容可以是聞名古今中外的小說,也可以是含蓄抒情的散文,從學生角度出發,多為學生推薦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書籍,以書中個性鮮明的人物,精彩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從而完成整本書的閱讀。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書籍閱讀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書籍推薦閱讀時還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進行書籍推薦,全方面去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做到整本書閱讀。
(四)學會進行閱讀批注
除了對學生進行有梯度的書籍介紹外,還要教會學生進行閱讀批注。閱讀批注是讓學生學會整本書閱讀的關鍵要素之一。在學生閱讀書籍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并讓學生將閱讀感受以及思考所得記錄下來,促使學生形成在閱讀過程中做批注的習慣。在學生閱讀完整本書之后,還要知道書里講的內容是什么,對整本書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好詞好句也可以進行摘錄,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循序漸進,并將閱讀過程中做閱讀批注形成一個習慣,長期如此,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從而使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三、結語
閱讀之于人生,仿若空氣之于生命。每個人所進行的閱讀得到的成果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就如同空氣般不能缺少又對人精神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閱讀是每個在文學領域工作的人,埋進學生心中的一顆種子。通過教師對整本書閱讀的傳播,幫助學生學會與某一本書進行聯系的建立,消除了目前學生因為互聯網進行碎片化閱讀而產生的弊端,并在此過程中學會了新的閱讀方式。但目前整本書教學的推廣還是比較困難,比如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就需要進行選文方式的修改,但選文方式的修改到底如何進行還需要大量專業的評測人員進行評測,在經過精密的數據分析后得出準確的結論來才能進行。但隨著語文教育研究的不斷發展,在日后整本書閱讀教學定會全面順利展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趙玉秀.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優勢及方法指導探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1).
(編輯:張曉婧)